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漢第一太子劉盈 > 第0070章 輕鬆愉快的氛圍
    此次朝議的核心議題被確定,殿內朝臣衆人也終於一改先前,那副皺眉思索的模樣,紛紛拿起笏板,做出欲要出身奏拜的架勢。

    只不過,看到朝臣百官這般架勢,蕭何卻並未點頭表示默認,而是稍側過身,面帶請示之意的望向端坐於側後方,興致盎然看着殿內衆人的劉盈。

    “家上?”

    聽聞蕭何稍壓低聲量,對自己發出一聲輕喚,劉盈面色稍一滯,旋即似是恍然大悟般,從面前的矮几之上拿起兔毫。

    “鄭~”

    “國~”

    “渠~”

    在面前竹簡上‘低聲’默唸着寫下‘鄭國渠’三字,劉盈便滿意的點點頭,將筆放回原位,才又微笑着擡起頭。

    “蕭相不必事事相問於孤,今日朝議,諸事照舊便是。”

    言罷,劉盈不忘面帶溫笑着對殿內衆人又一拱手。

    見劉盈這番作態,殿內朝臣百官終是對劉盈‘只是旁聽’的自我標榜不再有疑慮,紛紛用試探的目光,側目望向御階另一側的丞相蕭何。

    聽聞劉盈此言,蕭何稍一思慮,終是面帶微笑的對劉盈拱手一還禮,才重新望向殿內朝臣百官。

    “既如此,諸公便就鄭國渠之整修、繕護之事一議。”

    聞言,殿內衆人無不淡笑着點了點頭,互相觀望着,等候起出班奏拜的機會。

    而從百官朝臣面上神情就可以看出,今日這場朝議的氛圍,是多麼令人身心愉悅。

    ——今日這場朝議,幾乎可以說是自漢開國以來,氛圍最爲輕鬆地一次了!

    在過去,無論是天子劉邦力主,亦或是丞相蕭何所舉,朝議都是昏昏沉沉,隱隱讓人心悸的詭異氛圍。

    天子劉邦就不用說了,凡舉朝議,那就必是戰事,出班奏對的朝臣,也基本都是開國功侯元勳!

    凡是天子劉邦所舉之朝議,與其說是朝議,倒不如說是軍議。

    別說是千石左右的小魚小蝦了,哪怕就是沒徹侯之爵的九卿、二千石,那也都是隻能陪個笑臉,重在參與。

    至於丞相蕭何所舉的朝儀,雖稍好一些,卻也沒好到哪裏去。

    ——蕭何此人,雖然平日裏待人、待物,大都是一副溫文爾雅的模樣,可一旦說起正事,其強勢程度絲毫不亞於當今劉邦!

    丞相蕭何所主之朝議,議題雖大都是內政之事,但與其說是商討、議論會議,倒不如說是工作安排會議。

    蕭何往御階中段的座位一坐,挨個叫出相關九卿、二千石,具體交代一下工作任務,然後問一句‘可還有異議’,朝議也就該結束了。

    像今日這般,充分體現民煮,充分採納百官意見的朝議,無疑也是有漢以來得頭一遭。

    對此,朝臣百官雖有些詫異,卻也並沒有感到不自在,反倒是對監國太子劉盈,涌出了一抹不知來由的莫名好感。

    ——在朝堂中樞爲官,要的不就是這種暢抒己見,指點江山的參與感?

    若是連這種參政、議政的機會都沒有,那縱是貴爲九卿,食祿二千石,和郡縣刀筆吏又有什麼區別?

    如是想着,朝臣百官便環顧一週,彼此交換一番眼神,終還是由一名腰繫青色綬帶的中年人出身,面單溫笑的對上首一拜。

    “中郎將臣布,謹拜家上,拜見蕭相。”

    中年人只此一語,頓時惹得劉盈稍瞪大眼睛,面帶好奇的望向殿內,正躬身而立的中年人。

    ——中郎將季布!

    典故‘一諾千金’的主人公!

