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9章 平倭(十九)治標治本
    醫治災民期間,高務實及張一元召集議事,高務實先道:“據各府、州、縣申報,醫治病人已達一萬三千名以上。楊老與本閣部說,久病之後,其神必傷,如再植之木,其根必損,想要使元氣恢復,神氣漸完,並非旦夕可成。必須休養生息數年,然後才能恢復原態。

    本閣部與撫軍已對此具文上奏,請皇上憐憫施恩,輕徭役於河南,而諸位也需牢記於心,此後當慎用民力,與民生息。”

    河南巡撫張一元緊接着道:“此前有一些州縣官吏爲了討好當地富戶,或收受賄賂,擅自將完好熟田報爲災田申請救助,搶奪災民救濟錢糧;或剋扣賑銀,盤剝災民,嫌貧愛富,將官家儲備盡給市井遊食之徒、富家大戶之主,而鄉鄰災民,終日未見一粒糧米。

    本撫就此請示閣部,閣部已經說了,這等人罪無可赦!凡此人等皆已一一查清,並就地正法,希望諸位嚴令有司引以爲戒,莫要撞此刀口,並留下萬世罵名。”

    張一元此言一出,全場噤聲,落針可聞,所有人望向高務實的目光中都充滿敬畏。“就地正法”可不是說着玩的,前段時間高務實才殺過二十七名官員,這一次不知道又有多少官員、吏員人頭落地?

    考慮到大明朝的文官向來“金貴”,通常連皇帝都不敢動輒取其性命,而反觀高閣老、高經略、高侯爺,他顯然不講這個情面,說殺就殺,這誰敢不怕?關鍵是你還不敢反抗,甚至不敢輕易上疏彈劾。

    所謂治大亂當用重典,歷朝歷代對於災民問題又是有着明確政治正確的,在這種時候、這個問題上彈劾高務實亂殺,那幾乎是某種不打自招,大家還沒蠢到這個地步。

    高務實環顧全場,冷冷開口道:“人心有慾望,見利則忘義,朝廷撥下百萬銀錢米粟是爲救濟中州蒼生,而一些散發官員對此垂涎三尺,多欲染指。

    這些人或偷換不足色之劣銀,或於米麥中摻雜沙土,或做假偷運,花樣百出,這般層層貪污如何能平復災情!法網嚴密,卻仍不惜以身犯險,可恨亦可悲。

    再次奉勸諸位,切勿因小失大,須知本閣部治吏如治軍,刀下亡魂逾數十萬,可不怕再多百十顆首級裝點經略行轅大門。”

    衆官想起經略行轅門口那一長串已然乾枯的人頭,其中多有昔日熟人甚至舊友,都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戰戰兢兢躬身領命。

    張一元見高閣老已然震懾住衆官,於是接過話題繼續道:“接下來便需準備贖還妻兒,流民復業等務。中州此次出現割人食肉,至親不能互保之大難。許多人爲苟圖活命,不得不賤賣他人,髮妻子女飄零異鄉,原非少恩,實出無奈。

    如今災情逐漸穩定,有司即刻盡行救贖,清查買賣詳情,出資贖其子女還父,贖其弟妹還兄,贖妻還夫,各州縣據實回報,不得有誤。

    對於此事,高閣老已經以身作則,將自災情發生以來賣身新鄭高府者全部無條件遣散,准許其自行離去。其中男丁七百六十四人,女一千一百三十九人,孩童男女共四百二十三人,老者二百三十一人。

    這些人之中,因全無家產、衆親皆歿而自願留在高府者,皆已在縣衙登記造冊。合計男丁一百四十六人,女三百九十七人,孩童二百零八人,老者一百五十三人,餘者皆已遣返,其收留在高府時的飲食用度等皆由高府自理,不取分毫,並給每人發放遣散盤纏若干。

    另外,說回全省善後計劃:各地需將已死者着各鄉掩埋屍骨,需入土爲安,不得任由暴屍荒野,此將安定民心。凡掩一屍,給工食銀三分,襯席銀兩分,各鄉義冢一併效仿,不得有誤。”

    這事主要是布政司的工作,因此布政使代表布政司上前領命。至於高府的以身作則,大家雖然莫名覺得有些肉疼,不知道是否都需要效仿,但也有些感佩。

    其實大家對於高務實自身的做法歷來看在眼裏,也確實無話可說。他改革收稅先收自家,善後遣散難民也先遣散自家難民,表率作用無人敢質疑分毫。衆官不由得想,他敢這般“殺人如麻”,恐怕前提也正是自己做到了無懈可擊吧?

    不過高務實卻懶得自誇,反而繼續說正事,道:“饑荒之後,幸留殘命,小民無知,每以小忿逞頌,而有司往往不能勸息。若行受理,審議之後或奪一家數月之糧,或絕一人數日之食,或死數家之命。

    當前惟以救災爲急務,不得輕易被分散精力,因此當傳令各府州縣,按舊例盡停平常詞訟,除涉大逆作亂者需速爲審決,但不得連坐之外,餘者皆先擱置後議。

    災民之中有一些不過是迫於生計鋌而走險因此被捕獲,其罪有因,其情可憫,凡無命案在身或傷人致殘者,稍加訓導便行釋放。

    同時,因此釋放者需暫留案底一年,以觀後效。如後續無犯,案底消除;繼續作惡者,其罪並罰。”

    這事就屬於司法層面,因此提刑按察使上前領命。

    按察使領命之後卻也有話要說,他拱手問道:“閣部容稟,災荒之年也有衆多災民落草爲寇者,其中有些不過是迫於無奈,時刻盼望歸鄉贖罪。而有些則趁機聚攏災民,嘯聚山林,出沒山谷,打家劫舍,十分猖獗。

    眼下這些人對於賑災事務已構成阻礙,不知官府當前對這些賊寇是予以剿滅還是安撫,這一點還請閣部示下,下官等也好措置。”

    這個問題問得不錯,高務實點頭表示讚許,然後道:“總歸都是迫於飢寒才至如此,本閣部願遍歷各寨與魁首相談,使其知曉現在賑災實情,若能立時解散,也能爲賑災出力。若是執迷不悟則立刻剿滅。”

    按察使吃了一驚,道:“閣部要親自去與這些賊匪相談?萬萬不可,閣部不僅是朝廷輔臣,還是勳貴侯爺,萬金之軀豈可輕易涉險?”

    高務實平靜擺手,道:“我自會帶些家丁以免宵小胡作非爲,況且在中州境內,本閣部也不怕有人如此狗膽包天。”

    衆官一聽,也覺得是這道理。一則高家家丁之強,比之河南官軍根本不在一個層面,這一點從災情發生之後,各地匪徒都不敢進新鄭便看得出來,以至於高家收容難民尤其多——難民都往新鄭跑。

    二則高家在河南本省的名聲着實太好,就算是些窮兇極惡的匪徒,對於新鄭高氏也是聞之肅然,幾乎沒聽說過哪支匪徒主動找高家產業、商隊的麻煩。打着高家的旗號便已如此,高務實若肯親自出馬,莫說誰家匪徒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他有何企圖,搞不好人家真會痛哭流涕求高閣老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