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宋皇家發行商 >第132章:趙昕設計的背後
    斬蛟龍這一故事背景是東漢,高祖自然是漢高祖劉邦,呂公就是呂雉的父親。當年劉邦不過是潑皮無賴,來呂家騙喫騙喝,呂公認定這是個人物,傾全家之力助劉邦上位。

    呂氏家族在大漢建國過程中,立下豐功偉績,特別是呂雉的兄長呂澤,劉邦在彭城之戰大敗後,還是呂澤出兵助劉邦東山再起。

    漢軍中的很多重要將領如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又作蟲達)、趙國晉陽人郭亭、郭蒙、朱軫等與呂澤有很深的淵源。

    呂澤之功,足以封王。只不過,不知是忌憚還是何故,呂澤生前並未被封王,還是呂后追封的,隨着諸呂叛亂被平定,呂家被清洗,很多事蹟被掩埋。

    司馬遷攝於壓力,不能直筆書史,只能夠曲筆評價呂澤“發兵佐高祖定天下”,留給後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此外,鴻門宴救劉邦一命的樊噲,就是呂家女婿,妻子呂嬃是呂后妹妹。

    劉邦爲了擺脫呂氏家族的影響,曾經想要另立太子,結果呂雉請出張良來,張良又勸呂雉請商山四皓出山。商山四皓代表着前秦遺老勢力,得到他們的支持,對於新生的大漢至關重要。劉邦因此被迫改變想法。

    削弱呂家勢力,劉邦不止一次嘗試過。燕王盧綰叛變,當時劉邦自己徵英布有病在身,就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去討伐。

    此間有人舉報呂后與樊噲圖謀不軌,劉邦竟然下令讓周勃(周亞夫他爹,圍困章邯,不久前討平韓信,戰功赫赫)和陳平(離間范增,解白登之圍,多年護軍中尉,相當於中情局局長的位置)二人前往軍中斬樊噲,畢竟,就樊噲的地位,一般人也殺不了。

    離譜嗎?離譜!有實際證據嗎?沒有!沒有證據重要嗎?不重要!只要你對於帝王而言是個威脅,所謂罪證就是一句話的事情罷了。猜忌是帝王的本能,狡詐陰險狠辣對於他們而言是褒義詞。

    後世朱元璋將這一套玩到了化境,胡惟庸案與空印案還可以說是強化國家統治秩序。但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長孫朱允炆闇弱,則是逼得朱元璋不得不借藍玉案株連功臣宿將,之後南北榜案則是打擊南方文官勢力,平衡南北。

    對於帝王而言,平衡永遠都是第一位的。這句話估計會重複無數次。

    劉邦誅殺樊噲這件事最後以周勃與陳平違抗劉邦命令告終,畢竟呂后還沒有死。好在不等他們回去赴命,劉邦自己先死了。呂后之後知道此事後,大肆褒揚他們。

    經歷了秦末的大動盪,這兩位可不蠢。等到之後呂后死了,局勢風向變換,這兩位就對呂家子孫舉起了屠刀,如呂后妹妹呂嬃被活活抽死,惠帝的親兒子都被殺了。政.治鬥爭若是留下隱患,誰知道哪一天再來一個趙氏孤兒。

    洋洋灑灑,鋪陳敘述,只爲論證一事:在漢初,呂家實在是一個極大勢力,足以與劉邦抗衡。大漢的江山,一半是呂家人打下來的。

    如果從這個角度,逆向回去思索呂雉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是不是能夠理解幾分,這是真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當然對於這等惡毒的手段,還是要予以抨擊的。

    趙昕在此專門設計這一句,也是隱射王家圖謀不軌,劉邦做了什麼,誰人不知。王家家主以此爲比喻,心下又是想着什麼。

    知道的人自然懂,不知道的人同樣能夠看見他們希望看見的。某種程度上,趙昕倒希望一些人永遠也不要看清自己筆下的深意,混混沌沌地活一輩子,知道地越多,越是感覺到自身的無力感。

    誰都知道**樂不好,但是有深度的內容註定是枯燥的。世界的常態,是金字塔型的,某些國家的橄欖球型等級結構,建立在其他國家的痛苦上。趙昕只希望,自己能夠啓迪一些有意深入學習的人走下去而已。

    演出結束了,可惜只有三分之一,在趙昕預定之中,還有兩卷,觀衆很是不滿。

    趙昕這也是向後世學習,一口氣寫完,一口氣表演自然方便讀者觀看,可是如此一來,觀衆粘性不高,只有這樣吊着他們胃口,才能夠引起最廣大的討論。

    當然,如此也有風險,萬一爛尾了怎麼辦,萬一太監了怎麼辦,不過趙昕都是思索整一個故事,然後將之拆分開來,爛尾的可能性不高。

    一羣娘娘讓趙昕早些寫出後文來,她們要接着看,這可都是自己的長輩,趙昕可不敢拒絕,一個個好生答應下來。

    還有一些人纏着問後續,趙昕又不好提前透露,笑着站在那裏,走也不是,留着也不是。

    最後,還是曹皇后出面,道:“昕兒平日還有課業呢!若非平日熟讀經書,關心民事,怎麼能夠寫出這些來。等寫好了自然會給你們看,急什麼?”

    在說後半句的時候,曹皇后看向了趙昕,特別是在念到那個”好”字的時候,故意發出重音,眼眸之中一抹異色閃過。這個“好”字,究竟是寫完的意思,還是寫得讓曹皇后滿意的意思呢?

    趙昕可不敢保證能夠處處讓曹皇后滿意。某種程度上而言,寫這個的初衷,就是讓大戶們不滿意的。

    只是當下,趙昕自然是連連點頭,表示一定不會辜負衆人的期待,好好把握,寫出上讓父皇滿意,下讓百姓歡悅的故事來。

    回到東宮,趙昕躺在牀上,看着天花板,逐漸失去焦距,思緒隨之發散開來。

    戲劇首映,從宮裏的情況來看,還不錯,至少沒有聽見她們說有什麼槽點的地方,接下來就是民間那場同步表演的反饋了。

    故事到這裏,何生斬鼉龍,王家放棄招贅,願意全力幫助何生上位,何生可謂是人生贏家,走在人生巔峯的路上。

    一切中規中矩,除了內中的一些暗示外,不可能有人能夠猜測到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這上卷趙昕並不擔心,關鍵是下一卷的情況,只怕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世界是殘酷的這一現實。

    只是有教育意義的,大多是悲劇,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