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漢第一太子劉盈 >第0343章 鐵器時代的前置條件
    “官營糧米,壟斷關中糧市······”

    “吳東曬鹽,壟斷天下鹽市······”

    “近海捕撈、捕鯨······”

    回到寢殿之後,劉盈縱是按捺下激動地心情,呈‘大’字形躺在榻上,悠然憧憬起了漢室的未來。

    在外人看來,過去這幾年,劉盈或許根本就沒做什麼;

    便是漢家朝堂,這幾年也都忙於一深陷於的‘變故’當中,根本沒顧上辦什麼正事。

    ——四年前的漢十年秋,太上皇劉煓駕崩櫟陽宮,舉國喪;幾乎同一時間,代相陳豨反。

    三年前的漢十一年春,關中糧價鼎沸,彼時尚爲太子的劉盈遇刺長陵;同年,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相繼‘謀反’;

    兩年多以前,也就是漢十二年,先是淮南王英布反;同年冬,又是燕王盧綰反。

    等這些事都被次序解決,天子劉邦前腳剛於長樂宮白馬誓盟,後腳便一命嗚呼,命不久矣;

    漢十二年夏,劉邦駕崩,舉國喪······

    在這幾年的太子生涯中,劉盈廣爲人知的‘作爲’,也就是在漢十一年初修了鄭國渠,以及,在漢十二年初,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亂。

    而在先皇劉邦駕崩後的這兩年時間裏,天子劉盈,更是好似什麼都沒做,只乖乖窩在了未央宮,靜靜等候着自己加冠成人。

    但實際上,劉盈在過去這幾年做的事,卻遠比修鄭國渠、平定英布之亂更重要,且對未來的漢室,具有無比重大的意義。

    ——少府官營糧米,使‘計劃經濟’提前兩千多年出現,關中糧價徹底得以穩定,朝堂財政也得到大幅改善,自是不必再多贅述;

    而在關中糧價穩定,使百姓逐漸具備‘私自建倉儲糧’能力的如今,少府悄悄在吳東開的曬鹽田,更是與‘代民儲糧’這個少府夕陽產業無縫銜接,順利接過了‘幫少府賺錢’的大梁。

    眼下,劉盈更是盤算起了在吳國發展近海捕撈業、捕鯨業,以作爲少府財政收入的補充······

    單就憑這三件事,即便劉盈現在原地駕崩,縱是不敢奢望‘文’‘武’‘宣’這樣的美諡,但‘悼’‘懷’‘昭’這樣的中諡,卻已是不在話下了。

    或許這麼說,還是不夠具體。

    ——過去這幾年,劉盈具體都做了些什麼?

    撇開‘增加少府收入’‘改善漢室財政’這樣的宏觀成果,最爲直觀具體的說,便是以下三點:

    其一,官營糧米,讓天下絕大多數百姓,都能喫個七、八成飽;

    其二,曬海得鹽,(即將)使得漢室絕大多數百姓,都喫上相對廉價的鹽——儘管是粗鹽;

    其三:近海捕撈,(即將)改善荊吳‘蠻荒’之地的狀況,並(即將)初步增加天下百姓的肉食攝入量。

    這三點功績,乍一眼看上去,或許都是稀鬆平常的小事;尤其對於皇帝而言,似乎根本不值得吹噓。

    但事實上,若是華夏曆史上的封建皇帝中,能有一半,甚至三成能做到以上這三點,那三百年王朝週期律,恐怕永遠不會在華夏神州。

    人人能喫八成飽、人人都能喫上鹽,甚至人人都能隔三差五見着葷腥?

    ——在封建時代,即便是傳說中的太平盛世,恐怕也不過如此!

    但值得太后呂雉、漢家朝臣,尤其是讓天下百姓,都值得爲此感到慶幸的是:在取得這些成果之後,劉盈卻並沒有停留在原地沾沾自喜,而是迅速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自己的下一步計劃之上。

    “鹽鐵,鹽鐵······”

    “鹽是有了······”

    “就是這鐵············”

    目光渙散的發出一聲輕喃,劉盈便不由將雙手枕在了頭下,嘴角雖仍噙着笑,但眉宇間,卻悄然帶上了一抹疑慮。

    冠禮已成,如願親政,又得到母親呂雉近乎無條件的支持,終是使得劉盈徹底甩開了膀子,而不再需要顧慮自己的所作所爲,會不會造成什麼政治影響。

    但與官營糧米、吳東曬鹽皆有所不同:鐵,絕非是劉盈上下嘴皮子一碰,再派陽城延之流忙活一陣,就能得到解決的事。

    ——少府官營糧米,不過是相府一道‘禁商賈售糧’的公文,以及幾十個糧商的腦袋、幾百上千個‘野生’糧倉的事;

    頂天了去,就是再加均勻分佈於關中各地的糧市,以及負責糧市、糧倉的官吏。

    至於吳東曬鹽,那更是簡單。

    跟無依無靠的旁支宗親——吳王劉濞打聲招呼,而後派人去吳東沿海地區,挖出一片鹽田,把海水引入田中暴曬;

    等鹽田曬乾,把田底的粗鹽從田裏取出來,簡單清洗過濾一下,就算是得到滿足使用田間的粗鹽,並將其存入少府,或是販賣到天下各地了。

    甚至即便是剛定下方略,還沒具體實施的‘吳東近海捕撈業’,具體操作起來也並不複雜。

    ——少府負責做船、網,而後直接將其投入使用,或自用於捕撈,或出租、販賣皆可。

    說白了:無論是官營糧米,還是少府專鹽,亦或是近海捕撈,都只是單一層面的具體事務。

    但鐵,卻是一件牽扯到無數產業、無數層面的複雜項目,絕非一紙詔令、三二官吏,亦或是一個所謂的‘鹽鐵都尉’,所能順利完成的任務,或者說使命。

    在後世歷史研究界,有這樣一句話,爲廣大歷史研究者所廣泛認同:

    ——判斷一個文明的文明階段,其主要參考在於:社會制度,以及生產工具的原材料。

    且大多數情況下,‘社會制度’和‘生產工具的製作原材料’,都是無形中綁定在一起的。

    如上古時期,便是‘原始部落社會’或‘奴隸制文明’,與‘石器時代’綁定;

    又如百十年前的週末,或者說春秋戰國時期,便是‘早期封建文明’,與‘青銅器時代’綁定在一起。

    而如今的漢室,應該算是度過了春秋戰國的‘早期封建文明’,正式踏入了封建文明的成熟期;與之對應的,則是登峯造極的青銅器文明巔峯。

    按照歷史的進程,漢室未來的發展,必將是‘早期封建文明’向‘成熟封建社會’的過渡,以及從青銅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的發展。

    單從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看出:生產工具的發展,究竟會對一個文明,造成怎樣重大的影響,具有怎樣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