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686章:手上沒糧,你裝什麼大耶?
    「聖人,北方歉收、北方官倉暫時缺糧是不假,可是北方地廣人稀、人口不多。」蘇威拱手道:「而冀州和幽州南部百姓富足、家家皆有餘糧,可令冀州官府一邊以官糧通過飛狐陘、井陘應援幷州北部,一邊在民間收購。」

    黎陽倉位於黃河北岸的冀州汲郡,但遺憾的是永濟渠還沒有修好,所以黎陽倉的糧食遠水解不了近火,如果通航了,這個官倉的糧食倒是可以經永濟渠,進滹沱水,直抵幽州恆山郡,再從井陘進入太原,路線雖然比較長,但是一裝上船隻,即可晝夜不停行駛,所以時間並不用消耗太久。可是最爲關鍵永濟渠還沒有修完,蘇威也只有採用這種笨辦法了。

    想着常平倉位於「中流砥柱」以西,不須經過急流暗礁遍佈的「三門峽」,蘇威又說道:「當下下正值水勢濤濤的雨季,汾水水量極大,大型糧船可以暢行到太原,而中型糧船可抵樓煩郡和馬邑郡之交。臣建議用大船把常平倉之糧運到太原,再以中小船隻把糧食送到樓煩關一帶。」

    「此法可行,就這麼來辦!」楊廣沉吟半晌,又吩咐道:「北方十年九旱,此法只能應急一時,實非長久之計。未免日後又匆匆忙忙、慌里慌張,立刻着令工部於晉陽宮吩咐選址,修一座大官倉。」

    「喏!」蘇威是尚書右僕射,負責管理尚書省兵部、刑部、工部;搞建設這種事,都要由他來統籌;每當工部遞交建設方案,一般由他和工部尚書拿去尚書省「答辯」,之後形成正式的方案,交給內史省過一遍,覺得好則下令執行,但是負責複審的門下省要是認爲還是不當不妥,可駁回,讓尚書省重新修正。

    尚書省重新修正以後,則是不走以前那個程序了,而是直接拿到議事堂答辯,看看是真的不合適呢!還是內史省、門下省惡意刁難。

    「幷州北部是解決了!那麼雍州北部,又如何解決?」楊廣冷冷的問道。

    這下子,把大家難住了。

    三門峽的中流砥柱在雨季可以通糧船,但壺口瀑布卻不行,而關中官倉空了,百姓又受購糧風潮影響,只買不售,所以蘇威的方法在雍州這裏是行不通的。

    楊集起身道:「涼州位於黃河上游,船隻能夠直接開到壺口瀑布,應援河套地區更是不成問題,如果朝廷實在沒有辦法解決雍北缺糧之事,那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涼州好了。」

    雍州北部的河套平原是肥沃之地,那裏河渠衆多、水源充沛,早在西漢時期,朝廷便開始大規模開發這一帶了。可是從東漢末年到啓民可汗被轟走的漫長時間之內,那裏皆是胡人的天下,而胡人以遊牧爲主,導致漢朝建立起來的農田水利早已不復存在。

    現在在那裏生活的人,胡化十分嚴重,要是官府不去引導他們,他們肯定會繼續遊牧下去。當地官府現在也不是沒有努力去改變、去引導,但是農田水利不是那麼好建的,所以守着河套平原的百姓在災情面前,根本就無力自給自足。

    楊集也知道河套平原的情況,見到大家一時間拿不出什麼及時又有效的辦法,而他好歹也是大隋親王、尚書令,他自然不能繼續置若罔聞、裝聾作啞了。

    然而當他此言一出,滿殿皆呆,包括楊廣在內,都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目光看着楊集,彷彿都在說:你們涼州這些個窮鬼,天天跑來哭窮、一個比一個會哭,你們都快揭不開鍋了,能有幾斤糧食啊?

    手上沒糧,你在這裏裝什麼大爺啊你?

    沉默了半晌,裴矩這個老岳父終是還是比較疼女婿的,他怕楊集不明就裏、糊里糊塗的領下這個重任,於是站了出來,向楊集說道:「大王有所不知,旱情影響了雍州五原、榆林、靈武、朔方、鹽川五郡,便是雕陰郡和延安郡也受到一定影響。」

    楊集這下更加好奇了,向楊廣拱手一

    禮,問道:「聖人,雖然災情嚴重,但災情不是一下子冒出來的,朝廷和地方官之前爲何不做準備呢?」

    剎那之間,因爲楊集承諾而竊竊私語的大殿又安靜了下來,氣氛也變得相當詭異起來。

    「這也是朕好奇的地方。」上首的楊廣因爲楊集那一問,臉上露出了一絲冷然的笑意,可以說,楊集把他的問題以及惱怒所在,全部問出來了。

    他身子微微前傾,目視下首諸臣,語若寒冰的問道:「諸公,如果朕記得不錯,年初大朝會的時候,朕就定下北巡大計、地方官也紛紛說了北方災情。對於這些,爲何沒人在意、爲何沒人提前準備?都跟朕說說,究竟是誰的錯?」

