頂點小說 > 大宋皇家發行商 >第109章:勞心者治人
    關於勞心者治人的觀點,還是應該講得深入一些。

    講故事的話,還是先說背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我們平時所謂三教九流之中,便有一流爲農家,農家的代表人物爲許行。

    許行有弟子幾十人,主張“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格而治”,他們生活極爲簡樸,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編席子爲生。他們沒有土地,過着流浪的生活。他們從楚國來到滕國,不是追求高官厚祿,而是希望得到一塊土地、一間房子,以便定居下來從事耕種。

    許行的主張在當時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以至使儒家的門徒陳相及其弟陳辛也拋棄儒家而拜許行爲師。

    這兩兄弟拜許行爲師也就罷了,竟然還到孟子這邊來晃悠,想要拉攏儒家弟子去農家。是可忍孰不可忍,孟子因此而與他們發生辯論。

    孟子本身是個辯論大師,儘管對儒家這兩個叛徒極其痛恨,但文化人不能夠一張口就罵人。

    孟子詢問這兩兄弟,許行是否製造他生活所需的一切事物,社會工農大分工後,這一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陳相不得已承認“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爲也。”

    種田可以收穫糧食,但是衣服總是要工人制造出來吧。

    取得優勢之後,孟子拋出了自己那一論點,即勞心勞力一說。

    本來辯論到此就可以結束了,但是孟子沒有善罷甘休,在文章裏直接罵道:“陳良,楚產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謂豪傑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師死而遂倍之。”

    師傅一死你們就背叛師門,真不是東西。這一段估計是孟子弟子加的,真要是孟子指着人家鼻子罵的話,後面內容也不至於出現了。

    單看文章主體的話,孟子最終也沒有說服人家。

    陳相最後道:“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僞;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布和綢長短相同,價錢就一樣;麻線絲綿輕重相同,價錢就一樣;各種糧食多少相同,價錢就一樣;鞋子大小相同,價錢就一樣。這當然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是許子等人已經開始去做了。

    孟子反駁道:“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爲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爲僞者也,惡能治國家?”

    做工粗糙的鞋與做工精細的鞋同一個價錢,人們難道還肯做好鞋嗎?孟子反駁之處並沒有問題,但是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指責農家的想法不切實際,儒家自己的建議則是追述上古,更加不切實際。

    《孟子·滕文公上》一共有五篇文章,這一篇屬於第三篇,就篇幅而言,差不多佔了一半,可見孟子對此二人的怨念。

    當然,另外一方面,也可見農家勢力之大,自家弟子投靠不說,孟子自己還要花大篇幅辯論。

    不得不說,春秋戰國時期,真是一個大變革,大動盪的時期,各個階層的人都有自己的流派。如墨家是小手工業者的思想代表,楊朱學派代表小土地私有者的利益,而以許行爲代表的農家,則是下層農民的代言人。

    爲了適應漢武帝的集權統治,儒家被擡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雖然地位大大提升。但是另一方面,失去了對手,也使得其思想僵化,最後不得不向佛道二家學習,玩三教合一的把戲。

    歷史,有些時候,便是如此地神奇,你永遠不知道它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於趙昕自身而言,孫復與呂公著力諫的事情,不做也就是了,何必與整個歷史潮流作對,沒有必要,等到自己掌權之後,再一點點變革不遲。

    關於農業,五月其餘值得一提的,便是在月末的時候,冬小麥進入了收獲季,宮中同樣種植有小麥,所以趙昕便去觀看收割的過程。

    小麥主產地是北方,一直到北宋時期,小麥才成爲主食。漢唐之際,許多人都認爲小麥有毒性,不宜過多食用,這種錯誤的想法一直延續到唐末。漢唐時期北方人的主食是黍和粟。

    黍的產量遠遠不如小麥,爲什麼唐末主要糧食作物發生了改變呢?說起來可悲,當人快要餓昏過去的時候,即便是明知道有毒的東西,也會選擇去喫。觀音土便是一例。

    五代十國的時候由於連年戰亂,百姓食不果腹,而小麥以其較高的產量和較穩定的收成吸引了民衆的注意。而通過食用之後,明顯驗證小麥有毒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

    是以,北宋時期人們對小麥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變,開始慢慢接受小麥,並且研究出一系列的食物,比如各種麪食。

    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僅僅是小麥一種作物,包括番茄,番薯等許多來自域外的植物,都是百姓在食不果腹的時候,選擇嘗試後才得以推廣的。

    後世調侃廣東人喫遍山珍海味,在歷史上,真的是他們自願的嗎?此外,很多少數民族保留着喫蟲子,喫動物內臟的習俗,其來源也大抵如此。

    不僅僅是食物,包括中國醫藥學的發展,很多時候,也是用人命累積出來的。爲什麼中醫以有效著稱,那是因爲人們遭逢瘟疫,求醫無路,求仙無門,只能夠自己胡亂去喫。最後一小部分幸運兒僥倖活了下來,他們的事蹟被傳開,成爲了所謂的“古法”。

    扯遠了,曾經被視爲有毒的東西,最後在宋人的筆下,已經成爲了“麥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中和之氣,故爲五穀之貴。”

    這是對小麥很高的評價,能夠填飽肚子,那它就是好東西,至於歷史上別人的說法怎麼樣,那都無關緊要。

    這次小麥收穫,皇宮內是豐收的,整個京城附近的情況應該也差不多,百姓雖然未必能夠攢下來多少糧食,卻至少不會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