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 >第十五章:道長,要徒弟不要?
    崑崙之巔,紫氣東來,八炁周流,卻見儒門之尊一步一登天,踏雲霞而至。

    既言正式拜訪,自然要有正式拜訪的規格。

    旋即。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號崑崙一步踏出,太極圖在腳下顯化,只是看到來人的瞬間,心靈劇震,彷彿有雷霆直接在意識深處炸開,恍惚間似有一剎那失去了對外感知。

    讓他不得不運轉功體應對。

    太極之意拂過靈臺,穩定自身意識。

    眼前所見,至尊,至貴,至強,見之如見道,如見永恆。

    雖然隔絕影響,但直到藺重陽踏足山巔,那種難以言喻的道韻才逐漸褪去,空中的諸般異象,亦隨之散去。

    尚未正式打招呼,雙方便進行了簡單試探。

    主要是藺大劍皇在試探號崑崙。

    結果嘛,道門太極心流宗師名不虛傳,精研修仙之術第一人可見一斑,修道,修仙,看起來是同一回事,但實際上並不相同。

    就像劍謫仙雖然修的是「仙元」卻非在修仙。

    他所行非是仙道,也沒有登仙的想法。

    還有星宿一奇與月無缺他們,修道,但同樣沒有去追求仙道,對登仙一事興致缺缺;練峨眉倒是修道的同時亦志在仙道。

    修持不同的人皆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

    號崑崙的情況,真要說,其實可以看做一個凌絕頂柔和版,而且還不是柔和了一點。

    出世入世於他而言並無差別,樂於助人,更樂意將武學傳承給有緣人,好說話且慷慨,心性更是藺重陽今生僅見最強的那一批。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但凡修行之人,當入靜修煉,堅持不輟,這是修身養身,長生之道在此;

    而在生活中領悟心境和道理,提高自己的德行悟性,這就是修性,不死之道在此。

    能夠兩者貫穿無礙,又能與生活融洽的人,就是得法的修行人,號崑崙之境界確實高,就算以藺重陽的閱歷與眼光來看,依舊挑不出什麼毛病。

    事來做事,事過修行,不愧是老君嫡傳。

    且先不提此行是爲了素清閱,單是照面試探便不虛此行。

    “藺重陽,見過道長。”

    藺大劍皇拿出了符合雙方身份的禮數,他已經有許久未對一個人,拿出如此之高的評價。

    “儒門之尊,老朽號崑崙,幸會。”

    鬚髮皆白的老者回禮,此言證明,號崑崙隱居歸隱居,並非真的消息不通與世隔絕,與傳統的找個地方避世靜修不同。

    不過,此時他心情與藺重陽差不了太多。

    似這般境界他也是第一次見,只能說,聞名不如見面,見面更勝聞名。

    世上竟有人能在一條路上修至進無可進,甚至成爲那條路的源頭,以此滯留人間,以號崑崙的境界只能判斷出那八炁是外相。

    核心,應當是那被熔鍊而成的混沌。

    用道門的話來說則是:萬物歸一,復生元始。

    這也就是專業對口,再加境界高深,才能自方纔那一剎那之間窺得一鱗半爪。

    因爲,八炁逆反混沌是一條路,陰陽共濟成就混沌同樣是一條路,將成百上千的武學熔鍊,若是成功也會成爲一條路。

    比如他那兩位同門,分別修有《玄冰罡勁》以及《南溟真功》,便是陰陽共濟的路子。

    若有傳人能兼修兩部武學,將道路貫通。

    就算無法走到面前之人這一步,至少,也多少能觸及一點真意。

    即,道生萬物,萬化歸一。

    只聞藺重陽坦言道:“一時興起出手試探,還望道長見諒。”

    “哈,無妨,來者是客,先行入內如何?”號崑崙聞言當即撫須輕笑。

    “客隨主便,道長先請。”

    崑崙山巔的佈置其實很簡單,就像當年還不是天佛原鄉的洗罪界,只有一座樸素草廬,藺重陽在隨號崑崙進入後,兩人對桌而坐。

    茶,也是簡單的茶,應當是此地主人自制。

    與儒門內常飲的那些不同。

    將茶杯推至對面:“此乃老朽自制粗茶,還望儒門之尊莫要嫌棄。”

    “平凡,才能成就超凡。”藺重陽說道:“看似簡單的事物往往最不簡單,尤其是在這紅塵之中,我又怎會嫌棄?”

    桌旁的蒲團乃以麻草編織而成,茶杯,茶壺甚至兩人面前的木桌,皆十分簡單。

    身處於此,藺重陽沒有半分的不適。

    言罷,只見他舉杯品茶,道:“確實是好茶。”

    “儒門之尊此行,總不會只打算在老朽這裏討一杯粗茶罷?”而號崑崙也開門見山。

    “此行確實有事相求。”藺重陽放下茶杯:“不過在那之前,不知道長是否介意,先論道一番?”

    號崑崙並未拒絕:“哈,固所願也。”

    隨後,他便率先闡述自己的道,何謂太極。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即爲大,即爲太極,借力而生,名爲太極。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無相生,有反纔有正,有弱纔有強,一切有無而生,同是謂太極。

    太極之道不在功力,不在根基,雖然原理重在技巧的反應,但本質上仍在那心之修持,因爲人力有時窮,再如何強大的力量,也有用盡的一天。

    一如藺重陽在照面時心中的評價。

    號崑崙是一個很好說話,且非常慷慨的人。

    與之相較,藺重陽的道就很簡單了,號崑崙稱他儒門之尊是對其功績的尊重,論道之後更有一份對其修持之道的認可。

    以「我」爲主,令萬物齊身,進而駕馭世間萬物萬法,讓他們來成就「我」。

    在本質上,那是一種唯我的霸道,也是對《齊物論》的另一種理解,具體表現出來同樣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

    這場論道持續了整整一旬時光。

    雙方相談甚歡。

    等論道結束,號崑崙再次提及此行之本意,得到的回答讓他無奈搖頭。

    因爲,藺重陽想讓他在數年後收個徒弟。

    不是點撥,也不是傳授一招半式,而是真正收一個徒弟,在這崑崙之巔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