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風花醉 >第716章 復返
    完顏宗望豪情萬丈,當年離開汴梁城,就發過誓言,現在終於完成了,他完顏宗望又回來了,這次他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踏上汴梁的土地。

    靖康恥,並不遠,大宋劫難,不是滅亡,就是鳳凰涅槃。

    當黃河沿岸殘兵逃到汴梁附近,兵敗的消息傳來,對汴梁城的衝擊可想而知,那些大戶人家還好,畢竟早先就開始轉移家產了。可是對於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來說,無異於在經歷一場浩劫。他們也想跑,最好去江南以及廣南,躲過這場災難,可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世代都居住在汴梁城裏,他們家業全都在此,離開汴梁去別處如何活?汴梁城的百姓就是想不明白,爲什麼幾萬兵馬,每每跟異族交戰就是贏不了呢?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懷疑了,是不是大宋朝真的是國運不濟,該到此而忘了呢?

    作爲大軍主帥的劉光世逃了回來,不過長途顛簸,身受重傷,再加上怒火交加,整個人變得有些垮掉了,至少眼下趙桓是不能指望劉光世了。劉家庭院裏,之前風光無限,被譽爲高俅之後軍中第一人的劉光世面色蒼白的躺在榻上,劉家人圍在臥房裏,個個臉色凝重。劉顯寧侷促不安的靠在門框邊,直到聽裏屋傳來聲音,方纔陰沉着臉走進去。劉光世這次兵敗受傷,對劉顯寧來說,無☆,異於一次沉重的打擊,朝廷會不會追究父親兵敗之責不好說,但他與茂德帝姬的婚事就有些難了。劉顯寧在擔心什麼,劉光世豈能不知道?知子莫若父。兒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劉光世最清楚。雖然身受重傷,但還不至於要死,見劉顯寧走進來,劉光世示意他坐下回話。

    劉顯寧非常不安的望着重傷的父親,眉頭皺着,小聲問道,“爹,你是不是有什麼事要孩兒去做?”

    “嗯”劉光世重重的點了點頭。顫巍巍的擡起右手,指了指掛在牀榻上的佩劍,起初劉顯寧根本沒能明白劉光世的意思,還以爲劉光世想要那把劍呢,“爹,你身子不適,還要劍做什麼?”

    聽了劉顯寧的話,劉光世氣的眉頭一皺,火氣一上來,就咳嗽了起來。劉夫人和幾個小妾趕緊上前扶着,撫胸順氣。端茶倒水,一時間忙了個不亦樂乎。劉夫人嘴上不斷埋怨着,可是她哪裏知道劉光世內心的想法?劉光世看着眼前的兒子,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劉家世世代代累受皇恩,家中男兒各個血氣方剛,精於兵法研習,可到了自己兒子,一切都變了。這個兒子倒是長了一副好尊容,卻是整日裏遊手好閒,架鳥遛狗,尋歡作樂,參加詩會,要說文采風流真有幾分,可論行軍打仗,那是半點不行。愚蠢啊,就現在的大宋朝,文采風流有個屁用,帝姬下嫁劉府還不是因爲他劉光世有兵有權,朝廷要多依賴他,要是沒了這些,劉府什麼都不是。眼看着兒子不懂其中意思,劉光世長吐口氣,鐵青着臉怒道,“蠢貨,老夫要劍何用,是你,是你...你從明日起,拿着老夫的劍,隨着徐凌將軍上城牆上去,蠻子要是來了,你就隨着徐將軍守城殺敵。”

    劉光世的話,讓整座劉府的人變得呆若木雞,尤其是劉顯寧,瞪着眼睛,就像見了鬼一般。劉夫人扶着劉光世,低聲勸慰道,“你說什麼呢,你讓顯寧去守城,他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咱們劉家不就完了?你是不是糊塗了,怎麼說這般胡話呢?”

