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宋皇家發行商 >第86章:黨錮之禍
    依靠五侯從梁冀爲首的外戚手中奪得權力之後,,漢桓帝爲了從官僚集團手中奪得更多權力,大力提拔這幾個宦官的親人哪怕是義子,讓他們掌管地方。

    原本梁冀這個外戚倒了之後,地方官僚正忙着分梁冀的屍體呢!結果漢桓帝將手伸過來,自然觸及他們的利益。

    然後趙昕便在史書中看見一連串這些宦官如何如何爲非作歹,如何魚肉百姓,百姓患之的說法。

    說得直白一些,這是皇權(以宦官爲觸手)與地方豪強的鬥爭。地方豪強掌握輿論,他們的任何敵人都被他們批倒批臭,永世不得翻身。

    官僚集團不僅在文化上進行污衊,同時在政治上進行猛烈衝擊,這裏舉兩個例子。

    兗州刺史第五種(司空第五倫曾孫)派人抓了濟陰郡太守單超的侄子單匡,理由是貪污,證據是五六千錢,隨後彈劾奏章傳到中央,告發單匡並彈劾單超。

    濟北國相滕延沒請示就誅殺了中常侍侯覽在濟北國封邑上的數十個下人,還把屍首放在了路口示衆,理由是侯攬的奴僕賓客公開搶劫來往的旅客。

    特別是第二個,性質真是惡劣。侯覽位高權重,賺錢的手段不知道多少,哪裏需要公然搶劫過往旅客,看不起誰呢!是個正常人,就能夠發現這宦官集團及官僚集團鬥爭的殘酷。

    漢桓帝自然是站在宦官一邊的,那些出頭的官僚,要麼被貶,要麼被殺。

    但是士族官僚們沒有放棄,藉着許許多多說不清楚的天災,主要是火災。他們指責如今宦官當道,民不聊生,藉着當年董仲舒發明的天人感應,逼迫皇權讓步,僅僅數年,以五侯爲首的宦官集團被他們趕出了地方。

    但是士族們並不罷休,在掌控地方大權之後,他們向中央權力開始了最後的衝擊。

    小黃門張讓的弟弟張朔在野王縣令的任上被司隸校尉李膺抓到了把柄(罪名是殺害孕婦,我覺得蠻扯的,你們呢?),逃到了張讓的家中。

    李膺帶吏卒闖入張讓家逮捕張朔立即處決。桓帝召見李膺詢問因由。哪怕是張朔確實有不法之事,也應該由國家法律決斷,李膺憑什麼率人誅殺,視國家法令何在。

    李膺說:“從前孔子擔任魯國的大司寇,七天便把少正卯處決了,而我到職已經十天了才把壞人抓到,沒想到因爲這事還犯法了!特請求寬留我五天,限期滅盡大惡,回來受烹煮之刑,這是我生本願啊!”

    漢桓帝自幼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梁冀也不會讓漢桓帝得到良好教育。漢桓帝儘管惱於李膺,但是李膺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反駁不了。最後只能作罷,但心中的怨恨少不得暗自積累。

    清朝李光地評價此事說:“李元禮爲司隸校尉,宦官之弟已避入柱中,便當住手,乘此以懾羣小足矣。何必破柱殺之,以致激變。”

    此事之後,李膺名聲大漲,宮中宦官亦隨之蟄伏下去,畢竟漢桓帝不幫他們出頭,最大的靠山都頂不住,幹嘛要出頭。當時士人有被李膺接待的,叫做登龍門。

    登龍門,誰是龍?他李膺嗎?也不知道這些士人是在誇李膺還是把他放在火上烤。

    這股潮流愈發洶涌,漢桓帝剿滅這幫人的心思也就越重。

    接下來的一件事發生,直接促成第一次黨錮之禍。直接把原文摘錄下來,省得你們說我胡言亂語。

    “時河內張成善說風角,推佔當赦,遂教子殺人。李膺爲河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疾,竟案殺之。”

    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看待這一段文字的,反正我是覺得,自己的智商被人啐了一口,然後還要踩上兩腳。

    說的是有一個叫張成的人,推測到國家即將大赦,所以教唆兒子殺人。之後果然大赦,李膺十分生氣,將他們兩父子一起殺了。

    全段之中,除了“竟”字寫的還有點意思之外,其他文字令人作嘔。李膺目無王法,就硬洗,結果照樣洗不乾淨。

    張成推測到了國家大赦這件事讓兒子殺人,有什麼好處嗎?僅僅是爲了誅殺仇人嗎?方法多的是,何必如此。

    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不代表歷史真實。

    張成作爲一個術士,可能曾經進過宮中,故而與宦官交好,從宦官口中聽到了大赦的風聲。正好自己兒子不久前犯事進去了,就託人探監,將此事告訴自己兒子,讓他不要擔心,很快能夠出來。

    接下來就是李膺怒而殺人了,話說監獄犯人那麼多,不少也是殺人犯,咋不見他殺兩個豪族子弟,光逮着宦官出身的人殺。

    接下來,張成弟子向朝廷舉報李膺等人“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漢桓帝下令陳蕃審理,結果陳蕃說李膺是十世難遇的大忠臣,拒絕審理。

    漢桓帝愈發生氣,遂下令太監們審理此案,要不是李膺腦子活絡,四處攀咬,咬到太監身上,這一次他就必死了。但照樣被放歸鄉里,弟子門人不得出仕。

    接下來史書的記載,“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爲之稱號。”

    漢桓帝肯定不會認爲這些人是正直之輩,可是民間可不管他怎麼想的,反正當時太學的一干學子,已經看不上漢桓帝這個所謂的皇帝了,先後叫出了不少稱號,如三君八俊之流。

    “三君”指竇武、劉淑、陳蕃三人,爲“一世之所宗“,這個“君”字,可以理解爲君子,同樣能夠理解爲君王。

    “八俊”以李膺爲首的八位“人中俊傑”。

    “八顧”指範滂等八位“能以德行引人者“的榜樣中國。

    “八及”指劉表等八位“能導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導其他人學習“三君”榜樣的。

    “八廚”是學生會資助人,指張邈等八位“能以財救人者“。

    又是登龍門,又是三君的,莫不是要改朝換代?

    太學生們品評人物,時論爲清議,凡是不合他們清議者,一律都是奸邪小人,凡是符合他們清議的,都是正人君子,良善之人。

    只要漢桓帝不傻,就能夠想到一百多年前王莽時期的景象,那時候也是如此。王莽幹了什麼,這可是烙印在東漢每一個皇帝靈魂深處的事情。

    以上便是第一次黨錮之禍,趙禎簡單介紹過之後,看着趙昕問道:“這李膺,是忠是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