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宋皇家發行商 >第99章:太平院
    爲報童們準備的學習場所,同時也是他們未來的生活場所,在明德坊。

    明德坊在內城之中,位於皇宮的東北方,出了東華門再走兩步之後便是,就是皇宮隔壁。東邊就是馬行街,繁華地緊,不少達官貴人都將府邸安置在這裏,說是寸土寸金也不爲過。

    雖然寸土寸金,然則於趙昕而言,也不過是打一聲招呼的事情,自然有貴族願意討好他而送來土地,還是個皇族,是太祖那一脈的。

    趙昕一分錢也沒有出,就得到了一處大宅院,莫說容納下二百人,便是七八百人也不是問題。

    投桃報李,趙昕將此人的名字鐫刻在了一塊石碑上,放置在宅院內以示感謝,石碑之上,還有其他人的姓名,基本上都是捐了銀錢的。

    這等惠而不費的事情,趙昕自然不會吝嗇,請皇家匠人出手雕刻石碑,幹得風風光光地。當然,惠而不費還是不夠的,還要學會給別人畫餅,一些銀錢捐的多的人,皆有爵位賞賜,並不領事,就是個地位罷了,但是也足夠讓人豔羨了。

    可以說,趙昕基本上一文錢也沒有花,但是同樣進行了利益交換。

    某種程度上而言,趙昕此舉和賣官鬻爵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臺諫罕見地沒有說話,畢竟,這可是爲了教化事業,讀書人的事情,怎麼能夠叫做賣官鬻爵呢?

    此事年前就開始籌備,花了幾個月的功夫最終將學堂,宿舍等處打造完畢,前幾日才最終完成。趙昕也算是第一時間來臨。

    一路來到學堂之前,二百餘位報童侍立在左右兩邊,身着玄衣,動作劃一,見到趙昕來臨,紛紛俯首行禮。

    趙昕跳下輦車,讓衆人起身,宅子原主便是皇室,尚未入內,僅在外看着,便有一股莊嚴肅穆的感覺。

    學堂的祭酒,即校長,是韓絳,此刻便恭候在外。同樣是一個在趙昕腦海中留下記憶的人物。

    韓絳,是大文學家韓億的第三子。韓億參與修撰,甚至可以說是主修《宋太宗實錄》《冊府元龜》,或許官不大,但是哪怕是宰相也要讓他三分。

    著史之人,有筆如刀。當上宰執的人,一生榮華富貴,鐘鳴鼎食,什麼沒有經歷過,最怕的就是自己的身後名。

    總而言之,韓億家族和不少的官宦世家關係都很好,恩澤後人是妥妥的。比如韓絳的夫人就是太子太傅範質之曾孫女。

    至於韓絳本人,他於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高中進士甲科第三名探花(狀元是楊寘,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之前提到的呂公著也是也是這一年的進士。

    韓絳中進士之後,同樣在待缺,被趙昕挖了過來,約定只當三年祭酒,而後做什麼都隨他。畢竟趙昕也不願意一個人才一直當個學堂的祭酒,未免屈才,地方州縣有着更廣闊的天地。

    至於其他的師傅,基本上都是近幾年有功名在身的待缺進士,自身的學識不必懷疑。

    行政人員加上教學人員,總共有二十位,對於一個二百人的學堂來說,這個數字可不少了,放在地方,就是一個州學的水平。

    府前的匾額上還是空的,祭酒韓絳過來詢問趙昕應該取什麼名字。這個學堂乃是因趙昕的建議而成,自然該由趙昕命名來得好。

    趙昕聽見這個問題,腦海中想起了這個時候尚未出現的橫渠四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左右取來紙筆,趙昕信筆一揮,“太平院”三字浮現而出。趙昕在宮中經過良好的書法教育,不說筆落驚風雨,但是中規中矩還是有的,也就是說還能夠看得過去。

    趙昕走進學堂之內,過了大門,青磚墁地,當先便是一個有着三丈高的孔子雕塑,雕塑之基是“萬世之師”四字。雕塑面容和藹,謙虛地朝人拱手,似乎是在歡迎學子來此學習。

    這一進門裏,除了至聖孔子,還有亞聖,復聖等其他儒學聖人,分列四角,相比較而言,這四位的面容就莊嚴許多,一副學習受教的模樣。整個一進門裏,除了雕塑之外並無他物,空地不少,簡單樸素。

    瞻仰了一番儒家聖人,趙昕朝每個雕塑各依禮拜見一次,展現自己對聖人的敬意。而後踏入二進門內。

    二進門內,分爲四個大殿,說是大殿,當然比不上皇宮殿宇能夠容納上萬人,但是也遠比尋常人家的主屋要大。

    每一個殿宇都能夠容納下上百人,最上方有一高臺,到時候各個師傅傳道受業解惑,便是在此。

    後世所謂的分班制,其實來源於西方。中國古代的教育,其實有些類似大學教育,師傅講道,你去聽講與否皆可,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學,不會出現有老師在後面拿着鞭子趕你的情況。

    當然,考覈還是有的,貼經墨義或是寫詩。這一點,趙昕直接照搬如今的太學,地方州學玩的也是這一套。

    趙昕走進每一個大殿看了看,有專門的木匠師傅設計,光線都很好,只是講師的臺子有些高,讓趙昕往傳教那一方面想。

    二進門內,除了四個大殿之外,還有一閣樓,於佛老之教定是藏經閣,而這裏是學堂,自然便是圖書閣,或者說圖書館會不會更好一些。

    裏面的書籍分門別類,以經史子集爲分類,基本上都是來自於宮中的祕書閣。趙宋歷代帝王都喜歡藏書,基本上每個帝王繼位之後還會頒佈求書令,若是藏書多者,甚至可以得到官位的獎勵。

    總而言之,祕書閣內書籍無數,趙昕也不要一些孤本,只要一些通識類書籍即可。趙禎大筆一揮,送了趙昕典籍萬冊。並不是裏面有一萬種書,一些同樣的書可能有五六本甚至是十本。

    饒是如此,於古代而言,這同樣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字,足以充作傳世之寶了。

    圖書閣內被書籍擠得滿滿當當地,並無多少容身之處,趙昕看了一眼也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