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漢第一太子劉盈 >第0319章 嘿!聽說了嗎?
    對於長樂宮內發生的一切,除了作爲當事人的天子劉盈,以及曹參、王陵等公卿重臣,外人幾乎是一無所知。

    但隨着一個個‘小道消息’從宮內傳出,朝鮮,便也立時成爲了輿論的焦點。

    時值季秋,歲首年末之際,整個朝堂都忙於秋收後的核準、繳稅,以及即將到來了元朔朝議的時間點,結束一年辛勤勞作的關中百姓,卻是徹底閒了下來。

    託當今劉盈的福,過往這兩年,關中百姓雖稱不上發家致富,卻也基本是不愁溫飽;

    暫時不愁喫穿,手上又沒有需要操勞的夥計,冬季也還沒有到來,便也使得長安周圍的百姓,竟有暇在長安附近閒逛。

    更過分的,是過去那些飯都喫不飽的糙漢,居然都‘富裕’到了能在長安北城,東、西兩市附近的茶館,花足足五錢‘巨資’買一碗粗茶湯,然後端着茶吹牛打屁坐一天的程度!

    而對於這些個‘閒人懶漢’們而言,當下最值得議論的話題,無疑便是宮中傳出的那一樁樁關於朝鮮的‘小道消息’······

    “嘿!諸君有所不知!”

    “這朝鮮,乃自商周交接之時,便已爲吾華夏之土!”

    眉飛色舞的道出一語,將整個茶館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搶先開口的那糙漢,便開始侃侃而談。

    “似是言商紂之時,有賢者三人,其中一人名曰:胥餘,爲世人敬稱以箕子之名。”

    “後商紂失宗廟,武王立周,頗惜胥餘之才,遂赦其罪;”

    “然胥餘此人,乃仗義守節之士,縱得武王寬恕,亦豪言:身殷商之臣,斷不食姬周之粟!”

    神情敬佩的一語,頓時惹得茶館內的衆人一陣唏噓感嘆起來,藉着糙漢抿茶的功夫,爭相表達起了對箕子胥餘的敬佩。

    “恥食周粟?”

    “——此非伯夷、叔齊之故事?”

    伯夷、叔齊兩位殷商宗室,在武王滅商之後‘恥食周粟’,最終餓死在首陽山的故事,無疑是當今天下最能佐證‘忠於君主、忠於社稷’的往事。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的天下百姓,就算不知道劉邦是誰,劉盈算哪根蔥,甚至還不知道如今已是劉漢十三年,也絕對不可能沒聽說過伯夷、叔齊二人的鼎鼎大名!

    蓋因爲伯夷、叔齊二人對如今的漢室天下,乃至於華夏文明的意義,絲毫不亞於幾十年後牧羊北海的蘇武,甚至更勝一籌!

    就連被後世人尊爲‘孔聖’的孔仲尼,都曾在《論語》中屢次稱讚伯夷、叔齊,說此二人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更是仁、義、禮、孝最標準的典範!

    而仲尼對伯夷、叔齊二人,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評價,顯然不單只是因爲‘恥食周粟’這件事。

    如兄弟二人在父親死去之後,幾次三番互讓孤竹國王位,便被時人稱爲‘夷齊讓國’;

    又如商亡之後,兄弟二人先後離開孤竹國,隱居深山,采薇爲食,更是將一個‘節’字詮釋的淋漓盡致。

    只不過,就算這兄弟二人在出名,將二人的事蹟口口相傳,世代傳承下來的,大部分也只是鬥字不識一個的窮苦百姓;

    又經過近千年的歲月淡化,對於兄弟二人的脾性、經歷,天下人早就一無所知;能記住的,也就只剩下最爲經典的‘恥食周粟,仗義死節’這一件。

    所以,在聽到一個名叫胥餘,且與伯夷、叔齊同樣身爲殷商子姓宗室,更身處同一時代,終又和伯夷、叔齊一樣‘恥食周粟’時,衆人即便是對箕子胥餘一無所知,一股敬佩之意也不由油然而生。

    ——甭管好人還是壞人,聖賢或者人渣,能爲國守節,不惜將自己活活餓死的,再怎麼着,也起碼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

    對於類似這種‘爲國守節’的故事,華夏民族也永遠不會感到漠然。

    見衆人的興趣被自己提起,那糙漢臉上只陡然掛上了一抹得意,但嘴上的話,卻也沒停太久。

    “諸君皆知:伯夷、叔齊皆乃殷商宗室,然因武王滅商,此二人皆死節於商;”

    “及胥餘,亦乃殷商宗室,於伯夷、叔齊縱非五服近親,亦當得同祖之血脈。”

    “然胥餘,幸得伯夷、叔齊之遺蔭······”

    “——伯夷、叔齊死守商節,自飢而亡,武王不忍再生殺戮。”

    “故聞胥餘亦不食周粟,武王便頒詔,敕封胥餘於朝鮮,乃曰:朝鮮君。”

    “便此,胥餘終得以不復伯夷、叔齊之覆轍,得朝鮮之土而自爲諸侯,世代罔替,以鎮朝鮮。”

    “待戰國之時,天下列國諸侯爭相自王,箕子之後嗣,亦改朝鮮君爲朝鮮王,直至秦滅燕。”

    “於內,箕子之後皆以‘朝鮮王’自居,命其土曰:朝鮮;”

    “然朝鮮之南,亦得戰國時所遷之秦、燕遺民,各立馬韓、辰韓、弁韓等國,此輩便謂朝鮮曰:箕子朝鮮······”

    聽聞糙漢說到此處,茶館裏的人只長‘哦~’了一聲,表示自己終於明白了這朝鮮的來歷。

    隨着茶館內的氛圍越來越熱烈,聚集在茶館內,甚至是踮腳站在茶館外,靜靜聆聽糙漢顯擺的身影,也是愈發多了起來。

    那糙漢卻是沒有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人,將這不大的茶館內塞了個滿;

    滿是嘚瑟的猛灌一口茶湯,故作神祕的暗自搖了搖頭,就見糙漢深吸一口氣,旋即發出一聲分貝極高的長嘆。

    “嗨~~~~~~”

    “惜哉。”

    “哀哉······”

    果不其然,見糙漢這般架勢,頓時就有幾個懂事兒的上前,配合的問了句‘咋了?’。

    卻見那糙漢又是搖頭一嘆息,才滿是憤憤不平的將大手往面前的木桌上一拍!

    “箕子朝鮮,亡了!”

    “陛下本有意敕封朝鮮王,聞箕子朝鮮亡國,只雷霆震怒!”

    “然陛下發兵征討之意,終尚未得朝堂諸公之附與,只得坐視箕子朝鮮失其國,而無有作爲······”

    隨着糙漢接連不斷的嘆息聲,茶館內本還算輕鬆地氛圍,頓時就有些凝重了起來。

    倒也不是說,此刻坐滿整個茶館的長安百姓,真的對那聽都沒聽說過的箕子朝鮮無比重視;

    而是糙漢此言一出,衆人陡然反應過來:這話題,好像從閒談八卦,莫名其妙的偏向了‘妄議國政’的方向······

    一時間,衆人不由得神色各異的環顧起四周,忐忑不安的面容,表明衆人已經有了各自散去,明哲保身的本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