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
    潞王那邊

    戚繼光聽到“潞王”二字的第一反應就是“潞王又出什麼妖蛾子了”

    高務實從他的臉色就看出了他的想法,但這次戚繼光倒是誤會了。

    “這次倒不是潞王做了什麼。”高務實笑着搖了搖頭,道:“是有禮部的官員上疏,論及潞王早該之國,但卻至今留在京師,未免於禮不合。因此,便向皇上詢問潞王之國的具體時間。”

    戚繼光問道:“那皇上如何答覆”

    高務實微微挑眉:“皇上當然沒有立刻答覆,不過據我所知,皇上拿着禮部的奏疏去請示慈聖太后了。”

    “太后的意思是”戚繼光又問道。

    “太后能有什麼意思。”高務實搖搖頭:“她自然是恨不得潞王乾脆就別走了”

    戚繼光眉頭大皺:“這恐怕不成吧”

    “當然不成了,國朝的祖制擺在這兒,哪有藩王成年而不之國的道理昔年朱高煦之禍是怎麼生來,就算太后不知道,難道皇上也不知道”

    然而戚繼光卻沉默了一會兒,之後才嘆息道:“皇上或許知道,但此前潞王大婚,皇上用了各色金三千八百六十九兩,青紅寶石八千七百餘顆,珊瑚珍珠兩萬四千餘顆,銀十萬兩合計一共花了九十多萬兩白銀,這些事少司馬你也是知道的。”

    高務實輕輕閉眼,但沒有回答。

    戚繼光又輕嘆一聲,道:“眼下潞王府也修得差不多了,據說光是修房子就又花了五六十多萬兩了這還不算土地,畢竟土地是賜的末將就是擔心,這潞王遲遲不肯之國就藩,那他的王府只怕也會一直就這麼修着,到時候還要花多少錢”

    高務實依舊閉着眼睛,但卻回答道:“潞王府的預算是六十七萬多兩銀子,不過這個數目肯定打不住,就算下頭的人控制着修,最終竣工也肯定得超過七十萬兩七十萬若能打住,那也還算不錯,我就怕皇上心裏的底線恐怕還不止七十萬,說不定還要再加十萬。”

    戚繼光捏了捏拳頭,壓住氣道:“這次滇緬一戰,咱們也沒花八十萬兩吧”

    那肯定沒有。在高務實的作之下,朝廷打這場仗實際上只是臨時花了些錢,長期來看甚至還盈餘了不少。

    況且就算是臨時花費的部分,也沒有超過八十萬兩準備的軍餉倒是差不多這個數,但由於劉綎和鄧子龍所部只開進到阿瓦城附近,南部和中部的主要戰事是由黃芷汀率領的安南遠征軍完成,所以那筆餉銀其實遠沒有花完。

    高務實淡淡地道:“正兒八經花掉的部分,大概只有三十七萬多兩,後來犒賞什麼的又花了一些,攏共就算四十萬兩好了。”

    戚繼光嘴角抽了抽,慨嘆道:“如此一場滅國之戰也不過花了四十萬兩,潞王修個王府倒要七八十萬兩之巨,這可唉,末將心裏似乎總有些話想說,仔細想想卻又無從說起。”

    高務實當然知道戚繼光想說什麼,這錢要是朝廷拿來養兵練兵,今年就哦今年不行,現在已經入冬了,不適合出塞作戰但明年開之後拿着這筆錢,只怕都夠進軍察罕浩特了。

    “南塘公,有些事,你我都知道癥結所在,但知道癥結所在未必就能對症下藥。這就好比我是一位郎中,我知道某人患疾,但那人若不肯請我醫治,甚或覺得我只是在危言聳聽,我總不能衝過去把他給綁了,然後強行給他醫治,你說是麼”

    道理自然是這個道理,戚繼光也明白,所以他只是微微搖頭:“倘若少司馬都無從着手,那看來這件事是真的沒有指望了。”

    “君子思不出其位。”高務實說道:“我畢竟只是兵部侍郎,眼下能出力的地方也就是儘量把衛軍的事辦妥,待到朝廷能發動雷霆一擊之時,衛軍也能出關塞外,揚威於草原。”

    戚繼光點了點頭,道:“末將自當盡力練兵,以期不負少司馬之望。”

    高務實道:“此非我一人之望,實朝野之衆望。”然後頓了一頓:“剛纔說到哪了”

    戚繼光答道:“說到皇上去請示慈聖太后了。”

    “哦,對。”高務實點點頭,忽然笑了起來:“南塘公不妨猜猜看慈聖太后說了什麼。”

    戚繼光搖頭道:“少司馬,這個末將可不敢亂猜。”

    高務實便輕笑一聲:“好吧,那我就直說了慈聖太后說:藩王之國雖未限制年齡,但大抵是在大婚之後,這一點哀家是明白的。不過,之國就藩雖是祖制,但此前皇帝說把景王的產業轉給潞王,不知道潞王現在拿到了沒有若是拿到了,那哀家沒什麼好說,當然同意潞王就藩。可要是沒拿到皇帝,你不會看着親弟弟去衛輝喝西北風吧”

    戚繼光一聽,臉色立刻就變了,沉聲道:“景王的產業現在還在朝廷手裏末將怎麼聽說”

    高務實淡淡地道:“景王的產業早就沒了,都還籍給當地百姓了。”

    戚繼光愣住了,遲疑道:“此事慈聖太后可知曉”

    “若不知曉,她何必有此一問”高務實撇撇嘴道:“若是我所料不差,這件事恐怕有人在背後給太后出主意。至於原因麼,一是拖延潞王之國的時間,二是即便拖不下去,也可以使潞王財囊豐厚、滿心歡喜的就藩。”

    戚繼光怔了一會兒,嘆了口氣,卻沒有再說話。

    其實關於潞王在歷史上到底拿到多少賞賜的產業,高務實是仔細回憶過的,他甚至把整件事認認真真理了好幾遍。

    大明早年間是很少有給王府額外賞賜產業的,一切都按照朱元璋定下的標準來辦,然而也就在明初,便已經漸開奏請和賞賜土地之例,只是數量不大且未成爲定製。

    宣德以後,由於靖難之役和高煦叛亂的經驗教訓,朝廷對宗室的防範政策越來越嚴,各藩護衛軍和兵權相繼被削奪,在政治上便基本上是“徒擁虛名坐靡厚祿”。

    各親王、郡王在政治上不可能也不敢有任何作爲,所以便轉而向不擇手段聚斂財富、擴置莊業的方向發展。

    這一時期的朝廷也樂於給各王府優厚的祿賜,從而剝奪其政治上的權利,所以奏請之風漸盛,賞賜土地的數量亦逐漸加大。

    在這樣的形勢下,早封王府利用特權以奏討、納獻、侵佔等手段兼併大量土地。後封諸王便在產業上向早封王府看齊,力圖於就藩前後趕上或超過早封王府。

    成化年間就藩的德、崇、吉、徽諸王請乞並得到欽準的土地數額已達數千頃,各王府兼併土地的步伐大大加快。

    至嘉靖朝的景恭王朱載圳,以世宗的寵,利用之國之機,以奏討手段獲得四萬頃土地及大量的房租坑礦鹽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