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漢第一太子劉盈 >第0379章 ‘先例’的重要性
    看着王陵跪倒在自己身前,憂心忡忡的拱手望向自己,劉盈只五味陳雜的彎下腰,將王陵先從地上扶起。

    待王陵直起身,卻依舊一副‘陛下不給個答覆,臣還能再跪一個’的架勢,劉盈才苦笑着低下頭,面帶愁苦的陷入思慮之中。

    陵邑制度有多麼重要?

    劉盈當然知道!

    不單身爲天子的劉盈知道,但凡是一個腦子沒泡,屁股不歪的官員,即便是一百石俸祿都沒有的無秩佐吏,也必然知道!

    封建時代的首要社會矛盾是什麼?

    ——土地!

    那通過土地兼併,來加劇社會矛盾,從而爲政權瘋狂減壽命的是誰?

    ——豪強!

    而陵邑制度,便是人類史上,唯二的解決土地兼併、地方豪強尾大不掉、中央政權無法掌控地方的方法之一。

    至於另外一個方法,則是後世新時代的土地國有制。

    除了極具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流氓’特色的陵邑制度,有且僅有土地國有制,能避免政權因土地兼併、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加劇,而走向滅亡。

    而阻止土地兼併,是底層百姓和政權雙贏的舉措。

    原因很簡單:對於封建政權而言,比起從貧民農戶手裏收稅,從地方豪強,乃至門閥世家手裏收稅,無論是難度還是成本,都會高出一大截;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使得包括劉漢在內的每一個封建政權,都會想方設法阻止土地兼併——即便最終,也並沒人曾想到過除陵邑制度、土地國有制之外的任何辦法。

    封建政權的皇帝本身,就是普天之下最大的豪強!

    這麼說,或許有人會覺得很奇怪:皇帝,怎麼會是豪強呢?

    但稍微一類比就不難發現:從邏輯和本質上來講,皇帝和豪強,根本就是同一個物種;

    唯一的區別只在於:皇帝這個豪強,普天之下只能有一個。

    ——作爲地方豪強,自然是要營造好的名聲,爭取從當地百姓口中,得到一個‘鄉紳’的評價;

    那作爲封建皇帝,又何嘗不需要聲望、名望,何嘗不需要天下百姓,給出一個‘賢君’的讚譽?

    ——地方豪強的盈利手段,是將自己擁有的土地給佃農種植,並收取部分收穫作爲佃租;

    那封建皇帝,或者說封建政權的稅收,又何嘗不是從全天下的百姓手中,收取‘佃租’?

    至於其他方面,那更是不用提了。

    朝臣百官,不就是替豪強操持家業的管家、掌事?

    底層官吏,不就是具體做事的奴僕?

    即便是軍隊,也同樣能從豪強的手中,發現類似的羣體。

    ——邊防部隊,不就是守衛莊園的打手混混狗腿子???

    所以,說白了,封建皇帝對豪強羣體的惡意,其最根本的來由,不外乎一句:朕絕不允許這天下,出現除了朕以外的第二家豪強!

    在這個前提下,即便拋開什麼宗廟、社稷,乃至政權安穩、社會穩定等等一系列一因素,單就是出於‘自己成爲天底下唯一的豪強,絕不給第二個豪強出頭之日’,封建皇帝也必然會對地方豪強,乃至後來的門閥世家們深惡痛絕。

    ——這天底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那都是朕的!

    ——就連你這個人,也是朕的!

    ——你自己都是朕的,你又憑什麼搶朕的東西,奴役朕的子民?!!

    這樣的邏輯出發點,足以保證任何鎮壓豪強的舉措,都會在現階段的漢室暢行無阻;

    同樣的,任何想要取締這些舉措的行爲,也必然會被整個朝野,乃至整個天下所阻止。

    最主要的是:封建帝王,絕不會認爲地方豪強、門閥世家勢大,對自己、對封建王朝而言,是什麼好事。

    劉盈當然知道這一點。

    即便從認知上,劉盈並不能說服自己,就是漢室最大的一家豪強家主,但壓制地方豪強的重要性,也從未曾被劉盈拋於腦後。

    至於暫停安陵、安陵邑的建造工作,也絕非是劉盈想借此,爲日後廢除陵邑制度鋪路,僅僅只是想通過這樣的舉動‘爲天下先’,給地方郡縣畫下紅線。

    ——朕爲了讓天下百姓過兩年安生日子,就連皇陵都不修了,你一個千兒八百石的縣令,還敢徵勞於民?

    但此刻,當王陵不顧公卿體面,當着建築工地這一大票人的面,對自己跪地進諫之時,劉盈也才終是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自己,好像忽略了什麼。

    先例;

    封建時代,乃至整個人類歷史上,存在時間僅次於‘貪婪’的社會規律。

    即便是在後世的司法建設中,同類型案件的判決先例,也依舊是後來的法官判案的重要依據;

    而在封建時代,‘先例’的巨大能量,卻遠非後世人所能想象。

    ——在姬周之時,原本並沒有所謂的天子之稱,後世人口中的‘周天子’,實際上都被統一稱爲:周王。

    如周武王姬發、周成王姬誦,到後來的周桓王姬林、周莊王姬佗,再到王朝末年的周赧王姬延,無一例外,都是‘周王’。

    就連爲周武滅商奠定基礎,身爲武王姬發太祖父的公亶父姬亶(dǎn),也同樣被武王姬發尊爲:周太王。

    連開國之君都只是‘周武王’,王朝奠基人都只是‘周太王’,那周王朝的封建諸侯們,又怎麼會被稱爲‘王’呢?

    實際上,在最開始,周朝的封君們,確實沒有人敢以‘王’自稱——按照姬周分封的禮制,獲封領土的封君,都被稱之爲某某公、某某侯,亦或是某某伯,某某子,乃至某某君。

    如世人皆知的周公姬旦、穆公嬴任好;

    又如嬴秦始祖秦非子、以及後來的秦侯、秦伯,乃至被武王姬發封爲‘朝鮮君’的箕子朝鮮始祖:箕子胥餘。

    在周王朝成立之後的很長時間裏,諸侯獲封的爵位,都是嚴格按照土地、人口,來分爲公、侯、伯、子、男,外加一個‘君’這六等。

    至於王,普天之下只有一個,就是周王。

    那從什麼時候起,這些公、侯、伯、子、男、君,敢以‘王’自居,和身爲天下共主的周王平起平坐了呢?

    這其中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周王東遷,周天子威儀大損;

    而第二件,也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便是一個青史有名的名場面。

    ——徐州相王。

    事件雙方,分別是任由鄒忌爲相的齊威王,以及在馬陵一戰敗與孫臏,損兵折將,精銳盡失的魏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