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漢第一太子劉盈 >第0342章 齊人徐君房,縱橫家王詡
    “嗯······”

    “漁業,捕撈業······”

    語調低沉的發出一聲呢喃,劉盈望向楊離的深邃目光中,也漸漸帶上了一抹讚許之色。

    對於漢室,或者說現階段的華夏文明而言,捕撈,尤其是近海捕撈業,並非多麼新奇的事物。

    ——管仲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以助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平定宋國內亂,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故事,即便是對於如今的漢室而言,都可謂是歷歷在目。

    而管仲‘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戰略中,最爲重要的一項,便是借齊國臨海的地理優勢,通過煮海得鹽、捕海得魚,並憑藉齊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將其售往周圍各國,以改善齊國的財政。

    也正是從管仲時起,‘以工商業爲經濟命脈’的經濟結構,便自此成爲歷代齊國王室,包括後來的田齊王族,乃至於如今的劉氏齊王,所採取的經濟政策。

    ——靠山喫山,靠水喫水嘛!

    對於近乎具有完全自主權的諸侯國而言,只要不惹出什麼天人共怒的事,那就是黑貓白貓,怎麼賺錢怎麼來,誰都挑不出毛病。

    而如今吳國的地理位置,雖然較齊國更靠南,開發程度也低上不少,但‘臨海’這一點,卻是完全一樣的。

    如果計較起來,恐怕就連海岸線的長度,齊、吳二國也是相差無多。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讓吳國復刻齊國的崛起之路,憑‘近海捕撈業’獲得發展,無疑算是相當不錯的提議。

    尤其是提出這個簡易的,是本就出生於齊國境內的‘墨家餘孽’,當代墨家鉅子:楊離。

    只不過······

    “以漁強吳,確乃可行之策。”

    “只朕尚不曾知:齊墨雄辯之士,竟亦於民生之事有所知解?”

    似是調侃,又似是說笑的發出一問,劉盈便淺笑着擡起頭,望向楊離那已有些侷促起來的面容。

    只片刻之後,楊離便也從一閃而過的尷尬中調整過來,自嘲一笑,旋即便朝劉盈稍一拱手。

    “陛下此言,實羞煞臣、羞煞吾墨門之士矣······”

    “自祖師子墨子時起,吾墨家之士,便以使民豐衣足食、天下國泰民安,永不再起戰端,以致大道爲己任。”

    “雖自子墨子之後,吾墨家三分,各入齊、楚、秦,然諸墨分支之所學,終歸萬變不離其宗。”

    說着說着,楊離的面容也不由有些嚴肅起來,氣質中,更是陡然帶上了一抹不知來由的神聖使命感。

    “且管子之賢,便是吾墨門,亦崇敬有加;及管子爲齊相之所爲,吾齊墨雄辯之士,自亦當鑽研一二······”

    見楊離若無旁人的談起‘吾墨門’‘吾齊墨雄辯之士’,陽城延面色陡然一緊,望向劉盈的目光中,更是隱隱帶上了些許驚懼!

    倒是劉盈聞言,仍舊是一副笑意盈盈的淡然模樣,當聽到楊離提起管仲時,更是不由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與後人印象中,‘華夏唯孔丘一聖、孟軻一亞聖、荀卿一後聖’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在如今的漢室,以上三位儒家先賢,壓根就還和‘聖’字沾不上邊。

    其中,後聖荀卿荀子,雖然在漢室享有崇高的學術地位,但由於其提出的‘性惡論’,暫不爲主流學術輿論所認可;

    亞聖孟軻孟子,雖然主張性善論,但其思想過於強調仁義道德,且過於着重於‘禮’,再加上要命的‘民貴君輕’之說,更是使得該流派的所有學說,都時刻遊走於‘大逆不道’的邊緣反覆橫跳。

    即便是在後世,爲世人尊崇爲‘無過之聖賢’的孔丘孔仲尼,其實也並不很受漢室主流學術界的尊重。

    對於孔子,出身於儒家的學子士子,自是能尊稱一聲孔子;黃老學派的巨擘們,也能友好的稱呼一聲:仲尼。

    但在法家、墨家士子口中,恐怕就連一個‘孔丘’的蔑稱,都會顯得那麼的禮貌;

    至於到了漢室掌權者,尤其是先皇劉邦口中,別說孔子了,即便是整個儒家綁在一起,也就是給這位太祖皇帝做尿壺的命·······

    既然後世人普遍認同的孔子、孟子、荀子都不算‘聖’,那在如今的漢室,誰又夠資格被公認爲‘聖人’呢?

    答案是:商相伊尹、周公姬旦,以及,春秋時期的齊相——管仲!

    而這三人中,歷史地位最高,最配得上一句‘聖人’的敬稱的,無疑便是後人印象中‘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的第一主人公:周公姬旦。

    所以,當一名墨家出身的官員,在漢天子劉盈面前,稱讚管仲是‘先賢’,看上去或許有些奇怪,但實際上,卻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蓋因爲不同於孔、孟的‘儒聖’,以及荀子的‘後聖’,管仲、伊尹、姬旦三人,是被整個華夏學術界、諸子百家所共同認可,並讚揚的。

    對於這三人,無論是墨家、法家,還是儒家、農家,亦或是如今漢室的執政學派:黃老學說,都是給予極爲崇高的尊敬,以及難以想象的崇高地位的。

    毫不誇張的說:即便是儒-墨這兩家死對頭,也必然會在‘管仲、伊尹、周公皆聖賢’的討論中達成一致,並毫無質疑。

    可即便如此,劉盈也還是有些不願意相信:楊離一個出身名門,養尊處優,自小就跟隨父親學習‘雄辯之學’的齊墨士子,真的會對具體的近海捕撈業有什麼深刻的見解。

    ——不管劉盈怎麼想,這編漁網、造海船的活計,都更像是秦墨魯班之學該乾的事!

    不知是不是從劉盈的目光中,看到了那抹‘我不信耍嘴皮子的也會動手幹活’的懷疑,楊離沉默良久,終還是灑然一笑。

    對於劉盈不信任自己能幹秦墨工匠之流的活計,楊離自然是有些心情低落;

    但與此同時,這也讓楊離更加深刻的意識到:作爲墨家鉅子的自己身上,恐怕還是留有太多‘齊墨雄辯之士’的影子。

    而對於楊離,乃至於未來的墨家而言:一個看上去就只會耍嘴皮,卻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以工強國’的鉅子,都無疑是巨大的災難······

    “嗯······”

    “往後,還當多留意一些。”

    “莫非陛下使吾任上林令,又遷少府諸司入上林,亦出於此慮?”

    暗自思慮着,楊離終還是默然低下頭,將此事牢牢記在了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