    劉光世並不想理會劉夫人,他說的可不是什麼胡話,婦人之見,當不得真,哼哼,要是劉家不繼續貢獻自己的價值,那纔是真的完了呢。看着劉顯寧,有些沉重的說道,“顯寧,記住了,你是我劉家的男兒,你阿公南征北戰,才讓劉家有了今日之地位,爲父也是如此,如果我劉家無法立足軍中了,也就垮了。收起你的那點小心思吧,你的詩詞能打退蠻子麼?你去,我劉家的男兒就是死也得死在城頭上,如此方能保我劉家名聲,世代不受唾棄。”

    劉光世又何曾想讓自己的大兒子去城頭上禦敵,可現在沒有辦法啊,他劉某人敗得一塌糊塗,劉家已經不怎麼受待見了,現在唯一能挽回劉家聲譽的,就剩下這最後一個機會了。保住了汴梁城,大宋朝廷還會依賴劉家,要是城破了,劉家就成了大宋最大的罪人,世世代代都會遭人唾罵的。哎,爲什麼這麼淺顯的道理,家裏的人就是不懂呢,真以爲只要好好活着,就能享受榮華富貴麼?劉家積累了不少財富,可這些都是朝廷給的。

    劉顯寧似乎明白了劉光世的意思,他退後兩步,重重的跪在了地上,“爹,你息怒,孩兒這就去,這就去,蠻子要是不離開,孩兒也不回家!”

    提着劉光世的佩劍,劉家大公子離開了家門,這還是劉大公子第一次披上戎裝。像劉顯寧這樣的,可不光他一個,因爲女真人過了黃河,宋軍大敗,轉眼間就有可能殺到汴梁城。此時京城裏的官員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現在只能放下成見,同仇敵愾,要是不把女真蠻子打跑,最後誰也沒好處。這一點,可比後世大明朝強太多了。大宋朝的官員腐敗懦弱,勾心鬥角,重文輕武,這些可比後世大明朝不遑多讓,但是官員們富商們多少還保留着一點傲氣。可後世大明朝呢?當初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

    乍聽上去,崇禎頗有些推卸責任的意思,可其中不乏一些道理,看看崇禎身死,大明滅亡後,那些文人臣子的表現吧,他們換一身服裝,繼續當着大清朝的臣子。崇禎有着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他根本上還算是一個好皇帝的。不過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少了該有的帝王教導。導致徒有心志,卻缺少手段,擁有一個振作之心,卻又少了耐性,他上臺,做的最錯的一件事情,就是徹底搞垮了魏忠賢集團,也就是所謂的閹黨。沒了閹黨。所謂的清流東林黨們沒了制衡,開始主導大明朝的序幕。

    有的人說大明朝亡於黨爭,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敢問自魏忠賢倒臺後,還有什麼黨爭,有的只是東林黨內部官員爭奪私利罷了。文人最可怕的是什麼,就是筆桿子,本來崇禎做的最錯的一件事,被文人清流們寫成了最爲值得歌頌的事情,聽上去閹黨覆滅是好事。可實際上對大明百姓,對崇禎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帝王之術。也可以說是平衡之術,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手下的人才,來完成自己的目標。平衡,能防止一家做大,如果一個朝廷裏只有一個聲音,那這個王朝也離着覆滅不遠了。朝廷之上只有帝王之聲,而無臣子之言,則國有昏君暴君,朝廷之上只有臣子之言,帝王聽從,則矇蔽聖聰,旨意不得履行。

    後世大明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崇禎有着一顆好心,他賑災,他招撫,可每次結果都是不好的,是因爲什麼,還不是所謂的清流大臣們中飽私囊,胡亂做決定,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崇禎太心急了,一下子毀了閹黨,閹黨覆滅,代表着晉商利益的晉黨、秦黨沒了,爲皇家充當耳目,監視文武百官的錦衣衛和東廠垮了,無人抗衡的清流們沒人制衡,不久可以隨便欺瞞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