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漢第一太子劉盈 >第0340章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嘛~
    恭敬的拜別母親,走在長信殿前往長樂宮西宮門的宮道之上,劉盈只覺一陣心曠神怡。

    ——曾幾何時,‘如何和老孃和平共處’,被劉盈當做皇帝生涯的唯一考驗。

    尤其是前世那段黑暗的歲月,一度讓劉盈下定決心:這一世,一定不能重蹈前世覆轍!

    爲了不再如前世那般,成爲一個寫做‘天子’,讀作‘孩童’的泥塑凋像橡皮擦,劉盈更是曾有過‘必要時刻,從老孃手中奪權’的天真想法。

    而現在,回憶起那段天真爛漫的時刻,劉盈確只覺得一陣好笑。

    “從呂雉手中奪權······”

    “嘿!”

    “也虧朕想得出來?”

    自嘲的笑着搖了搖頭,劉盈不由得停下腳步,回身望向身後的長信殿,眉宇間,只一片輕鬆澹然。

    ——縱觀華夏數千年青史,能從呂雉手中順利奪權的,能有幾人?

    商、周兩朝的幾位聖王,或許可以;

    祖龍嬴政,也沒準能做到;

    後世之明君雄主,如李世民、趙匡胤、朱重八等,應該也具備這樣的能力。

    但母庸置疑的是:在這份‘有能力和漢高後呂雉掰掰手腕’的名單上,絕對不可能出現劉盈的名字。

    開什麼玩笑!

    呂雉,可是連漢太祖高皇帝劉邦,都要退讓三分,甚至束手無策的人物!

    連身爲丈夫的劉邦,都搞不定呂雉這個青史罕見的女強人,更何況身爲兒子的劉盈?

    對於‘朕絕對鬥不過母后’的現實,劉盈也早就有了明確的認知。

    而如今的狀況,無疑是對劉盈而言,最爲理想的一種結果。

    ——誰說皇帝,就非要鬥得過天下所有人?

    ——誰規定太后,就不能比皇帝強上百八十條街??

    有一個手腕老辣、政治水準優秀,能獨自保證朝堂安穩的太后,分明是朝堂、社稷,乃至於天下之幸!

    更何況這‘幸’,恰恰是劉盈的母親所帶來,且劉盈,是太后呂雉唯一的兒子······

    “呼~”

    “便是前世,母后又有什麼錯呢?”

    “不過是希望朕出息一點,好安心些罷了······”

    滿是感懷的發出一聲短嘆,劉盈再次踏上了前往宮門的道路,嘴角之上,也不由噙起一抹輕鬆地笑容。

    作爲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劉盈清楚地明白,何謂‘一山不容二虎’;

    但劉盈也同樣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絕不適用於一條壯年母虎,和一隻‘還沒斷奶’的乳虎上。

    就如同後世人常說起的那句笑談: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這‘一公一母’,自也可以是‘一母、一子’。

    對老孃再也沒有的疑慮,也終如願得以親政,劉盈卻也沒有飄飄然,而是踏踏實實的將心緒,轉移到了眼下的諸般事務之上。

    如此番,吳王劉鼻‘抱怨少府米貴’之事。

    適才長信殿,劉盈在與母親的交談過程中,只提到了‘少府爲什麼要對關東差別對待’‘爲什麼要高價售米往關東’,卻並沒有提到此番,吳王劉鼻抱怨少府的真實意圖。

    ——荊地銅礦!

    早自幾百上千年時起,荊楚、吳越之地,便以盛產優質銅礦,以及精良的青銅器械、兵刃而聞名於天下。

    後世聞名遐邇的上古之兵:春秋越王勾踐劍,以及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神話兵器’干將、莫邪二劍,皆是產自吳越鑄劍師之手。

    吳越、荊楚,尤其是越地,之所以能憑藉‘精良的刀劍冶造技術’而聞名天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春秋時期的越地,能夠輕鬆獲取足夠多的銅礦,來作爲鑄劍原料。

    而當我們翻開地圖,便不難發現:春秋時期的吳、越等地,恰恰就是如今漢室的荊地,或者應該說是‘吳國’境內。

    所以,即便對歷史並沒有太大瞭解,劉盈也能輕鬆地知道:如今的吳國,可謂是銅礦、銅山貶低,且開採難度絕對不會太高。

    ——連春秋時期的越國,都能用挖來的銅礦鑄造出令後人驚歎的兵刃,這就意味着如今吳國境內的銅礦,開採難度必然不會高到哪裏去!

    而這,也正是吳王劉鼻拐彎抹角的抱怨‘少府賣的米太貴了,吳地百姓都要餓死了’的真實用意。

    吳國窮不窮?

    窮!

    甚至早在吳國還不叫吳國,而是叫‘荊國’,並由已故荊王劉賈統治之時,位於漢室版圖東南角的荊國,便是關東有名的‘荒涼之地’。

    對於後世人而言,‘東南沿海地區荒涼’的說法,或許會顯的有些奇怪;

    但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歷史進程,人們就不難發現:在如今這個時間點,別說是吳國了,凡是長江以南的絕大多數地區,都基本還停留在‘準備開發,還沒開始開發’的階段。

    ——吳國境內,遍地沼池、山丘不說,更是因爲臨海,而導致吳國境內的土壤普遍存在鹽鹼化;

    淮南國隨好些,但境內也是山丘林木遍佈,除了秦始皇時期修建的直道,幾乎就再也沒有像樣的道路可進出淮南國;

    而最要命的,當屬位於漢室南方門戶的長沙國。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假設某個年輕官員能力出衆,但資歷尚淺,需要外放打磨,那最好選擇,自然是關中的郡縣;

    如果關中不行,那便是函谷關內外的河東、河內爲最佳;

    實在不行,若是分到齊、楚、梁等國,也還勉強能接受;

    若是實在時運不濟,被分到北方苦寒之地——上、代,亦或是南方的荊地,那這個官員,恐怕就要意志消沉,再無遠大志向了。

    可倘若這個年輕官員,倒黴到被調去長沙國的地步,那必然是一哭二鬧三上吊,無所不用其極,也要逃離‘去長沙做官’的命運。

    蓋因爲位於漢室版圖極南,隔五嶺而與南越相望的長沙國,幾乎可以算是如今漢室境內,最不適宜居住的地區,且沒有之一。

    常年不散的溼瘴之氣,三天下一次、一次下三天的瓢潑大雨,以及蚊蟲遍佈、勐獸種類奇缺的雨林,都足以使得每一個外來人,將身家性命丟在長沙國,成爲那片原始雨林的天然顏料。

    在歷史上,類似的事也是不勝枚舉。

    ——凡有漢一朝,但凡是被封到長沙的皇親諸侯,普遍都活不過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