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漢第一太子劉盈 >第0395章 收買
    “武考?”

    半個時辰之後,未央宮,宣室殿。

    聽聞劉盈這一曠古未有的新奇想法,殿內衆人的面容之上,都無一例外的帶上了茫然之色。

    這以文考取士,還能勉強理解爲:選拔文學功底、算術功底,以此作爲官員選拔的參考;

    但這武考······

    於身邊的公卿衆人面面相覷間,終還是即將升任丞相的王陵站出身,滿是疑惑地對劉盈稍一拱手。

    “敢請問陛下。”

    “這武考,當以何爲考題?”

    “所納之士······”

    “哦不;”

    “所納之‘豪傑’,又當作於何用?”

    “——兵卒乎?”

    “——將官乎?”

    隨着王陵的提問,衆人便也不約而同的擡起頭,將目光齊齊注視向御榻之上的劉盈。

    只是那目光中的疑惑,分明還夾雜着些別的東西······

    見此現象,劉盈稍一思慮,便也明白了衆人的顧慮。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如今的漢室,其實是有‘武舉’的。

    只不過,不同於後世武舉那般,極爲正式的軍事、武力考試項目:如今漢室的‘武舉’,其實也還是舉薦制下的‘武舉’。

    比如,某某郡某某都尉某某隊,有一個士卒力大無窮,能拉得開十石強弩:大黃弩!

    又或者,是有一個戰鬥素養極高,三五場仗就獲得十幾個敵軍首級的兵王!

    偏偏這樣力大無窮的猛人,又年紀不大,妥妥的‘青年才俊’!

    這種時候,這支部隊的最高長官,就會將此事上報給朝堂,並藉機舉薦;

    而對於這樣得到都尉、將軍一級將領舉薦的勇士,天子往往會將其直接找回長安,然後親自接見!

    再輔以一定程度的政治審覈、武力審覈,這個得到上官舉薦的軍中豪傑,就會得到一個極具前途的任命。

    ——中郎!

    中郎,作爲宮中郎官羣體中的佼佼者,雖只有比六百石的秩祿,但從政治前途的方面考慮,卻也是毋庸置疑的‘飛黃騰達起飛器’。

    看看平日裏,中郎羣體做什麼就知道了。

    理論上,中郎的職責爲:管理車、騎、門戶,擔任皇帝的侍衛和隨從,又分爲車郎、戶郎、騎郎三類。

    那實際上呢?

    ——這‘管理車’裏的‘車’,指的是天子御輦:黃屋左纛!

    ——看管的門戶,是皇宮內外的各處宮門、殿門!

    ——至於騎郎,那更是直接就是天子的親衛隊、儀仗隊!

    從這一系列具體職責,以及‘屬郎中令’的屬從關係,就不難看出中郎這個羣體,真正的身份是什麼。

    ——天子的私人武裝、保鏢團!

    坐上這樣的職位,要還是混不出頭,那才讓人笑掉大牙!

    而歷史上,由‘中郎’作爲跳板,最終得以名垂青史的名將,那也是不勝枚舉;

    最典型的一位,正是原本的歷史上,於漢文帝年間任中郎,而後在景帝、武帝年間混出名堂的迷路將軍:李廣!

    單從李廣的人生經歷,就不難看出‘中郎’這個職務,在一位武將的職業生涯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在歷史上,飛將軍李廣,於漢文帝十四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爲中郎;

    景帝年間,先後任漢室北牆邊域七郡太守,硬生生達成了‘讓匈奴牧民爲自己塑像,並早晚跪拜’的個人成就!

    ——衆所周知:對於匈奴人所信奉的原始薩滿教而言,只有神,纔是凡人無法抵抗的;

    反之也一樣:只要是匈奴人打不過的,那就是神······

    而李廣在達成這一成就之後,便迎來了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轉折。

    ——吳楚七國之亂,李廣奉命出征,馳援吳楚聯軍重兵強攻的梁國都城:睢陽。

    只可惜,這一次機會,李廣並沒有把握住。

    因爲在協助梁王劉武堅守睢陽期間,神經大條的李廣,居然私下借了梁王劉武的將印······

    有了這麼一茬,李廣自然是把自己的政治前途親手葬送。

    叛亂平定之後,長安朝堂論功行賞;

    可輪到李廣的時候,明明李廣的功績足以封侯,起碼也足夠封個關內侯,但景帝劉啓卻只丟下一句:李廣的功勞,既然梁王賞過了,那朕就不賞了吧······

    自此之後,李廣便算是帶上了‘私接諸侯將印’的政治污點,最終惹得太史公,也只能發出一聲‘李廣難封’的感嘆。

    實際上,李廣難封,並不是真的運氣不好,亦或是運氣不夠;

    而是‘私接諸侯將印’這個政治污點,讓李廣早早就見自己的政治生涯全部葬送。

    武帝年間,漢室大舉北上,攻掠草原,李廣卻只落得一個‘迷路將軍’的雅號;

    但實際上,即便李廣在對匈奴的戰爭中,真的取得了什麼像樣的武勳,也大概率還是不能封侯。

    ——正如景帝劉啓所言:李廣,不是長安的臣子,是睢陽的臣子······

    說回中郎這個羣體,既然能出李廣這樣的歷史名人,那也足以從側面印證:這個羣體,整體質量並不會低;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單從中郎羣體‘舉薦制下的武舉’這一特性,就足以看出中郎羣體,其實和孝廉、力田,乃至‘國士’級別的賢良方正,是有類似的特性的。

    比如,需要名頭很大,大到朝堂都有所耳聞;

    比如,貨真價實,真的有傳言中的本事;

    再比如,有高官顯貴願意推薦,即便是拼着可能沾染上‘識人不明’的污點,也忍不住想要舉薦。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相同點是:和孝廉、力田、賢良方正一樣——有資格被舉薦爲中郎的人,足夠少······

    對於這一點,劉盈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既然中郎羣體,是以嚴苛的選拔標準,來保證整體質量,那質量上去了,數量自然也就高不到哪去。

    而中郎羣體的存在,也正是此刻坐在宣室殿內的公卿二千石,對劉盈所言‘武舉’的疑惑所在。

    憑武力爲參考選拔官員?

    怎麼選?

    如果按中郎的標準,那別說是選拔基層官員了,就算是選拔千石以上的中高級官員,也絕對不夠!

    可若是放低標準,那這‘武舉’的存在,似乎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