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紅樓從遼東開始 >第五百二十八章 新王出,天下平
    這種讓人無力的感覺,令他恨不得親手提刀殺人。

    但是他不能。

    他是皇帝,他不能親自殺人。

    至於平遼侯。

    皇帝對此人也累了。

    幻想過,期盼過,失望過,高興過,興奮過,自豪過,憤恨過,痛罵過……

    見皇上心情不好,大臣們不敢多言。

    兵部尚書謹慎的說道,“讓田永命先襲殺龍在前和劉破天,才許招安,否則趁此機會厲兵剿殺”

    皇帝拒絕。

    他怕。

    怕這封詔書下去,等來的不是好消息。

    因爲一直都是如此,他對官員們不再信任。

    “豈有他來投降,便說一味剿殺之理?”

    隨着皇帝的話,對於此事塵埃落定,朝廷命周豫昌舊地安置。

    不久。

    地方上的官員,造報了三本招撫田永命部的花名冊。

    “內歸農解散一萬八千一百三十五人,精兵一萬一千名。”

    “田永命安營於谷城外十五里的白沙洲,造房數百間,買地種麥,與民間兩平貿易。”

    “永命在谷城每一城門各派士卒數十名,表面上說是‘備他盜出入。’實際上是監視地方的行動。”

    朝廷收到地方的報告,在招撫田永命的問題上議論紛紛。

    現在方策已定。

    安撫爲主,儘快平息亂民,抽出力量應對金江鎮。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吳文華上言:“撫賊一事,亦難深信。這田永命在谷城縣有數萬人,造房子種田,還該散遣纔是。”

    擔任過河南巡撫的吳文華,看到了危險。

    只可惜。

    隨着他的恩師劉一儒的離去,他的話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準確的說,大臣們都看出了皇帝的心意。

    皇帝不願意節外生枝。

    果不其然。

    皇帝批覆道:“造房種田,正是招撫好處,又要散遣往那裏去?”

    ……

    前任登來巡撫,如今在京城閒賦的韓昊,聞聽朝堂的消息,向朋友們發出感嘆。

    “聖人着意維持撫局,真是情見於詞了。”

    一旁的陸仲恆聞言冷笑。

    此時的陸仲恆,再也沒了當年的意氣奮發,當年的朝堂新星,已然暗澹無光。

    這位庶吉士以前被捧得有多高,今日摔的就有多重。

    “照我看來,一個殺字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陸仲恆極端的說道。

    他的恩師璠皓是太上皇的人,被罷職喝令歸鄉,加上前前前閣老翰林學士劉一儒,這位皇上的太子太傅,打壓他們這一系的人。

    雖然劉一儒也歸鄉多年,但是陸仲恆再也爬不起來。

    所以他變了,變得不在意仁德。

    破罐子破摔,什麼話都敢說。

    “把流民殺光,讓亂軍沒有了來源,還能成什麼氣候。”

    聞言,韓昊臉色不快。

    作爲遼東人,他接受不了這種說話,作爲道學之人,他同樣反感這種話。

    陸仲恆此言,和老奴何異?

