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漢第一太子劉盈 > 第0023章 天子歸京
    漢元十年秋七月甲寅(二十一),長安東郊。

    天剛大亮,朝臣百官、功侯元勳們,便都來到了長樂宮以東的長安東郊,似是等候着什麼。

    ——太上皇駕崩後第十一天,滯留新豐的天子劉邦,便決定迴轉長安!

    對於這突如起來的變化,衆人都覺得有些摸不着頭腦。

    雖說此時,還沒有後世‘父母喪,子守孝三年’的硬性規則,卻也有類似的喪葬禮儀標準。

    如《儀禮》中的喪服便規定:父母雙親亡故,需披麻三年;兄弟姊妹亡故二年,三服長親離世一年等。

    但這一次的情況,顯然特殊到編著禮法的先賢,都沒有預料到的地步。

    ——太上皇駕崩,天子身爲兒子,要怎麼做,才能合乎理法,才能全孝喪之道?

    這個問題,恐怕就連如今的漢室禮法專家:奉常卿叔孫通,都給不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可再怎麼說,畢竟是生父亡故,即便劉邦貴爲天子,也應當守孝半月,戴孝半年,才能勉強說得過去。

    而如今,太上皇駕崩的第十一天,劉邦的御輦便踏上了迴轉長安的路。

    對於這略顯意外的變化,朝臣百官無疑是憂慮重重。

    其中,又尤其以少府卿陽城延最爲惶恐……

    “蕭相。”

    趁着百官功侯都雙手環腹,閉目養神的空擋,陽城延悄悄走到了丞相蕭何身邊,稍一拱手。

    “前日,陛下可還遣人送信,言欲於櫟陽宮,留駐至秋收之後啊?”

    “如今秋七月尚有十日,距秋收,亦尚有近旬……”

    “陛下這是……?”

    聽聞陽城延語帶遲疑的發出此問,蕭何悠然睜開雙眼,稍側過身,卻並沒有直視向陽城延。

    “少府萬莫多慮。”

    “陛下此番迴轉長安,斷非因籌措糧草事。”

    蕭何看得明白:陽城延這是誤以爲,劉邦突然提前回長安,是由於不滿少府、國庫籌措糧餉的進度。

    或許在外人看來,這種可能性雖然不高,卻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

    但蕭何明白:劉邦的執拗,絕對不會用在這種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逼迫臣僚主觀加快解決問題進程的地方。

    就說現在,大戰在即,糧草、軍餉籌措不力,劉邦或許會不滿,會派人催促,但絕不會嚴格制定期限。

    只要在陳豨爲亂的消息傳入長安那天,糧草籌措了個八九不離十,劉邦也不會再多過問。

    過往十來年,每次關東戰起的時候,負責大軍後勤糧草輜重的蕭何,也都是這麼過來的……

    至於爲了籌措糧草,拼着喪孝不全的嫌疑提前回長安,那就更不可能了。

    見蕭何絲毫不見擔憂之色,陽城延也半信半疑的平靜了下來。

    糧草、軍餉籌措,說是丞相、少府一同搞定,但如今的少府,還遠沒有發展成爲後來,能影響漢室國策的龐大怪獸。

    自漢室鼎立至今,陽城延這個少府卿的任務,滿共就那幾個。

    ——由蕭何掛名,少府爲主,建造長樂、未央兩宮;

    ——拿出長安城的具體建造方案,以及人手、錢糧預算,然後耐心等待撥款;

    ——將每年繳入少府內帑的口賦覈算清楚,並將內帑的半兩錢,次序熔鑄成三銖錢。

    這三項任務,便是陽城延過去數年的全部工作內容。

    其中,建造長樂、未央兩宮的任務,在國庫不遺餘力的支持下,總算是在漢五年完成。

    將少府內帑的半兩錢熔鑄爲三銖錢,雖然也在進行,但無疑是在讓少府的有效財產穩步縮水。

    隨着近兩年,天下各地送入長安的口賦,也大都被少府親自熔鑄,並流入市場的鉛錢三銖所佔據,如今的少府內帑,實際上幾乎失去了所有經濟能力。

    ——堆積如山,且穩步增多的劣幣,說如今的少府一窮二白,也絲毫不爲過!

    至於長安城的建造,那就更不用說了。

    自漢元五年拿出建造方案,至今已經過去了五年,國庫仍舊沒能撥出哪怕一枚銅錢的建造款!

    國庫不撥款,少府本身的錢又都在用來熔鑄劣幣三銖,長安城的建造工作,自然是遙遙無期。

    建造長安城的計劃,因爲少府、國庫空虛而擱置;熔鑄三銖錢,又在讓少府本就不多的錢幣儲蓄下跌。

    如此說來,如今的少府,其實就是一個無情的三銖錢製造機器。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一窮二白,還沒有進項的少府,在‘籌措大軍糧草輜重’一事上有所貢獻,那無疑是強人所難了。

    頂天了去,陽城延也只能分出一部分負責熔鑄錢幣的人手,去加急鍛造一批武器軍械,再加上武庫的庫存,勉強把大軍所需的軍械給辦妥。

    至於糧、餉,那就只能靠丞相蕭何掌控下的國庫來解決。

    既然自己負責的軍械已經準備妥當,負責糧餉的蕭何絲毫不着急,陽城延自也樂得輕鬆。

    但與陽城延專精於本職工作的態度所不同,此時的蕭何心中,已滿是嚴峻。

    “陛下突而回轉長安,當是關東有變……”

    暗自心語一聲,蕭何便稍擡起頭,望着天邊,隨着太陽一同出現的那輛御輦。

    “陳豨……”

    “應當不是。”

    “秋收在即,陳豨若欲反,也應該等到秋收過後,徵集代、趙秋收之糧,方可成行。”

    “這樣一來……”

    想到這裏,蕭何便面帶忌憚的側過頭,小心翼翼的望向不遠處,暫時停留在叢林邊沿的皇后鳳輦。

    “楚王、荊王奔喪,當是已經過了函谷……”

    “莫非,皇后已經有了舉措……”

    輕聲呢喃着,蕭何便悄然低下頭,不由暗自稍嘆口氣。

    “龍鳳兩爭,只怕是一死一傷……”

    “奈何朝堂爲池魚,又天下何辜?”

    正當蕭何低頭悲嘆着,爲日後朝堂大勢感到憂心忡忡之際,就見一騎自遠方飛快駛來,在距離百官數十步的地方勒馬止步。

    “陛下詔諭:着功侯百官即至長樂,以備朝儀!”

    言罷,那騎士便無視衆人瞠目結舌的面容,又沿着來路徑直馳向遠方。

    聽聞騎士之言,蕭何也只能將心中擔憂暫時放在一邊,率先向身後的長樂宮方向走去。

    “怕是楚王、荊王,從關東帶回了什麼消息……”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