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諸侯爭霸 >第四百五十六章 黨錮之禍
    只能說身爲一個掌權者,如果能夠剋制住自身的慾望,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地去勤政辦公,這其實是一種很難得的寶貴品質。

    又怎麼能說他們這是在貪戀權勢呢?難不成那些認真負責、埋頭苦幹的打工人們,也全部都是苦心鑽營的趨炎附勢之徒不成?

    否則他們這些打工人們,還這麼努力工作、認真負責幹什麼啊?是不是想要故意表現給領導們看。

    讓領導們提拔和賞識他們這些人啊?反正公司又不是你們家的產業,爲什麼不和大家一起躺平擺爛呢?

    這很顯然就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和觀點,也不符合社會的主流三觀,而且是無論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要是大家人人都選擇躺平擺爛了,那麼國家和人類還怎麼進步呢?

    總不能因爲秦始皇嬴政的一貫風評不好,所以哪怕秦始皇嬴政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也一定要把他給說成是一個錯誤吧。

    另外掌權者們過於勤政負責,可能唯一的害處,就是對於他們本人的身體健康,都有些不太好了。

    又或者是掌權者本人的能力不行,所以纔會做的越多,就錯的越多,畢竟能力不行可是一個根本問題。

    但是就算秦始皇嬴政的風評再怎麼不好,爲人再怎麼的殘暴不仁,大概也沒有人會真的認爲秦始皇嬴政的能力不行吧?

    而盧生和侯生二人商量完的最後結果,就是一致地認爲秦始皇嬴政這個人,實在是不怎麼樣啊。

    所以哪怕盧生和侯生二人,是真的有能力找到那種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仙藥,也不願意去爲秦始皇嬴政尋找仙藥了。

    而這不就又巧了嗎,在漢武帝劉徹晚年的時候,其實也和秦始皇嬴政一樣,沒少四處求仙,尋找長生不老之術。

    太史公司馬遷在這裏,假借盧生和侯生二人之口這麼說,其實也是在規勸漢武帝劉徹。

    就以漢武帝劉徹和秦始皇嬴政二人,那相差彷彿的所作所爲來看,即使是這個世界上有真正掌握了長生不老之術的仙人。

    對方也會向當初對待秦始皇嬴政那樣,去對待現在的漢武帝劉徹,別說是他們沒有長生不老的仙藥了。

    就算是真的有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仙藥,人家也肯定不會給你們這種暴君喫啊,人家自己吃了難道不好麼?

    想來這也正是太史公司馬遷,特意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當中,記載下了這件事情的目的所在吧。

    然後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同樣也是被太史公司馬遷,給記錄在了《史記》當中的民間讖語了。

    很難說這句讖語,到底是在什麼時候流傳開來的,但是可以確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這句所謂的讖語。

    從來都沒有傳到秦始皇嬴政的耳朵裏面去,否則以秦始皇嬴政在太史公司馬遷《史記》裏面所表現出來的殘暴。

    那還不把整個楚地的原楚國百姓們,全部都給屠殺殆盡啊,到時候楚國連一戶都剩不下了,還拿什麼去亡秦啊?

    所以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這句所謂的讖語,要麼就是根本就沒有流傳出去過,可是一個都沒有大規模流傳出去的讖語。

    又怎麼能夠驗證其真實性,證明它就是一句真正的讖語呢?要麼就同樣也是後世之人,根據已經發生了的真實情況。

    而特意編造出來的一個所謂的民間讖語,再加上正好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又都能和楚人沾一點邊。

    這一下子不就讓這句所謂的民間讖語,變得十分有預見性了嗎,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般。

    但實際上呢,都是後世之人故意僞造出來的罷了,甚至包括後世很多的所謂民間讖語,以及《推背圖》和《燒餅歌》等帶有預言性質的文章。

    也大都是如此創作出來的作品,倒也不是說今人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就一定不會暗合未來事物的某種發展可能。

    只是這種可能性本來就已經是極低的概率了,又怎麼可能會真的那麼巧合的把這句準確的預言,給順利的流傳下去呢。

    畢竟所謂的讖語,也大都是口耳相傳的流言蜚語罷了,不知道這些讖語從何處而來,也不知道這些讖語從何處而止。

    連有沒有人從中添油加醋,甚至刪改添加過某些內容,都沒有人知道,又如何能夠保證其始終如一的真實性呢?