    那不是人,是畜生。

    張雲承見韓昊臉色不對,連忙插話轉移話題,陸仲恆也知道不該在韓昊面前如此說,也立刻住口。

    他們這個小圈子,原來的核心是陸仲恆,現在變成了韓昊。

    除了韓昊性格穩重,還有他和平遼侯的關係。

    不過卻沒有人提出去投靠平遼侯。

    張雲承當年隨賈雨村去遼東復建遼東都司,加上和京城陳德言的關係,自問有資格去金江鎮求一份前程。

    但是他不願。

    金州的新學,他有所耳聞,作爲道學的學生,哪怕是他也有點反感平遼侯。

    聖人學說,如何容的輕動。

    韓昊默默自飲一杯。

    至今不願意回老家,因爲他不願意面對唐清安。

    京城的生員們口誅筆伐金州的新學,他雖然不參與,但他也不會去投靠舊友。

    金州的海貿,韓昊不陌生,金陵已然有了不少的傳教士。

    作爲學者,他是喜歡接觸知識的,有他的認知。

    所謂的西方國家,在他看來就是愚昧的國度,殘暴無人性。

    勳貴們竟然對百姓們享有“初夜權”。

    哪怕到了今時今日,西方的百姓需要花錢從勳貴們手中贖回“初夜權”。

    滑天下之大稽。

    他們道學孜孜不倦,世代傳習,從“仁”“禮”“忠恕”“中庸”到“仁義”“禮治”“性本惡”,擴充爲“仁政”“民本”和“性善論”。

    道學不斷的進步。

    亙古不變的目的,就是爲了在皇權之下,盡最大的可能保護百姓們的利益。

    人們以德爲榮,孜孜不倦的助長此風。

    沒有了這層束縛,國內的勳貴和西方的勳貴將是一個德性。

    所以聖學是不容輕動的。

    更容不得勳貴來動。

    韓昊不認爲平遼侯會虐待百姓,但是不能由他來開這個頭,讓後世的勳貴有樣學樣。

    道統之爭。

    唐清安,你知道你在幹什麼嗎。

    殺人容易,人心難治,你的志向不是天下太平嗎。

    韓昊大醉。

    ~~~~~~

    田永命徹底安定。

    在等待受撫的半年裏,他在湖北上津縣元真觀避暑時,修葺了關廟,重塑了關羽的神象,還撰寫了一通記文勒石爲碑。

    “焚戮良民非本心之所願,實天意之所迫。亦知同居率土,開州開縣,有幹理法,無奈天意如此,實不我由。如黃巢往事,劫數固亦莫之爲而爲也。”

    亂世之中,人如草芥。

    田永命學不來龍在前,手裏當然有無辜百姓的性命,但是他也會後悔。

    在這半年安寧的時光裏,他內心動搖。

    如果。

    就這樣也不錯。

    ……

    田永命的歸降,意義重大。

    他在流民軍中的威望太高,受他的影響,很多人出來投降。

    劉破天帶着老兄弟們,在隨州投降了官府。他原是庠生出身,名聲雖然不如龍在前和田永命,但也是出名的頭目。

    但是傳統的道學思想,卻象無形的繩索一樣羈絆着他。

    他的投降是奉其母之命,投降時頓首曰:“愚民陷不義,蒙周府湔拭更生,願悉其衆上幕府軍簿,身入麾下,盡死力。”

    和田永命不同。

    他是真心的投降,不願意在霍亂地方。

    甘心遵守地方的調令,圍剿其餘的流民軍。

    他的部下十四哨共五六萬人,願意跟着他投降的只有五千人。

    接連兩個大首領投降,帶動了周邊的混十萬、整十萬、十反王、託天王、小秦王、過天星、紫微星,射塌天、一字王六部等等頭目投降。

    但是更多的人不願意投降。

    大多數老賊和朝廷有血海深仇,寧願戰死最後一刻,也不願苟活。

    劉破天手下的老兄弟,九成的人馬選擇離開了他,可見當下的人心,連他都是如此,其餘的頭目更是衆叛親離。

    但是蛇無頭不行。

    在不可計數的老賊們,內心茫然的時刻,新王出山的消息傳開了。

    人們猶如盼來了救星。

    這一年。

    災荒是特別嚴重的,北邊的蒙古是湖裏的鴨子,遭災的時候,他們最先知道,沒有道理他們遭了災,天災就止步草原。

    幾乎遍及全國的災害,不少地方竟至於顆粒無收,饑民大批死亡。

    除了今年氣候惡劣,連續幾個月乾旱、蝗蟲爲害以外,還有官府的積弊,朝廷的徵收,繁重的稅賦等等。

    新王出,天下平。

    這句歌謠猶如秋風一樣,傳遍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