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宋皇家發行商 >第60章:滕案
    如果范仲淹所謂的抑僥倖不追及過往,或許反彈還沒有這麼大,而宋朝冗官局面又必須要求裁減一批官吏。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如果范仲淹能夠做大蛋糕之後再進行分配,阻力會小一些,但是在存量蛋糕分配完畢,逼已經喫下蛋糕的人吐出來,這就讓人不可接受了。

    一干娘娘們很是委屈,因爲在宋夏戰爭中,她們作出了不少的犧牲,甚至不少人還把自己孃家帶過來的嫁妝給賣了助軍。

    在他們眼中,恩蔭親人是自己應得的,日後減少也就算了,已經恩蔭過的還要罷免是幾個意思。

    娘娘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那些身居高位的宦官也就有了代表娘娘們說話的機會,當然目前爲止也就是在外間放出一些風聲而已,尚未到達觸及趙禎改革決心的地步。

    這裏順便說一下呂夷簡**這一年的情況。他們這**可以說是范仲淹的反對派了。

    三月份,呂夷簡被罷相,領了一個司徒的虛職。九月份,在范仲淹上書言事後,呂夷簡深感風雨欲來,以年老去位,離開了這個權力的染料場。

    呂夷簡離開了權力中樞,卻並不代表呂夷簡的勢力消失,三月呂夷簡罷相,趙禎以晏殊爲次相(平章事兼樞密使),夏竦爲樞密使,賈昌朝爲參知政事。這都是呂夷簡的派系。

    哪怕是之後提拔范仲淹韓琦等人,趙禎也是一直在努力維持朝堂上的平衡。其實也算不得壞事,朝堂不能夠只有一種聲音,范仲淹改革也有不妥之處,有些不同意見也能夠更好地進行改革。

    前提是,不要變成黨爭!

    隨着石介等人不斷給呂夷簡**遞刀子,基本上隔三差五地就有人彈劾范仲淹結黨營私。

    不過將所有罪過推給石介一個人也是不公平的。當初呂夷簡與趙禎聯手終結郭皇后,而范仲淹上書反對,樑子從那一刻就結下了。

    接下來的數年內,范仲淹及其友人不斷被打壓,而且是無端被貶,只是因爲正義直言,他們自然心生委屈,委屈之後進行反思,那就是朝堂之中出現了奸邪,自己可都是依照聖賢之言行事。

    是的,在他們眼中自己所爲皆是正義的。皇后不過是抓破了趙禎一點皮而已,至於廢后嗎?這根本算不上是正當理由。沒有生下兒子的皇后也多了去了,劉娥不就是嗎?哪裏有因爲皇后無子而廢后的。

    我們自上帝視角看問題,拋開個人情緒談問題。

    趙禎廢黜郭皇后,是借廢后之事宣佈自己已經擺脫劉娥的陰影,開始獨掌大權了。劉娥後期所作所爲不少都已經超過了皇太后的限度,在趙禎眼中,所作所爲合情合理,正好郭皇后送過來把柄。

    呂夷簡幫助趙禎廢皇后,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明白趙禎廢后之心已定,至於所謂與郭皇后有前仇之類不過是給趙禎背黑鍋而已,在呂夷簡眼中,自己還委屈嘞。

    范仲淹的心情就不說了,或許他本人真的是錚錚諫臣,但是陪同他一起的,是否有賣直求名之輩,就不好說了。

    每個人的眼中,自己都是對的,想要他們換位思考,自然是不可能的。結果就是一步步演變到了今日地步。又有誰願意解開最開始的死結呢?

    事實就是,范仲淹推行新政以來,呂夷簡集團所爲,已經事實上變成黨爭的範疇了。對手所爲,不論對錯,一律反對。逢異己者必反。

    作爲一切的操盤者,趙禎在事先便已經預料到了這個局面,內心自然毫無波瀾。留呂夷簡黨人在朝裏是讓他們制衡范仲淹,又不是讓他們徹底破壞改革。貶謫幾個言官之後,朝廷清靜許多。

    趙禎自己剛剛以盛禮延請范仲淹直言,怎麼能夠因爲“小人”而罷黜改革呢?豈不是惹來臣民百工譏笑。最關鍵的是,西夏戰場的慘敗,昭示着國中有不少積弊需要處置,將范仲淹貶了,呂夷簡等人因循守舊,可不會推行改革。

    這一點,趙禎心中還是有數的,國家危機在前,哪怕是范仲淹結黨,也由他去,只要不要太過分就行了。

    就這樣,改革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開始前進,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范仲淹的改革出現問題,到那個時候,再一齊出擊,將之撕碎。

    九月丁亥日,也就是二十四號,范仲淹好友滕宗諒由知慶州降爲權知鳳翔府,史書稱“滕案”。這是范仲淹改革以來面臨的第一個危機。

    滕宗諒,字子京(就是《岳陽樓記》的主角),是范仲淹同榜進士,范仲淹數稱其才,多次舉薦。

    話說滕宗諒知涇州時,西夏進犯,葛懷敏軍敗於定州,臨近州縣惶恐不安。滕宗諒知道涇州少兵缺將,就徵發數千農夫,讓他們穿上軍服作爲疑兵,又招募勇士出去偵察敵情。

    范仲淹得知涇州危急的消息,立即率軍隊前往救援。當時宋軍新敗,軍心不穩,滕宗諒於是殺牛擺酒犒勞涇州兵勇和范仲淹率領的援軍,並在佛寺做法事祭奠定州陣亡的將士,做好撫卹事宜。事後范仲淹又舉薦滕宗諒,以天章閣待制,知慶州。

    接下來,“滕案”的關鍵人物來了,鄭戩出任陝西四路都總管,駐防涇州,檢點軍費帳目,認爲滕宗諒在涇州任上花費公錢十六萬貫有問題,向朝廷舉報滕宗諒枉費公用錢。

    說起鄭戩,此人既不是范仲淹**,也不說呂夷簡**,在朝野上下還頗有聲名,喜歡出風頭,史書中說他“憑氣近俠……喜出不意,獨假貸細民,即豪宗大姓,繩治益急”。他未必是要反對范仲淹主持的新政,只是個人性情使然,認爲自己又發現了需要懲治的貪官。

    接下來的情況,也就不詳細說明了,就是某某監察御史風聞此事,堅決主張彈劾滕宗諒。朝堂上一番扯皮,爲徹查此事,派出去了欽差處理,喚作燕度,這欽差自然不會是范仲淹**之人,明面上並無派系。

    燕度到邠州後,羈押涉案的滕宗諒及知情官吏,甚至牽連到名將狄青、種世衡。

    以上便是“滕案”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