    在前世,劉盈雖也曾遠遠見過季布幾眼,但卻並沒能有多少焦急。

    畢竟彼時,劉盈只是個傀儡天子,和手握兵權,肩負兩宮宮禁之責的中郎將,也着實不好走的太近。

    這一世,終於得以近距離一睹歷史名人之姿,劉盈自是興趣滿滿,看向季布的目光中,也隱隱帶上了鼓勵。

    見此,季布只心下一喜,面上卻依舊是一副客套性質的溫笑,望向端坐於御階中段的蕭何。

    “丞相以鄭國渠整修之事,相問於百官朝臣,然臣私以爲,朝中諸公卿曹,多出於草莽,長於軍政。”

    “縱有諱知政務者,於水工之事,恐亦知之無多?”

    說着,季布不忘面帶歉意的轉過身,對兩側的百官朝臣稍一拱手,以表自己並無惡意。

    待殿內忠臣面帶善意的點點頭,季布才又重新正過身,望向上首的蕭何。

    “既如此,鄭國渠整修之法,恐當少府精熟水工之人獻策。”

    “臣等當議者,當乃修渠所需之錢糧、力役者,及撫民、防賊之事。”

    聽聞此言,縱是對季布此人好感報缺,蕭何也不由贊同的點了點頭。

    就見季布稍直起身,面帶笑意的掃視一圈殿內衆人,語調輕鬆道:“故某以爲,諸公卿曹所當議者,乃整修鄭國渠之錢糧、力役,從何而來。”

    “於整修鄭國渠一事,諸公當可爲何事,以爲助力。”

    言罷,季布便又對上首的劉盈、蕭何二人分別一拜,便面帶溫笑着回到自己的座位,不忘對殿內朝臣百官又是一拱手。

    看着季布這一番作態,回味着季布口中所言之話語,劉盈不由微笑着點了點頭,心下也不由暗自思慮起來。

    “還以爲中郎將季布,只是個舉止豪爽的武人,不曾想,竟連內政參贊之事,也能有如此見解?”

    劉盈正思慮間,就見蕭何稍一思慮,終是起身對劉盈一拜,纔來到御階中間,正面向百官朝臣。“中郎將所言,確有理。”

    “鄭國渠整護之方略,恐當少府水工之匠爲之。”

    “吾等當議者,乃各司屬衙所能爲之事,及鄭國渠整修之錢糧、力役,當從何而得。”

    說着,蕭何便低頭稍一沉吟,擡起頭時,氣質中便猛然迸發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強勢。

    “陛下御駕親征,以伐陳豨不臣,今長安八部校尉,留守長安者只兩部。”

    “故老夫之意:陛下班師之前,備盜賊都尉倍發役卒,以防宵小作亂於長安左近。”

    “另,中郎將所佈於長樂、未央兩宮之禁卒守備,亦當倍之!”

    聽聞蕭何此言,季布和身旁一位同樣腰繫銀印、青綬1的官員趕忙起身,對蕭何拱手一拜。

    “臣等,謹遵蕭相之令!”

    ·

    ·

    ·

    ·

    PS:印綬制度,關係到秦漢官制,但有一點容易混淆:印綬不單單與官職秩祿等級關聯,同樣也與爵位關聯。

    目前能查到最權威的資料是《漢書·百官公卿表》中的記載——

    爵位:諸侯王金璽赤綬,徹侯金印紫綬,關內侯銀印青綬。

    官秩:丞相、太尉位比徹侯,金印紫綬;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青綬;比六百石以上,銅印墨(黑)綬;比二百石以上,銅印黃綬。

    有個問題需要交代一下:丞相金印紫綬,和徹侯對應,但丞相併不是位比徹侯,而是位比諸侯王。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丞相屬於徹侯級幹部,但享受諸侯王級別的待遇。

    至於文中,九卿大都金印紫綬,不是因爲九卿應該金印紫綬,而是因爲這個時間點的九卿,大都是徹侯的爵位,所以能金印紫綬;陽城延、叔孫通等沒有徹侯爵位的九卿,仍然是銀印青綬。

    文中中郎將秩比二千石,當銀印青綬。

    備盜賊都尉算是西漢比較特殊的一個官職,隸屬內史,在漢初秩比二千石,職責是長安周邊地區治安,也就是‘備盜賊’。

    但隨着劉漢政權逐步穩定,關中地區的治安水平逐漸恢復正常,備盜賊都尉的作用逐漸下降,在文帝年間,備盜賊都尉降格爲千石,景帝降爲六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