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軍師聯盟 >第226章 討董盟軍,勝利會師!閣下便是曹操?
    司隸,雒陽。

    盟軍大營。

    中軍,大帳。

    劉辨高坐上首,其下一干諸侯分列兩旁。

    此刻,帳中端立着三人。

    正中間乃是兗州刺史劉岱,此人身長七尺六寸左右,雖然穿一身甲冑,但眉目略顯清秀,面白、短鬚,帶着一絲儒雅氣息,儼然是個儒將。

    左側乃是濟北相鮑信,此人身高八尺開外,面容剛毅,目若朗星,傲然立在劉岱身旁,渾身上下有凜然正氣激盪,甚得劉辨喜歡。

    不過......

    這二人在劉辨心裏,終究不過是配角罷了。

    劉辨真正在意的,乃是立在右側,飽受爭議的曹操。

    此人的確如歷史上記載那般,身高約莫七尺,乃是三人中最矮的一個,面色黢黑,小眼睛炯炯有神,細眉斜插入鬢,不似劍眉般那樣剛硬,卻給人一種心思深沉的感覺。

    劉辨的目光掠過兗州刺史劉岱,落在曹操身上:“閣下便是驍騎校尉曹操?”

    曹操神色略微一怔,似乎沒有想到,弘農王開口第一句話,居然是在問自己,而不是官職更高,關係更親近的漢室宗親劉岱。

    “呃......”

    略一停頓,曹操趕忙拱手作揖:“沒錯,正是在下。”

    劉辨饒有興致地點點頭:“孤聽聞,你在汴水伏擊胡軫的兵馬,誅殺了其先鋒大將華雄,還帶領着延津方向的盟軍,強攻汜水關,對否?”

    曹操眼神驟亮,受寵若驚,眼眶刷得紅潤,隱隱有淚珠在打轉:“沒想到,殿下竟然知道的如此詳細。”

    相較於曹操波瀾壯闊的後半生,他的前半生則顯得簡單純粹,仕途坎坷,飽受打擊,卻又不改初心,真乃漢末諸侯中的一股清流。

    雒陽北部尉時,曹操立志整頓吏治,設五色大棒,表明嚴格執法之態,時值靈帝寵臣蹇碩的叔叔觸犯宵禁令,曹操不懼強權,下令棒死,於是京城震動。

    閹宦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只能將曹操這個愣頭青舉薦爲頓丘令,明升暗降,調離京城,眼不見則心不煩。

    做議郎時,曹操也沒有閒着,瘋狂上書,鍼砭時弊,直言不諱,但朝廷積弊已深,豈是小小的議郎能夠挽回,屢諫無果後,便不再力諫。

    剿滅黃巾後,曹操因功遷濟南相,濟南官員貪贓枉法,攀附權貴,且當地祭祀之風奢糜,使百姓更加貧困,而歷任濟南相都是見怪不怪,甘願同流合污。

    但曹操不然!

    他出手依然果決狠辣,直接將八位縣長就地免職,將祠屋搗毀,高壓之下,濟南國的風氣迅速煥然一新。

    然而,曹操的治世手段沒有得到賞識,卻頻頻觸犯貴戚,因怕累及家族,在調任東郡太守時,曹操心灰意冷,拒絕赴任,辭官回鄉,做起了隱士。

    在劉辨的眼裏,曹操的前半生就是一個不畏權貴,清正廉明,意氣風發的青年官員,舞臺雖小,卻掩蓋不了他的能臣風範。

    在軍師聯盟專家的分析中,討董之戰是曹操人生的轉折,是他人生的分水嶺,從此以後,那個理想主義的青年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個重視現實、講求利益的現實主義者。

    “當然!”

    劉辨極其肯定地點點頭:“孤雖身在南線魯陽,但對延津方向的戰鬥,同樣非常關注,曹校尉的表現,孤心知肚明。”

    “你與鮑國相起兵之處,足有兩萬餘人,而今卻損失過半,總兵力竟不足一萬,若非心懷匡扶漢室之念,豈能如此拼命。”

    “爾等放心!”

    劉辨深吸口氣,手放在心口上:“這一切,孤全部都記在心裏,今日能在雒陽見到二位,孤倍感榮幸,待討董結束,孤必有重賞。”

    曹操、鮑信感動之至:“此乃臣之本分,豈敢貪功。”

    正中端立的劉岱,神色略顯尷尬。

    明明自己站在主位,乃是三人中官職最高,且是唯一的漢室宗親。

    怎麼......

    弘農王沒在第一時間拉攏自己,反而對曹操、鮑信,給予如此高的評價。

    我兗州刺史劉岱,便如此入不了您的法眼?

    正當劉岱鬱悶不已時,劉辨的目光轉回劉岱身上:“當然,劉使君身爲漢室宗親,能夠全程討董,亦是國之棟樑。”

    劉岱作爲兗州刺史,必然會是董卓極力拉攏的對象,雖然劉辨不會給劉岱太多的許諾,但口頭上的嘉獎,還是必須要給的。

    劉岱聞言,趕忙揖了一揖,冠冕堂皇的話,張口便來:“岱身爲漢室宗親,自當以匡扶漢室爲己任,豈能任由董卓匹夫爲禍朝綱。”

    呵呵。

    真不害臊!

    雖然,劉辨厭惡此等言行,但面上依舊保持恭敬:“倘若漢室宗親中,能多些如卿與陳王者,我大漢天下又何至於此。”

    劉岱拱手抱拳,當即鏗鏘言道:“殿下放心,在下必當效死命,以保我漢家天下,不被董卓賊子竊據。”

    這可真是......

    舌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決心表的是鏗鏘有力,可一到動真格的,總是在虛與委蛇。

    劉辨也懶得再跟劉岱廢話,擺手示意其安靜,旋即扭頭瞥向荀彧:“文若,命王易準備酒宴,今夜孤要爲三位將軍接風洗塵。”

    荀彧揖了一揖,輕聲道:“殿下放心,在下已經安排妥當。”

    劉辨點點頭,愈加喜歡荀彧的貼心:“很好!把咱們的糧食拿出來,也讓衆將士跟着一起喜慶喜慶,盟軍勝利會師,乃可喜可賀之事。”

    荀彧應聲:“諾。”

    旋即。

    躬身退出大帳,命人送糧,款待延津方向將士。

    曹操、鮑信等人大喜,各自躬身退出大帳。

    呼~~~

    出了大帳。

    曹操仰面朝天,凝望着落日熔金,心情舒暢:“允誠,瞧見沒有?我就說弘農王一定是英明的吧!”

    “嗯。”

    鮑信點點頭,捏着頜下一縷短髯,饒有興致地道:“弘農王的確與衆不同,出乎意料。”

    曹操滿心歡喜,自信滿滿:“弘農王能在半年之內,迅速拉起一支隊伍,而且連戰連捷,憑得豈能是虛名,其必有真才實學。”

    鮑信面帶微笑,瞥了眼曹操:“孟德,你是不是早料到會如此?”

    曹操毫不猶豫地點點頭:“沒錯!弘農王雖身在魯陽,與我等毫無溝通,但卻可以配合得相得益彰,自然時刻在關注延津戰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