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理宋 >第0414章 舊賊現身
    這時候國君出來發善心,給老百姓兩條出路,要麼多種地,用糧食換取爵位,要麼到戰場上多殺敵人,用敵人的人頭換取軍功和爵位。

    就這樣,秦國國君集合了國家所有的力量,變得日漸強大,最後終於征服六國,統一天下。

    而身爲秦國治下的百姓,其實他們也苦不堪言,商鞅變法的法令委實太過嚴歷,殘酷,秦國百姓受到懲處,因剁手跺腳而致殘者近半!

    李斯入秦時,走在秦國鄉村小道,放眼望去,竟然難以看到一個手足都健全的人!

    趙昀目光炯炯,對江萬里說道:“你是說朕對待百姓過於仁善,長期而言於國不利?”

    江萬里點頭說道:“不錯,商鞅變法乃是壓榨民力,擴充國力,固而使得秦國驟然爆起,此法雖可見一時之功,但放之長久,便會使得民怨沸騰,時機一到,稍有人帶頭反抗,便成燎原之勢,如那陳勝、吳廣登高一呼,萬衆景從,便是此理。

    而陛下之新法,一爲耕地到戶法,改革田畝制度,每戶分三十畝地,若細心耕種,足夠養活一家老小。

    二爲義務授課法,讓百姓子女可以免費讀書,以達到廣開民智的目的。

    此二法對百姓而言,自然是大大的善政,爲他們提供了一條安生立命,出人頭地之路。

    但於國家而言,短期看,大大損害官紳利益,使得他們對朝廷心懷不滿,怨聲載道,以後若有機會,只怕他們要趁機作亂。

    長期看,則新法卻是大大增加朝廷財政負擔和軍事壓力,有壓榨國力,補貼民力之嫌。

    而民力於朝廷而言,卻是最難有效調度的,人性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寬鬆之後稍一緊固,便有可能引發更大的民怨。

    且民智一開,君權神授的神性便會動搖。

    臣說句死罪之言,以後百姓終會有一個疑問,都是一個腦袋兩隻眼,爲何陛下可以是皇帝,自己卻只能是平民?

    是天授,天在哪裏?是神授,神又在哪裏?既看不到,又摸不到,也聽不到,那爲何要承認君權神授?

    而緊接着,他們又會有另一個疑問,這個天下爲什麼需要有皇帝?沒有皇帝就沒有特權,沒有皇帝就沒有對皇帝的供養,也少了對皇帝的懼怕,百姓可以自己當家做主,自己管自己,這樣的生活不好嗎?”

    說到這裏,江萬里鄭重對趙昀擡手道:“陛下,田畝制度倒在其次,廣開民智纔是重大抉擇,民智一開,若引導不力,便猶如放出那洪水猛獸,終有一日,我大宋王朝的統治根基會受到顛覆,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趙昀聽罷,臉色嚴肅,沉默一會,而後問道:“卿家認爲若真有那一天,老百姓認爲不再需要皇帝,那麼這一天大概還要多久?”

    江萬里想了想,道:“人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需要有一代人甚至數代人的積累,如若真的有那一天,那麼臣認爲可能在一百年後就會有這種思想出現,甚至七十年八十年後就會出現。”

    趙昀聽了,彷彿是放下了心裏的包袱,感到一陣輕鬆。

    趙昀心道七十年八十年後,忽必烈也熬死了,蒙元巔峯時期也早已過去,那時候的大宋已經避免了亡國的命運,既然如此,其他的也就無關緊要了。

    趙昀微微一笑,道:“我們當代人做好當代事,以後事情,就讓他交給天意吧。”

    趙昀邊走邊道:“若有朝一日,天下人都認爲不需要再有皇帝,那麼朕的子孫就退位吧。歷史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若歷史真的發展到了那一步,那也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挽回,一切順其自然便是。”

    江萬里對趙昀這無比寬大的心胸所感染,心知趙昀爲了廣開民智,讓百姓過上安樂生活,已經不顧個人得失了。

    這份魄力,這份容量,試問古今帝王幾人有之?

    江萬里鄭重擡手,對趙昀道:“陛下仁德,舉世無雙,臣相信不論以後事態如何發展,千秋史書都會記載陛下的功績,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

    卻說梧州知州駱興得了趙昀的點撥,開始組織災民加固堤壩,清理河道。

    災民們自然沒有意見,因爲加固堤壩,清理河道,這樣的事情他們自己也是受益者。

    於是他們熱情高漲,紛紛在駱興的安排下,前往西江兩岸加固堤壩,搬運沙袋。

    而那些冒充災民的人,他們自然不願意爲了一口稀粥,就去幹這樣的重活累活,所以他們紛紛離開。

    如此,駱興節約了很多錢糧,讓真正需要人可以得到更多更及時的救助。

    然而此時,災民之中,卻有兩人目光凌厲,透着狠戾,他們二人每每看到官府中人,卻又是下意識的躲閃,努力將自己的身形隱匿在災民之中,避免暴露。

    細看之下,這二人竟然就是以前在仁和縣造反的晏夢彪和廖十六!

    這兩人自從在仁和縣兵敗後,便帶着幾百人消失不見,如此這般消失了兩年,卻不知突然出現在這梧州是爲何?

    暗地裏,廖十六對晏夢彪小聲說道:“大哥,這官家就在梧州,如今這梧州明裏暗裏不知有多少禁衛,我們來這裏風險太大了,萬一被人發現,那真是插翅難逃,我們還是早些走吧。”

    晏夢彪卻是不爲所動,他嘴角露出一絲得意且自在必得的笑容。

    晏夢彪道:“有道是富貴險中求,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安全,官家在這裏,誰又能想到我們也敢在這裏?現在就是我們的機會。”

    “機會?”

    廖十六頗爲疑惑,他道:“官家的車架,兵馬不少於五萬,我們不過只有幾百人,如何能有什麼機會?”

    晏夢彪則不是這樣看的,晏夢彪搖搖頭,道:“你不懂,自古以來大災便是大亂,現在這裏大雨傾盆,百姓流離失所,這最是人心動盪之時,只要這時候我們稍加煽動,就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