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隆萬盛世 >1002開戰
    北京貢院正堂裏,包括主考、同考、提調、監試、供給、收掌試卷、彌封、謄錄、對讀、受卷及巡綽監門等官員齊聚於此,都想見證今科會試會員的出現。

    當然,說是填榜,其實不過是填草榜。

    填制草榜的時候,相關考官還要把糊名、謄錄的考卷進行校對,對擬定錄取的“硃卷”與考生的“墨卷”進行“對號”,編號不對者棄而不取。

    這點,其實還是很殘忍的,因爲若是謄錄官抄錯,就算考生的答卷確實被錄用,也會因此落榜。

    當然,謄錄並非一人進行,而是有三次覈對纔會被送到考官考房去,所以出錯的概率也是非常小。

    或者說,大明朝立國百年,還從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失誤。

    “李多見,福建興化府仙遊縣人,會試七十四名。”

    隨着又一個考生的信息出現,這邊巡考等官員就開始覈對硃卷和墨卷,對比填寫的考號,那也是一絲不苟。

    “三甲的,大概也就是這些人了。”

    這時候,王希烈開口說道。

    覈對好的考卷,全部都按照順序放好,因爲最後還有一道正是填制黃榜的程序。

    不管是殿試榜還是會試榜,都是用黃色榜紙,只不過殿試榜單是“金榜”,也是金榜題名這個成語的來歷。

    而會試榜單,就是簡單的黃榜,不過正式名稱是叫“甲榜”。

    會試榜單叫甲榜,而鄉試榜單則是乙榜,殿試考生必經這兩榜題名,故而進士也稱爲兩榜進士。

    這其中的兩榜,也就是鄉試和會試的甲、乙榜。

    不過,對於考生來說,會試榜單當然更加重要,因爲殿試是不篩人的,進了會試榜就必然中殿試,只是排位高低的區別。

    所以,他們的名字上了甲榜,也就意味着他們李魚躍龍門從此就有了官身,成爲這個帝國的統治階級中的一員。

    “李三才,順天府通州人,會試七十三名。”

    有一個考生信息出現,魏廣德聽了倒是微微一愣,感覺這個名字怎麼覺得有點耳熟。

    “有機會進二甲,李三才,也不知到底有幾分才氣。”

    魏廣德沒說話,副主考王希烈倒是品評起來人家的名字。

    魏廣德聽了微微一笑,隨口就說道:‘或許人家父輩篤信道家,取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道七星八卦九宮十方之中選擇的三才,倒未必是三分才氣的意思。’

    “呵呵,是極是極,說起來,那些年先帝篤信道家,百姓可不就紛紛效仿。

    就算到了如今,京城的道觀寺廟依舊香火鼎盛啊。”

    王希烈說道。

    他是個不信神佛的人,自然對這些是看不慣的,這時候不免褒貶起來。

    “太祖崇佛,成祖信道,至於你我,看個人吧。”

    魏廣德隨口說道,不過很快意識到什麼,又扭頭看着王希烈說道:“說起來,子中兄倒是和我一樣,對宗教並不怎麼上心。”

    “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可不知道信那些有什麼好的。”

    王希烈說道。

    “通州,李三才”

    魏廣德灑然一笑,隨即低聲念道了一句。

    不過他費勁腦細胞也沒想起自己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這個名字。

    或許,不是這一世遇到的人,應該是上一世看到過這個名字吧。

    魏廣德只能這麼想,他早就發覺,他的記憶力好主要這一世,上一世看到過的東西,記憶還是比較模糊,並沒有如同某些穿越者那樣,前世今生都記得清清楚楚。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不免多關注了這個李三才兩眼。

    既然後世有記憶,說明這人多少應該是之後的一個風雲人物。

    實際上,李三才這個人在明末確實算風雲人物,攪動朝堂之人。

    後世對李三才褒貶不一,但很多還是帶着強烈的個人情緒。

    李三才的爭議,其實主要還是出於黨派之爭,褒揚李三才的自然就是明末大名鼎鼎又臭不可聞的東林黨,而貶低他的,則是除東林以外的齊浙楚黨等。

    可見,李三才本質上就是標準的東林黨人士,而且在黨內影響力還頗大。

    不過李三才的政治建樹,其實也並非沒有。

    萬曆二年考中進士,初授職戶部主事,萬曆十一年時,升任戶部郎中。

    後來魏允貞因爲議論朝廷、違背輔臣意思而遭到皇帝責備時,李三才抗旨爲他申辯,結果被貶爲東昌推官。

    貶出京城後,歷任南京禮部郎中、山東僉事、河南參議、南京通政參議、大理少卿等職。

    萬曆二十七年,以右僉都御史總管漕運,巡撫鳳陽各府,期間數次上疏陳明礦稅之害,並裁抑礦稅使。以治理淮河有功,加官至戶部尚書。

    萬曆三十八年,有朝臣想要引李三才入內閣,由此誹謗他的言論四起。

    東林黨人極力爲其辯護,從而形成黨爭。

    萬曆三十九年,引退回家,萬曆四十三年,遭御史彈劾,被貶爲平民。

    天啓元年,朝廷因缺少人經略遼東,想要起用他,但因朝臣爭論不休而擱置。

    天啓三年時,終於被起用爲南京戶部尚書,未及上任即去世,享年七十一歲。

    另需要注意的是,李三才祖籍陝西臨潼縣任村裏,僑居順天府通州張家灣,可見其家庭還是很富裕的,否則也很難搬到京畿附近,還是在通州。

    由此,後世許多人認爲其在總管漕運時有嚴重貪腐,其實並不意外。

    可以說,李三才家族很大可能就是漕運的獲利集團中的一員。

    同時,他成爲東林黨的代表人物,也是在對抗萬曆皇帝后期礦監礦稅上起到急先鋒的作用。

    當時礦監稅使中最橫行的是陳增,深得萬曆皇帝的寵信,誰也不敢動他。

    此時李三才巡撫鳳陽、淮揚一帶,正是陳增收稅的區域,他用計除去了陳增的得力助手程守訓,打擊了陳增的囂張氣焰,“以折稅監得民心”,爲此贏得了許多朝臣支持。

    另外,李三才拿得出手的政績,怕也只有治理淮河了。

    巡撫鳳陽時,李三才就對轄區內經常氾濫的淮河進行了治理,據說效果也是很好。

    如果魏廣德知道這些,怕就會對他上心了。

    簡單說李三才這個人,就是能力上佳,但不清廉。

    當然,清不清廉魏廣德其實不在乎,因爲他自己也算不得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