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宋皇家發行商 >第133章:三悲
    十天之後,也就是七月十日,斬蛟龍的中卷在外放映,宮裏這一次沒有隨同演出,說是等着最後一卷一起表演。畢竟趙禎也不可能一直看戲不是,上一次就已經被臺諫批評了。

    相比較於上卷整體氣氛歡快,中卷大不相同,壓抑了許多。

    承接上回,王家家主向何生拋出橄欖枝,願意幫助何生,何生因此成爲了鄉鄰左右豔羨的人物,每日上門的遠親近鄰數不勝數。

    而後何生偶然得知兩峯山下的深澗依舊不時傳來船隻傾覆的消息,便主動前往探尋,無意間得知此地竟然盤桓着一夥強人,蛟龍之說不過是他們糊弄百姓的話語罷了。

    何生藏在一側,聽得強人們言語,才知道這些人是爲王家辦事,專門在此打劫過往客旅,藉此方便王家強買貨物。

    王家的光輝形象出現了一些破綻,但是何生仍舊不敢確定,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沒有這麼容易崩潰。何生爲此深入調查,發現前些年發大水,原來是上游水塘被人挖開了,王家因此主持祭祀龍王,收受大量捐獻。

    類似之事,不可勝數。光鮮亮麗的王家,竟然藏着如此之多的污垢。

    “蛟龍不在水裏,分明就在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借何生之口,揭開王家纔是隱藏着的真正蛟龍,戲劇至此也明朗開來。

    隨後,何生堅持退去與王家的婚事,暗中收集王家的奸邪之事。有鄉人偵知此事,欲討好王家,便舉報此事,更在鄉里散佈謠言,說何生與強人勾結,要鄉人勿得與何生言語。

    何生察覺此事,準備帶老父遠走他鄉,卻不料夜間那些爲王家驅使的強人摸上門來,準備斬草除根。

    老父自知年老體弱,會拖累何生,交給何生一塊金鎖,說是當年一落魄士人喚吳道,盤纏耗盡來這乞食,自己好心留他住了半月。後來聽說這士人得舉孝廉,近年又調往來此,要何生去求他,或許可扳倒王家。

    何生含淚離去,老父卻爲強人所殺,至死也未曾供出何生去向。接下來,王家誣陷何生與強人勾結,因分贓不均,強人惱怒,是以殺了他老父。不僅將何生名聲搞臭,更請出縣令發佈海捕文書,擒拿何生。

    何生一路隱姓埋名,來到州府,多方打聽下,找到了那位吳道,他如今貴爲州刺史,聲名赫赫。何生在吳道出巡的時候,攔路喊冤,得以上告冤情。

    吳道得知是救命恩人之後,開始表現地文質彬彬,卻不料吳道知道事涉王家後,頓時換了副面容,一勸不成,直接將何生給趕了出去。

    “蛟龍不在水裏,分明就在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何生重複着這句話,但是現在,很明顯,說得不僅僅是王家,同樣在諷刺那忘恩負義的吳道。

    結尾,是何生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臺上,流下兩行清淚,中捲到此結束。

    整個中卷,就是喜劇開頭,悲劇結尾。

    發現原本的地方首善竟然是個貪財養奸的豪強,這是一悲!

    自己暗中搜尋罪證,卻害得老父被殺,自己被誣陷,不得不遠走他鄉,這是二悲!

    而僅存的一絲希望破滅,問天無路,跪地無門,天下之大,竟然無有容身之地,這是三悲!

    趙昕似乎將何生的一切生路都給堵死了,以何家權勢,便是州刺史都看他幾分薄面,何生不過是一個有幾分學識的人,又能夠改變什麼呢?

    趙昕自信,這中卷演出之後,一定能夠攪動偌大的風波來。

    見劉易自外間回來,趙昕放下手上的書,道:“外面的演出結束了?”

    劉易一臉的興奮,他從來沒有見到百姓如此激動過,簡直像是癲狂了一樣,“是呀!殿下,底下人哭聲一片呢!大罵王家陰險惡毒,還有那吳道忘恩負義,不知廉恥!”

    趙昕微微點了點頭,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好像此事與他無關。這點心性修養還是有的,真要激動,等劉易離去之後再激動也不遲。

    “刻印店刊刻地如何了?”

    在趙昕預想之中,最後一卷的戲劇在七月末上演,但是文字版的故事,可以提前幾天發行,眼下問的便是此事。

    “殿下放心,而今晝夜趕工,已是印了千卷,只是這價格,不知定爲多少爲宜?”

    “依前例便是!”所謂前例,即按照字數,紙張,油墨及人工費用等來定價。這個時代基本上都是如此,一些刻印店還會在書籍背後將書籍的刻印成本給標註出來。

    “諾!”劉易告退不提。

    以戲劇之火爆,新書發行自然平靜不了。至於趙昕要不要藉着這股熱度漲一漲價格,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趙昕真的這麼做了,其實並沒有多少好處,還敗壞自家人品。

    對於趙昕而言,賺錢永遠都是次一位的,整個帝國未來都是他的,相比較於此事,其他都靠邊站。

    政.治永遠都凌駕於經濟之上,就像是他寫這部戲劇,也是爲了挫一挫那些大戶的驕橫罷了。

    次日,呂公著前來授課,閒暇之時,也與趙昕說起了這場戲劇。

    呂公著指出,吳道畢竟是文人,如果讓那州刺史吳道答應何生的請求,一舉蕩平王家。這樣趙昕就能夠收穫許多年輕士子的支持,趙昕現在將吳道的形象描寫地如此惡劣,外間不少人頗有非議。

    呂公著的話應該還是算比較含蓄,只怕現在外面士子議論聲音已經特別大了,說趙昕瞎寫。

    北宋重文輕武,大力提倡科舉,科舉出身那就是好人,大善人,是天上的文星下凡,整個朝堂上,主要權力都被科舉出身的人壟斷,怎麼能夠將士人的形象描寫地如此地惡劣呢?

    趙昕聽完了呂公著的說法,問道:“敢問呂師,漢時可有科舉?”

    呂公著眉頭微皺,還是回答道:“科舉起自隋唐,自本朝大盛,漢時爲察舉,亦有徵闢恩蔭。”

    趙昕淺笑道:“東漢之時,察舉者誰,徵辟者誰?”

    呂公著皺眉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