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漢第一太子劉盈 >第0359章 討賊檄文
    在漢家君臣衆志成城,太后呂雉親自坐鎮的情況下,本以爲此行必將收穫滿滿的匈奴使團,不出意外的在抵達長安短短數日之後,便灰溜溜踏上了返程。

    也幾乎是在匈奴使團渡過渭水,向長安道別的同一時間,有漢以來第一封正式頒行天下的討賊檄文,也隨之從長樂宮如雪花般飛出,飛往了關中各地;

    ——自三王五帝興華夏,蓋只聞食君祿而忠君事,不聞背主之人得天之佑也;

    今吾劉漢卻有賊子,名曰:衛滿,食漢祿而不忠於君,背華夏而披髮左衽,衣胡服而自爲蠻夷,實背族忘宗,墮華夏之名也!

    自賊東渡浿水,爲殷商之後所立之箕子朝鮮所收容,仍不思報恩,反於漢十二年,借吾漢國喪之時驟而暴起,興兵而亡箕子朝鮮之國,鳩佔鵲巢,自爲‘衛滿朝鮮’之君;

    待朕聞知此事,不以殷商之年久而禮薄箕子胥餘之後,敕其後箕準爲漢朝鮮君,又遣使以令衛滿賊子:歸箕子朝鮮之都平壤,爲朝鮮君之邑,以存亡斷續,得保箕子胥餘之宗廟。

    怎料賊先背漢而東渡,後興兵而滅朝鮮,終甚不顧華夷之防、夷夏之辨,自墮而爲蠻夷走狗,請爲北蠻匈奴牛馬走。

    朕嘗聞:華夷之防,大於君臣之義;

    乃曰:若有一日,忠君則有悖華夏貴胄之身,守節而無全忠君奉主之事,則以守節右衽,棄忠而從節也。

    朕聞之,深以爲然。

    今賊居平壤,披髮左衽,着胡服而食血腥,以‘匈奴藩屬’自居;

    又今歲秋,北蠻匈奴遣使以嚇,言朕若再令此賊歸讓平壤土,則必以胡騎四十萬南下,大軍壓境,馳掠漢邊。

    哀哉,痛哉;

    嬉哉,愧哉。

    朕眇眇之身,無定國之功而得保宗廟,無弱冠之年而臨朝親政,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一日懈怠,唯恐朕之不德,有損先太祖高皇帝遺德,無言以面列祖先宗;

    今蠻夷欺我年幼,以精銳胡騎爲嚇,朕縱不敏,亦不敢有違所束之發、右開之衽,又太祖高皇帝遺朕之志也。

    乃行此檄文,使天下萬民明朕之志:賊子衛滿一日不誅,朕誓不以粟爲食、以泉爲飲!

    以此檄文昭告天下:凡有背漢投胡之賊,殺之無罪;見而殺之,酬以錢十萬、田百畝,又以賊產盡與;聞而首舉之,賞錢三千,更朕親詔以嘉!

    今有衛滿賊子沐猴而冠,竊朝鮮君之國而爲蠻夷屬,朕欲將兵伐之;

    乃謂天下郡縣地方:若有欲從而往擊衛滿賊子者,當於見此檄文之日報請地方郡縣,爲郡縣之尉遴選,後速啓而發,至燕都薊邑待命;

    於自發而往之忠臣義士,地方郡縣不得有阻,當各開府庫,以供給往行之耗費,日二十錢。

    國有叛賊,朕欲伐之,天下忠臣義士無數,雲起而景從;

    天佑吾煌煌大漢,百世不衰,與民萬世安泰······

    檄文發出,長安震盪,天下駭然!

    原本安寧祥和的漢室,也隨着這封檄文以長安爲中心四散而開,而陡然陷入了一陣忙碌之中。

    ——自秦亡之後,那臺名爲‘軍鍋注意’的器械,於華夏大地再次轉動起齒輪。

    也正是在這不分關中關東的戰爭氛圍中,漢室第一次考舉,也在長安城西郊悄然拉開帷幕······

    ·

    “憑木牌次序入內,不得喧鬧!”

    考場之外,一隊隊禁軍武卒將方圓五里內的區域清理的一乾二淨,莫說是人,便是連鳥獸,竟都看不見幾只。

    而在這片完全由禁軍武卒圍起的‘考場’之內,數千士子也已各自安座次跪坐下來,靜靜等候起了接下來的環節。

    不一會兒的功夫,便有數十名身着朝服的官員出現,以大致每百名考生配備一名的比例,均勻分散到了考場內。

    “鄙人李由,添爲相府戶檔監左丞令,今爲諸位之考官!”

    “此次考舉,乃奉陛下之命,測諸位文略之能,用以爲官、吏;”

    “考舉之諸般規定,諸位皆早已熟知,鄙人便不多贅述。”

    “只好教諸位知曉:此次考舉,凡自考題發放時起,不得於左右言談,不得環顧左右”

    “考時計一時辰,待時辰至,鄙人自當言於諸位,諸位聞時至則務當停筆,靜坐以待。”

    “考舉期間,若身有不適,亦或有難以啓齒之急,皆可默而擡手,鄙人觀之則來,以解諸位之困。”

    神情堅定的將考試規則再次複述一次,便見那自稱‘李由’的考官昂起頭,在面前的百名考生身上環顧一週。

    “可還有疑惑之處?”

    待衆人都漠然搖搖頭,李由才終是側過身,小跑着朝考場中心的高臺上走去。

    等所有考官都來到高臺周圍,安坐於高臺之上的兩道身影,也互相客氣着站起身。

    而後,二人便來到身後的木箱前,各自拿出懷中的鑰匙,將木箱上的兩枚銅鎖打開。

    不出二人預料,木箱內,並不是滿滿一箱竹簡,而是滿滿一箱竹紙。

    至於此次考試的考題,也正位於紙摞最上方。

    “梧侯?”

    一聲略帶客氣的詢問,卻是惹得陽城延憨笑着連連擺起了手。

    “北平侯,可萬莫折煞鄙人了······”

    “鄙人不過軍匠出身,不過蒙陛下恩幸,方得居今九卿之位,又僥倖得侯千邑······”

    “且此番考舉,北平侯爲主考,鄙人爲復考。”

    “這考題,還當由安國侯取之,方妥當些?”

    見陽城延言辭懇懇,不見絲毫客套之意,張蒼便也不再客氣,淺笑着伸出手,將那幾張寫有考題的竹紙拿起。

    不出張蒼所料,前三題,正是劉盈先前,召集張蒼在內的幾位大臣時,所拿出的那三道算術題。

    ——雞兔同籠,方田求積,以及農戶的‘稅後收入’。

    但在多出的兩張紙上,卻又分別多出了一道主觀題。

    “試言往數年,見於己鄉之政弊,及除弊之法·······”

    “試述今,朝堂欲徵衛滿朝鮮之利、弊··········”

    神情驚疑不定的將那兩道問題年初,張蒼便不由得側過頭;

    待見陽城延也一頭霧水的搖搖頭,張蒼才暗自稍嘆一口氣。

    片刻之後,緩過神來的張蒼趕忙上前,將試卷上的問題次序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