    一下子,絕了一些人即將到嘴的話,民部尚書楊文思無奈,只好出列告罪道:「聖人,是微臣嚴重失職了,懇請聖人賜予微臣戴罪立功的機會。」

    「那你立刻前去太原,按照蘇相之言,解決幷州缺糧的問題。」見「責任人」磨磨蹭蹭半天,終於出來認罪了,楊廣神色稍稍緩和了一些,冷冷的說道:「鑑於你嚴重失職,降爲檢校民部尚書,行尚書權。」

    楊文思鬆了一口氣,拱手道:「謝聖人!」

    見他那輕鬆的模樣,站在中間的的蘇威、裴矩相顧一眼,心下盡皆暗自一嘆:聖人現在的安排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否則的話,聖人應該讓楊文思坐鎮大興、指揮四方,而不是讓他堂堂一個尚書去太原跑腿;然而楊文思想必還不知道、他已令聖人失望透頂了。

    楊廣心中確實對這一脈失望透頂了;於他而言,楊集等皇族子弟是他不可或缺的核心勢力,而弘農楊氏是整個皇族不可或缺的核心勢力,所以楊家哪怕一而再再而三的激怒他,他都沒有放棄楊鈞一脈(楊素的太祖父),甚至還把異常關鍵的民部尚書給了楊文思、禮部尚書給了楊玄感,然而這兩位實在差強人意。

    堂堂一個民部尚書,竟然在三四個月的時間之內,連這種大事都沒有重視、沒有辦好,這要是放到戰爭期間,那還得了?若非即將北巡、不能「臨陣換帥」,他真想把楊文思一擼到底。

    「衛王,不知涼州可調多少石糧食應急?」看向窮雖窮、但關鍵時刻卻能跳出來扛的窮鬼兄弟,楊廣眼中多了一絲暖意。

    楊集說道:「六七十萬石湊得出來!如果給我時間,再加百萬石,應當也不是問題。」

    這下子,所有人又呆住了。

    相對於幾大糧倉的總儲量,其實一百六七十萬石糧食就是一個零頭,算不了什麼。但是這些年以來,朝廷在糧食方面,被楊集索要得麻木了。現在在大家印象中,涼州就是一個商業高度發達、很有錢卻十分缺糧的「窮光蛋」;而州牧府更是窮光蛋的「集中營」,他們在糧食方面的開銷,都記載得十分詳細。

    詳細到一石、一斗,這得多窮的人,才幹得出來啊?然而作爲窮光蛋們的首腦,楊集此刻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說出這麼一個數字,着實令人接受不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知道涼州並不是那個樣子,但其中一部分人和楊集關係比較鐵,不會在這個事情上拆楊集的臺;一部分人則是不敢拆楊集的臺,畢竟那又不是他們財產,而楊集又沒有中飽私囊、確實用到實處了,他們無緣無故得罪這種大人物做什麼?至於最後一部分人心理比較黑暗,他們巴不得楊集多「騙」朝廷、巴不得楊集把朝廷支援物資據爲己有,這樣就有了弄死楊集的罪證了。

    「衛王,你真的可以拿出這麼多?」蘇威這個僕射也糊塗了,他只記得朝廷給涼州數目最多的時候是仁壽三年的四百萬石、最少的時候是不久前杜如晦搬走的一千鬥,中間總共有多少次、數目各是多少,蘇威完全不知道。

    但是蘇威和朝堂上的很多人都有一個共識:覺得

    杜如晦好歹也是一個大州的商曹,可是那傢伙竟然連一千鬥都拿、而中樞一千鬥都能讓他心滿意足,足以見得涼州缺糧缺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楊雄也不相信楊集拿得出來,他正色道:「衛王,涼州好不容易纔有現在這個局面,你可別爲了支援雍州,把涼州大好局面給毀掉了!」

    「涼州現在真的有糧食啊!」楊集也意識他們那個團伙成了《狼來了》中的那個小男孩,謊話說多了,現在講真話已經沒人相信了;如果是平時,他一定樂呵呵的退下,但雍州北部又急着要糧食救命,他怎麼可能繼續裝窮呢?

    「算了算了!」楊廣揮了揮手,楊集要是說三四十萬石,他信,畢竟打仗之前,楊昭給涼州送去了很多糧食,而楊集又打得這麼快,所以剩下三四十萬石比較正常、比較合理。但問題是已經送到西海郡了。

    與其從西海郡運回來,日後又要補上去,倒不如用船隻把常平倉的糧食運到壺口瀑布前,再卸船走一段陸路,然後再裝上北邊的船隻。這樣豈不更省事省時省力?

    當楊廣將這個想法說出來,楊集立刻不說話了,既然大家都認爲涼州沒有糧食、又有了解決的辦法,都就繼續裝窮好了。

    【昨天寫得非常亂,就不發了;連晚改了下。這章補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