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197章:自絕於天下
    眼下的大興城,以山東士族爲首的士族、貴族鬧騰得十分厲害,但是對於民生卻沒有任命影響。而這一切,是得益於開皇年間開通的廣通渠。

    廣通渠使中原、河北、南方糧食堆滿了廣通倉、太倉、常平倉等關中大倉,每到欠收年景、或是人爲的糧荒之年,這些官倉都發揮出了巨大了作用;每到關鍵時刻,都能將節節攀升的糧價壓制下去,若非如此,此刻的楊堅恐怕又要因爲糧荒當一次“乞食皇帝”了。

    再加上楊堅因爲張瑾的威脅,頒佈了一連串軍事任命,將雍州、關中等地的軍隊牢牢掌控在手,所以大興城百姓生活沒有受到困擾,至於士人們的爭相呼籲、鬧騰,跟他們沒有屁的關係。

    只是生活在大興城的老百姓都知道讀書好,他們知道讀書不僅僅可以明智、知禮,還可以當官、還可以以書中知識賺錢,然而書籍貴得讓他們問都不敢問,所以沒的朝讀書方面去想。

    普通老百姓不懂大道理,可是他們知道市面上漸漸有了價格低的書籍售賣,往往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這就說明讀書人都需要書、說明書籍明明滿足不了讀書人的需求,但是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士人們偏偏要聖人下令禁書,這些士人到底是喫飽了沒事幹,還是讀書讀傻了?

    普通老百姓不懂,但是寒門士子懂。

    寒士知道讀書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事,所以他們歷來是最渴望書籍、渴望掌握知識的羣體,只要寒士求學不易,爲了求學受盡世家門閥的冷眼不說,還要卑躬屈膝、欠下老大人情,而且學成之後,也有九成九以上的寒士沒有入仕之門。

    不過儘管如此,當大量“廉價”書籍出售,寒士這個羣體還是欣喜若狂,就算這輩子當不了官,但可以學來教育子孫後代,讓子孫後代走得更順暢一些,子孫若是學有所成,以後未必當不了官啊。

    然而受到毀滅性衝擊士族的卻利用官場上的人脈關係,威脅聖人下禁書令,好在衛王堅持、聖人反對,使士族陰謀落空;但就在寒士鬆了一口氣之際,東市筆行忽然被一把大火燒成廢墟,不僅書商損失慘重,也使寒士夢斷。

    寒士們想到張瑾在朝堂說的“若不禁書、賊寇將起於各州縣”之論,盡皆認爲這場大火就是所謂的“賊寇”所爲,一方面是警示書商,讓他們知道與世家門閥作對的下場,另一方面則是警告聖人,強硬的向他展示世家門閥的力量;最重要的目的,則要毀滅寒士求學之路、入仕之路、改變命運之路。使寒士世世代代低人數等。

    世家門閥的強盜行爲,把大興城的寒士徹底激怒了。當天下午,數百名在大興求學的寒士自發組織,湊錢買來布匹,製作巨大的橫幅,之後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數百名寒士高喊口號從國子學出發,其他寒士受到感染,也紛紛加入遊行隊伍,隊伍從幾百人變成了上千人、從上千人變成了上萬人……整條朱雀橫街都是一望無際的示威寒士。

    “有教無類,天下大同”。

    “公平求學、反對學霸”。

    “誓死捍衛聖學”。

    “處死‘崔亡真髒’四賊黨羽”

    “……”

    寒士們羣情激憤、放聲怒吼,悶雷般的咆哮聲響徹天空。

    大興震動!

    回到府中的楊集聽說寒士遊行,心知機會難得。果斷的令家丁行動起來,把早已印製就緒犯官名單派發到寒士之手。

    兩萬份與博陵崔氏、張瑾家族有關的名單灑到抗議隊伍之中,人羣頓時炸開了。

    正如楊集所料,崔氏、關隴張氏家大業大,如若出現那麼一兩個“家庭敗類”,示威寒士們還可以理解,甚至會認爲楊集小題大做。但是在土地兼併、盜取官倉官糧、貪污腐敗、官商勾結、剋扣軍餉等案件中,嚴厲治家、享譽數百年博陵崔氏竟然出現兩百二十七名犯官,關隴張氏也有一百二十五名子弟、假子犯罪。

    最爲關鍵的是這不僅只是一年之內抓到的犯官,而且還有一些犯官改了好幾次名字,他們受到朝廷懲處之後,被家族帶回家族“嚴懲”,可是過了不久,這兩個家族又通過家族的人脈關係欺上瞞下,令這些犯官以另外一個名字出現在官場之上,然後這些犯官繼續違法亂紀、敗壞官場秩序,甚至比之前更爲惡劣。

    古人淳樸,在這個講究誠信的年代裏,若是“失信於人,失信於天下”的惡名一旦坐實,比之舉族衰弱也強不了多少。故而再刻薄貪婪的家族也要經營出一幅僞善面目。便是被貶斥得一文不值的商人也講究誠信經營;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之事固然有,但大家都知道口碑的重要性,稍微有點遠見的商人都不會這麼做。

    博陵崔氏這種傳承數百年的家族,在人們的印象中,“博陵崔氏”四個字就是響噹噹招牌,他們爲了家庭的名望長盛不衰,不僅不容許外人玷污,更不允許自己人給家族抹黑,但是這一次的犯官名單、以及屢屢犯法的人,徹底顛覆了寒士的認知,又因爲崔仲方是禁書令的提倡者之一,寒士們對於博陵崔氏惡感更勝一籌。

    兩者一結合,使博陵崔氏的高雅、高貴等美好“人設”轟然坍塌,寒士們紛紛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受到了羞辱,他們以前有多麼崇拜、現在就有多恨。

    至於關隴張氏,因爲崛起時間不長,又是軍武之家,走的路線與詩書傳家的博陵崔氏不同,雖然家族名望也受到了犯官名單的衝擊,但受損的程度遠不如崔氏。

    崔仲方府門外,大批寒士堵在了大門口,許多看熱鬧的百姓層層圍得水泄不通,寒士們大喊口號。

    “崔氏治家不嚴,何以治天下?”

    “崔氏容許犯官,罪惡深重。”

    “崔仲方包庇族人、罪不可赦,豈能爲大隋官?”

    守在門口的侍衛、家丁緊張的嚥着口水,很想將他們驅散,但這麼多寒士和百姓,他們豈敢動手?

    不久後,大批軍隊出現,史祥神色嚴肅的出現在了示威寒士面前。

    軍隊的到來,令喧譁的場面肅然一靜,自發的讓出一條路,史祥策馬來到崔家大門之前,拱手道:“各位學子、各位鄉親,聖人和朝廷已知此事,你們先散了吧,休要繼續在此擾民了。若是崔侍郎包庇罪犯之名屬實,朝廷絕不姑息,請大家放心。”

    “聖人萬歲!”

    “大隋萬歲!”

    寒士大聲歡呼,他們十分相信朝廷的執法力度,不僅是名單上把犯官屢屢上任定義爲崔氏利用人脈關係欺上瞞下、瞞天過海,還因爲朝廷確實把犯官依法罷職、依法懲處了,所以人們認爲核心問題是崔氏治家不嚴、包庇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