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九零億萬美元保姆 >第106章 第 106 章
    就在她的酒店房間裏,但卡羅琳不知道張文雅怎麼有錢住頂樓總統套房的,她還是個學生,學費都要靠獎學金才能支付,根本沒有錢住總統套房。

    這麼看來,是查理付錢?

    卡羅琳心裏覺得很不妙。

    房間門沒關,卡羅琳一推門就開了,有人走過來,一見是她,也有點驚訝,“卡羅琳?”

    是時代週刊的一位欄目編輯,托馬斯。

    “你好,托馬斯,我來找阿妮婭。”

    查理看過來,對她點點頭。“卡羅琳。”

    要是別人,準要被客客氣氣的請出去,但卡羅琳可是一個肯尼思,於是她被請進去,托馬斯低聲向她說明,《時代》週刊正在爲張文雅做專訪,採訪目前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女孩。

    這股“哈佛女孩張文雅”的旋風從去年底開始颳起,一直到中國的中央電視臺不惜工本大力打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採訪一個人在美國而在中國擁有驚人知名度的年輕女孩當然是必須的,是一個極好的題材。

    蘇聯老大哥倒下了,柏林牆也倒塌了,美國已經隱隱將中國當成未來的對手,如今有一個來自神祕中國的女孩,因爲來到美國上學而在自己的國家走紅,這是難得的瞭解神祕中國的機會和窗口。

    《時代》週刊總能緊跟趨勢,如今,他們敏銳的注意到了這個話題性女孩。

    張文雅穿着一件印有“哈佛大學”字樣的白色長袖衛衣,千鳥格短裙,黑色中筒襪,黑色馬丁短靴,十足美式打扮。之前時代週刊的編輯要求她換上他們帶來的白襯衫、黑長褲,試圖打造一個普通又樸素的中國平民女孩的形象,她將白襯衫的兩邊下襬在腰間一紮,問他們,是這樣嗎?

    他們只好作罷,隨便她想穿什麼穿什麼。

    採訪本身還是很有趣的。

    記者列出了大概十張a4紙的問題,隨機提問。

    比如,對美國的印象,對哈佛的印象,這屬於開場暖場問題;

    滿意自己的外貌嗎;

    滿意你現在擁有的一切嗎;

    成名對你來說是苦惱嗎;

    如何選擇專業;

    兩國教育體系的不同之處;

    對自己的職業規劃;

    當代中國青年如何看待美國;

    對□□發展的願景。

    問題倒是都很專業、嚴肅的,沒有提及她的個人感情問題。

    但在採訪快要結束的時候,突然問了一個有些奇怪的問題:

    中國媒體只報道了你的父親,你的母親呢?你的母親對你的影響大嗎?

    張文雅淡定的說:“母親影響了我的一生。人們常說,人生路上第一個老師是母親,不論她在不在你身邊。”

    她轉頭看着查理,“查理。”

    “我想時間差不多了。”查理對托馬斯微笑。

    查理和時代週刊的人出去了。

    卡羅琳看着張文雅,勉強一笑,“請原諒我忽然來找你,我想問問,你和約翰怎麼了?”

    “你沒有先去見他嗎?”張文雅做了個手勢,請她坐下。

    “見過了,”卡羅琳坐在記者剛纔坐的椅子上,頗爲煩惱,“我不明白他在說什麼。”

    “他說什麼了?”

    “他說……他說你們和平分手。”

    “是啊,挺和平的。”張文雅神色黯然。

    “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們爭吵了嗎?”

    “沒有。”

    卡羅琳迷惑不解,“我原本不該介入你們倆的感情,可是,天哪!我們的母親剛剛去世,你又離開了他!”

    張文雅蹙眉:糟啦!忘了計算這個常數!

    不過分都分了,真的勇士應該直麪人生的大風大浪!

    卡羅琳也沒有從張文雅這裏得到滿意的答案,只得失望而歸。

    《時代》週刊六月份第一期封面人物是中國迅速崛起的現象級人物:哈佛少女張文雅。時代週刊的深度報道可以說是十分詳盡,出乎意料的詳盡。

    小約翰·肯尼思在雜誌發行的第一天便下樓買了一份雜誌。他事先不知道張文雅接受了時代週刊的採訪。

    這篇長達三頁的報道與採訪深入挖掘了張文雅的二十年人生,甚至拍到了她生活了十八年的“家”:那是一棟普通的灰磚四層樓,張文雅曾經生活過的房子目前無人居住。

    報道先是從張文雅十八歲來到上海說起,寥寥數筆便說到她成爲簽證官約翰·肯特家的保姆,離開中國之前,十九歲的張文雅有了自己的第一家蛋糕店。

    這是他從來不曾知道的事情,這麼說,他的中國女孩壓根就不是一窮二白的灰姑娘?他更佩服她了。

    時代週刊對話當代中國青年代表人物,採訪內容詳實,角度也很有趣,是一篇優秀的採訪。採訪夾在報道中間,而在報道的最後,《時代》週刊驚爆了“優質少女”一個不爲人知的祕密:張文雅的親生母親因爲綁架她而被判入獄三年!

    小肯尼思簡直被這最後一句話嚇到了!

    他扔下雜誌,匆匆開車去酒店找她,而酒店大堂經理卻說,張小姐已經退房了,她今天的飛機返回中國。

    在美國發行的《時代》週刊並沒有影響到返回上海的張文雅。

    只休息了兩天,張文雅便馬不停蹄開始了全國巡迴籤售,到各省的省會城市新華書店現場演講、籤售,再次帶動《哈佛少女張文雅》的銷量;

    各省會城市電視臺、當地多家媒體的採訪;

    各種商業剪綵活動,每次收費數千元;

    多家出版社競價她自己寫的第一本書《我在哈佛學習的日子》,最終簽下一家北京的大出版社,合同承諾一版一印不低於一冊,版稅二十個點,預付之二十的稿費;加印前必須支付完畢上一印的尾款,加印五十萬冊起步;

    如此一直忙碌到七月底。

    八月終於可以緩一緩,回到上海,查看“怡口甜”的經營業務,招聘了一位總經理。

    張曉峯一路跟着女兒,照顧她,幫她管賬。

    別說,渣爸爸居然沒有貪污,倒讓她對他多了幾分信任。

    這次回來,張文雅很明顯的感覺出來了,張曉峯現在不怎麼對她擺老爸的譜了,反而處處哄着她,事事以她爲先,幾乎什麼都先問問她的意思。

    她琢磨了幾天,想着這就是經濟地位決定家庭地位的典型表現吧。她現在是掌握經濟大權的那個人,是給老張家光宗耀祖的那個孩子,張曉峯的心理起了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