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唐:抗旨就能變強 > 第606章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
    大殿上一片沉寂。

    都聽明白了馬周言中之意,可是誰也不願就此事發表言論。

    一個漠北之地,苦寒之所,既不出產糧秣,又不能收繳多少錢稅,何必爲了這個去得罪關隴貴族?

    人家關隴集團希望用這個官職來培養自己的後備力量,由着他去好了……

    倒是蕭瑀在李二有些不滿的目光掃視過來的時候,出言道:“法理不外乎人情,國家大事亦是如此,何況只是一個單于都護府的大都護?”

    “自可由宇文闡提擔任,命吏部嚴加審覈其施政舉措,若是稍有不妥,輕則加以勸導,重則撤換重置,亦無不可。”

    李二哼了一聲,不置可否。

    這番話語聽上去有些道理,但是由蕭瑀說出來,未免沒有爲了剛剛長孫無忌舉薦蕭銳之事,投桃報李之意。

    哼哼,一個瀚海都護府的大都護,一個單于都護府的大都護,你們倒是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丘之貉、狼狽爲奸!

    但是正如馬周所言,只要想將漠南漠北納入大唐之版圖,就不得不依仗關公貴族的根底。

    畢竟這兩處地域乃是其起家之地,根基深厚影響力巨大,換個人去,成不成事尚在其次,恐怕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只是一個皇帝不得不向一些個勢力妥協,想想就憋屈。

    愈發堅定了削弱世家、打壓門閥的心思……

    只是眼下,妥協卻是必須的。

    “大善!諸位愛卿之言,深得吾心。時光荏苒,光陰似箭,這一轉眼的功夫,幾十年都過去了……”

    “想當年諸位愛卿陪着朕血裏火裏刀光劍影,腦袋掖在褲腰帶上奮力打拼,這纔有瞭如今的榮華富貴。”

    “這個天下是朕的,也是諸位愛卿的,某非是涼薄之人,只要諸位矢志不渝、不忘初心,能夠忠誠於某、忠誠於帝國,某又豈會吝嗇權勢富貴,不與諸君共享?”

    “便如諸君愛卿所請,任命宇文闡提爲單于都護府大都護,蕭銳爲瀚海都護府大都護……至於兩個都護府的官吏從屬人員,則有吏部銓選,而後交由政事堂審覈,再交給某過目吧……”

    從孩提之時開始,李二便一直在妥協。

    他聰慧伶俐,卻不得不像太子李建成妥協,因爲規矩如此,不可僭越,否則招人嫉恨,安危不測。他勇武善戰,卻不得不像李元吉妥協。

    因爲李元吉從小就跟着李建成,李建成對其百般維護,只要李元吉稍有不快,李建成便會袒護三弟叱責老二。

    然後父親李淵便會對他大加責罰,理由是性情跳脫,致使兄弟不睦……

    哪怕是當了皇帝,他也得向支持他的關隴貴族妥協,向兵臨城下的頡利可汗妥協……

    妥協,成爲他這半生之中繞不過去的坎兒。

    對於李二這樣一個性情剛烈的君王來說,一忍再忍,豈是那般容易?

    然而再是不易,也必須忍下去。

    每個人都有着各自的追求,李二的追求,便是青史之上、千古之後,他的名字能夠被世代傳頌,成爲超越秦皇漢武的千古一帝!

    爲了這個成就,他能夠忍受所有帝王不能忍受之事。

    區區妥協算得了什麼?

    再難也能忍!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遂、時時得意。

    古之成大事者,哪一個不是忍辱負重、潛於九淵,待時而動,才龍騰九天?

    販夫走卒如此,帝王將相亦是如此。

    在晉王李治心裏,便是如此所想……

    在他尚且未及弱冠的年歲裏,一直以來,都將自己的父皇當作一個追趕的楷模,但凡父皇所做的一切,在他眼裏都是那麼完美、那麼震撼。

    因爲年紀的關係,他對於當年“血染玄武門”的事情並未太過熟知,畢竟這些年來所有知情人都對那件事諱莫如深,沒人會對他詳細講說。

    但哪怕只是從聽聞的隻言片語之中,亦能夠感受到父皇當年所面臨絕境之時的絕望、壓力,更能夠感受到那種在絕境之中奮起反擊、逆而奪取的勇猛與冷酷!

    李治時常在想,若是換了自己,能否如當年父皇那樣去做?

    即便是做了,又是否能如父皇做得那樣完美,那樣冷酷?

    答案是----他也不知道……

    李治年紀雖幼,但是極爲自信。

    身爲帝王,可以對兄弟友愛、可以對姊妹關懷,但是卻必須要有一個帝王的威望與尊嚴,豈能事事包容、時時妥協?

    那樣的一個人,無法領導一個龐大的帝國走向輝煌。

    他瞧不上李愔舞文弄墨、恃寵而驕,父皇的確更偏愛李愔一些,諸位皇子之中,顯然父皇對於李愔的希望最大。

    但也正因爲如此,李愔也不是那個能夠當好皇帝的人選。

    父皇的偏愛便能夠讓他恃寵而驕、尾巴翹到天上去,日後做了皇帝面對全天下的阿諛奉承,那還不得狂的沒邊兒、忘了自己是誰?

    至於三哥李恪……文武兼備、英明睿智,這是李治對於李恪的評價。

    但是且不說非是嫡子的身份便斷絕了李恪的儲君之路,單單前隋皇室之血脈,便使得李恪永遠不可能登上儲君之位,異日繼承大寶,君臨天下。

    大唐的江山不是從大隋的手裏搶過來的,但是朝中太多的大臣、門閥,都於大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當年大隋傾頹,這些人有多少落井下石,有多少改換門庭,又有多少賣主求榮?

    這些人怎麼可能眼看着有大隋皇室血脈的李恪登上帝位?

    萬一反攻倒算怎麼辦……

    所以李治一直認爲,他纔是那個最適合做皇帝的人,唯有他,才能將大唐帶上另一個高度,開疆拓土、稱霸天下!

    但是讓他對李愔舉起屠刀,甚至斬盡殺絕滅其子嗣,李治做不到。

    非但做不到,只要想想都不寒而慄……

    因此,他愈發敬佩自己的父親。

    想當年父親殺盡了李建成與李元吉全家,只要是男娃,連幾歲的都不放過,這等兇殘狠辣,李治望塵莫及。

    當然,這並非代表他就會放棄心中那份對於儲君之位的執念,只是隱藏得更深、愈發堅韌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