    至於所謂的《推背圖》和《燒餅歌》等帶有預言性質的文章,雖然已經有了紙張這樣一個明確的文字記錄載體。

    但是這些所謂的帶有預言性質的文章,連到底是不是文章上面署名的那個作者本人,所創作出來的文章都不一定呢。

    因爲正常的人類,是絕對不可能會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的,那已經屬於玄幻小說故事的範疇了。

    和強調嚴肅真實的歷史,根本就不搭調,所以那些所謂的帶有預言性質的文章,也不過就是後人僞託所作的罷了。

    只要是稍微有那麼一點點辨識能力的人,恐怕都不會相信這些所謂的民間讖語和帶有預言性質的文章。

    不過考慮到這是太史公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似乎這一切也就都變得不是那麼奇怪了呢。

    畢竟連力量超人的神祕大力士和人龍混血兒都已經出現了,更有單人步戰斬殺數百名精銳騎兵的絕世猛人。

    再多出來幾個荒誕不經的民間讖語,以及可以預知未來、幫助別人實現長生不老的神仙,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而就是留侯張良,這樣一個剛剛纔密謀刺殺過秦始皇嬴政的幕後主使,卻依然還有餘力去包庇剛剛犯下了殺人罪的項伯。

    由此也可見,秦始皇嬴政對於秦國地方上的控制力,到底是有多麼的不足了,地方上對於秦始皇嬴政。

    說是陽奉陰違、置若罔聞都不差分毫了,實實在在地表演了一下,什麼叫做封建統治時期的皇權不下鄉。

    明明秦始皇嬴政都已經被人給行刺了,下令全國來通緝刺殺秦始皇嬴政的刺客,卻完全都抓不到留侯張良任何的蛛絲馬跡。

    而且這種事情,也並不是只有秦朝纔有的孤例,像是後世之中東漢時期的‘黨錮之禍’,就也同樣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黨錮之禍’發生在東漢王朝末年,漢桓帝劉志和漢靈帝劉宏的統治時期,當時的士大夫和貴族等階級。

    對宦官亂政的現象十分的不滿,就與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發生了黨爭,這個事件也因爲宦官集團以“黨人”的罪名。

    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前後總共發生過兩次‘黨錮之禍’,但是這兩次‘黨錮之禍’最後都是以反宦官集團。

    也就是士大夫和貴族等階級的失敗而告終,反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也因此而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黨人被殘酷鎮壓。

    當時的言論以及日後的史學家們,也大都多同情士大夫和貴族等階級一黨,並認爲‘黨錮之禍’傷及到了漢朝的根本。

    爲日後的黃巾之亂和東漢王朝的最終滅亡,提前埋下了一個伏筆,而也就是在‘黨錮之禍’中。

    那些在與宦官集團鬥爭失敗了的士大夫和貴族們,雖然沒有成功地扳倒宦官集團,但是他們每個人本身就很有聲望。

    是士人當中的領袖級人物,連當時朝中的那些大臣們,自公卿以下,都要畏懼被他們這些士人領袖的指責貶損。

    甚至還要親自登門,去拜訪他們這些所謂的士人領袖纔行,否則就要遭到這些所謂士人領袖們的批評。

    等到這些士人領袖們和貴族階級一起,向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開戰之後,這些士人領袖們的聲望就更加的高了。

    以至於到了後來,雖然這些黨人們,在與宦官集團的鬥爭中失敗了,並且還遭受到了宦官集團的通緝和追殺。

    但是東漢王朝的地方世家大族,卻普遍都是非常的同情這些黨人們,甚至願意冒着被東漢王朝的官府抄家滅門的風險。

    去包庇和收留這些黨人們以及黨人的親屬,無論這些黨人們走到了哪裏,都一定會受到當地世家大族的熱情接待。

    由此也可見,當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團結起來的時候,哪怕是面對着皇帝下達的命令,他們也完全是可聽可不聽的。

    只要不是公開揭竿而起的造反,就算是面對皇帝下達的命令陽奉陰違了一下,皇帝也多半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畢竟哪怕是貴爲皇帝,在施政治理地方的時候,其實也還是要依仗這些地方上世家大族的配合。

    這就是地方上世家大族的底氣之所在,而當初的東吳大帝孫權,在武陵從事樊胄聯合五溪蠻夷發動叛亂的時候。

    以當時東吳政權的軍事體量來說,恐怕隨便選擇一名東吳政權之中的大將,再帶上一支還算精銳的軍隊。

    就完全可以輕鬆地剿滅武陵從事樊胄,聯合五溪蠻夷發動的叛亂了,畢竟這種小規模的叛亂,對於偌大的東吳政權來說。

    也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疥癬之疾罷了,完全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東吳政權有那麼多驍勇善戰的大將。

    東吳大帝孫權隨便派遣哪一位將軍前去,還能夠平定不了區區一個武陵從事樊胄聯合五溪蠻夷發動的叛亂啊。

    按照常理來說,這樣的一個作戰任務,是無論如何應該也輪不到他潘濬,一個剛剛纔從蜀漢政權,投降到了他們東吳政權這邊的文官。

    去負責這樣的一個平叛任務的,否則東吳政權那麼多驍勇善戰的將軍們,豈不是都成了一個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