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宋皇家發行商 >第141章:叛逆之舉
    此番北方旱災,趙昕已經想出了所有的辦法,儘可能地多籌措錢銀。至於這收來的錢,最終有多少能夠到百姓手中,趙昕管不了那麼多,想查更是查不了。

    事實上,也是在之後趙昕才知道,今年北方旱災之後,又遭遇強降水。一年的水幾天下完了,這是澇災。

    澇災之後,又是蝗災,鋪天蓋地的飛蝗,在天空中形成一片黑雲,所過之處,寸草不留。

    如果說水災淹不了地勢高的地方,旱災無法傷及河流沿岸及泉水附近,那這蝗災,可不管你這糧食種在哪裏,一分一毫地給你啃食乾淨了。

    連綿不絕的災情,具體傷亡人數趙昕不知道,不是底下人不願報上來,而是報不上來。只是知道很嚴重,很可能前腳剛走,後腳他們就餓死或是病死了。

    山東百姓前往河北河南等地就糧,說得直白一些,就是逃荒。而不少駐紮在邊境的軍隊同樣不得不南下駐紮就糧,以此減省運輸損耗。

    這等大範圍的天災,便是後世也得傷筋動骨,況且是這個時代。在陪着趙禎去大相國寺祈福的時候,趙昕只是默默祈求死去的人少一些,除此之外,他無能爲力。

    說得上幸運的事,就是宋夏戰爭早早結束了,否則內憂外患,國家財政怕是直接崩潰了。即便如此,地方民變還是此起彼伏。

    北宋諸帝,仁宗在位時期,兵變民亂最多,雖說大多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比不得建國初那樣動輒上萬的兵變,也不及末年風起雲涌的起義,但註定是一道道敗筆。

    也正是這一場場民變發生之後,趙昕才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封建社會,有眼前的紙醉金迷,繁華無盡,更有遠方的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同處一個時空內,卻是兩般天地!只是,無論你願不願意去看這底層的世界,兩者終究還是有交集的,趙昕不希望有一天看見他們提着鋤頭來找自己。

    其實,今年趙昕自身的產業,發展地很好,無論是出書還是推出戲劇,都是巨大的成功。只是今年這個年份,趙昕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時光荏苒,轉眼慶曆六年就要過去了。

    1047年,慶曆七年。

    又是一年正旦大朝會,文武百官、皇親宗室入宮向趙禎慶賀,一如既往的繁瑣禮儀,一如既往的肅穆莊重,無趣地讓人提不起一些心思來。

    朝會結束之後,依照慣例,留所有人在宮中宴飲。依着往年故事,會演變爲一場詩詞盛會,君王與臣下互相唱和,成爲一段佳話。

    在酒宴開始之後,由趙昕向趙禎敬第一杯酒。而趙昕則是想要趁此機會,說出那個曾經爲趙禎拒絕的請求。

    “新年氣象,鹹與維新。去年雨旱不絕,賴父皇英明,方平抑災情,百姓稱之。兒臣願大宋江山穩固,父皇壽比南山,民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趙禎將身前的酒水一飲而下,道:“能有此心便好!”

    本來這個時候趙昕就應該告退了,趙昕卻繼續道:“兒臣尚有一事啓奏!”

    趙禎眉頭微皺,他厭惡變數,特別是趙昕這樣事前沒有和他打招呼,就貿然說出來的話,誰知道傳到外面會變成什麼樣子。

    趙禎擔心趙昕又說出什麼奇怪的話來,道:“今日不論政事,但與諸位愛卿品酒談詩而已!”

    “非爲政事,兒臣平日聞民生疾苦,恨不能親見,懇請父皇准許兒臣下鄉體察民情!”

    一年之前,趙昕私底下找趙禎說過類似的話。趙禎睬也不睬,直接拒絕了,曹皇后也一點幫忙的意思都沒有。

    當時也有趙昕自己的緣由,趙昕在外面向百姓跪下,論及時事,發誓會罷去惡法。這件事惹惱了趙禎,覺得趙昕不應該牽扯進來。趙禎覺得趙昕還是太年輕了,尚需磨鍊。

    從那之後,直到現在趙昕都沒有踏出宮門一步。當然和趙禎隨行去祭祀的那幾次除外。

    而一年之後,趙昕寫書編戲劇,身處東宮之內,卻攪動天下風雲,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所獲取的財富,便是趙禎也不能夠無視。

    同樣的請求,不一樣的環境下提出來,有着不一樣的效果。

    趙禎很生氣,平靜的面容下,一雙眼睛甚至都不願意看趙昕,因爲他覺得趙昕這是在逼宮。什麼時候輪到兒子教老子做事了。

    這種要求,私底下他直接拒絕便是,但是在正旦朝會上,總是需要有一個正當理由纔行。

    最後還有一點,自古皇帝與太子的關係就不好,明面上自然是其樂融融,但是從利益的角度而言,皇帝最大的威脅,便是太子。最有可能殺老皇帝的,也是太子。

    趙禎正當壯年,趙昕想着迫不及待地擴張自己的權力幹什麼?想要重演李世民故事嗎?趙禎還沒有死呢!

    那些聖明之君的太子,往往都沒有好下場,秦皇漢武,隋文唐宗,哪一個不是如此。

    “等你大了再出去也不遲,退下吧!”趙禎壓抑着自己的怒火,語氣顯得頗爲淡漠,還是不同意。

    趙昕神情有些黯淡,深陷這個權力鬥爭的漩渦中心,真是隨便做一件事都束手束腳地。

    百官之中,一人站了出來,是昔日的開封府知府,今日的樞密副使吳育,趙昕和他有過交集,但也只是說得話多了一些罷了,在刻印店及太平院發展初期,吳育幫忙不少。

    吳育執圭啓奏道:“太子爲一國儲君,荷天下重任,正該儘早體察民情,掌握民風。昔日齊桓公之莒,晉文公周遊列國,見民生百態,而後成一方霸主,太子殿下有心下察民風,正該鼓勵之!”

    吳育帶了個頭之後,朝堂上,一羣人幫着趙昕說話,基本上是文官,武官的話,他們不過是來湊數罷了,不掌實權,一般不會參與這些,在一旁看戲。

    趙禎看着趙昕,趙昕的目光也正好看向趙禎。儘管一觸即逝,但是趙昕還是能夠體會出趙禎眼神中的不滿。

    趙昕這下,真的惹他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