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921章:楊廣的雄心壯志
    大業三年寒冬臘月,就在大隋君臣忙碌而充實的氛圍裏悄然流逝。在這期間,幾經波折的科舉圓滿結束。而李淵在朔方蘆子關“意外”身亡的消息,早已傳回京城。但是除了李家及其近親以外,幾乎沒有人多以關注。

    即便是李家人聽了僥倖沒有摔死的隨從的講述,也認爲這是一起十分意外的意外事件。至於李亮一脈,無論李家如何努力,也改變不了盡數伏誅的下場,而李孝基所在的李璋一脈在李孝基被處死以後,分別被流放去了交州交趾郡、梁州牂柯郡。

    李家損失慘重,更因爲犯了衆怨的緣故,而許多親朋好友,避而遠之,其家道,一落千里。

    大業四年大年初一,對於大隋上下來說,既是傳承良久的春節,又是大隋王朝接見異族君王使臣、各地集朝使的大好日子。

    乾陽殿是洛陽皇宮三大殿之首,一年一度的大朝會、皇帝生辰宴、大型慶功宴都在這兒進行;而皇帝登基、冊封皇后、太子、諸王、公主的大典及宴會,也會在兩京的首殿裏舉行。

    今天是大年初一,皇帝又在洛陽,接見異國使臣之事,自然也在乾陽殿進行,但是由於朝見的地方集朝使、異國使臣太多。即便是乾陽殿也容納不下,楊廣只好把會見的場合設在乾陽殿前的則天門,以那足以容納十多萬大軍的則天門廣場來容納各地集朝使、各國使節團!

    則天門廣場之上,異族番邦君王、使臣、貴族子弟組成的朝賀隊伍,排成兩道整整齊齊的隊伍,恭恭敬敬地在大雪中等候接見。

    漫天風雪中,楊廣坐在設於乾陽殿前九十五級階梯的皇座之上,躊躇滿志的當衆一一接見諸國使臣,臉上的神態可謂得意之極。

    楊集腰佩七星龍淵劍站在楊廣身側,一身奢華的親王服飾,使他顯得英俊不凡,眼看着靜立於大雪中異族使節團,心中也不禁涌起意氣飛揚之感。

    良辰吉時已到,各國使節根據對大隋的貢獻,擺列整齊隊伍走到階前,叩拜楊廣。

    出使大隋的主、副使節,不是國君、大酋長,就是本各國各族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果把他們帶領的使團、隨從算上,總人數少說也有幾萬人。

    他們在禮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一步步的來到近前,走到階前之時,一起停下了腳步,然後以漢禮躬下了身軀,齊聲高喝:“臣拜見聖人可汗!”

    衆人語調不一,但卻咬字清晰,可見他們都下了一番功夫,且不說他們是否真心誠意,但此時盡皆匍匐在楊廣身前而帶來的榮耀,卻是中原史上罕見的一幕。

    “平身!”楊廣也是首次受到這麼多使者同時朝見,他滿面紅光的擡手,免去了各國使節的拜禮,盡顯聖人可汗之威嚴。

    廣場畢竟不是經地專門設計的宮殿,楊廣的聲音傳不了太遠,但此事卻難不了自古以來賊愛面子的中原王朝,負責籌備大朝會的官員事先就在臺階之前安排了兩隊人馬當“傳聲筒”。當楊廣話音一落,演練了無數遍的“傳聲筒”便異口同聲將楊廣的話、一字不漏的吼了出去。

    集體參拜完畢,接下來便是楊廣一一接見各國使臣,受到楊廣第一個接見的,便是緊跟而來的啓民可汗父子倆。

    阿史那·咄吉是先來的正使,在他和副使康鞘利金錢開道之下,大隋中樞還引起了一場戰和之爭,然而那些爲突厥說話的受賄者結果全部倒了,被楊廣抄了家,而收禮不辦事、貪贓不枉法重臣屁事都沒有,還白白大賺了一筆。

    啓民可汗是事後來朝貢的,他也是個狠人,當陰謀詭計被大隋君臣識破、化解,無可奈何的以東/突厥大可汗的名義,認下了他所承諾的五百萬只羊、十萬頭牛、十萬匹戰馬、數百里長的官道(白道)。另外又進貢三萬匹戰馬、五萬頭耕牛、九十萬只羊,以及無數原玉、北珠、皮草,以表達自己和東/突厥的忠誠和敬仰。

    啓民可汗爲首的東/突厥如此的“忠心”,自然被楊廣當作各國各族的表率來接見,好讓其他國家和部族下次來朝時,向啓民可汗學習、多多進貢。

    啓民可汗父子帶着一百多名身穿華服的突厥大臣、酋長,來到楊廣前面,大禮參拜:“臣意利珍豆啓民可汗和長子阿史那·咄吉、暨突厥臣民,叩見聖人,願我大隋千秋萬世、繁榮無疆!”

    啓民可汗名叫阿史那·染干,楊堅冊封他爲意利珍豆啓民可汗,簡稱啓民可汗。他精通漢學、瞭解隋制,心知楊堅和楊廣以恢復漢學、恢復漢製爲重中之重,以推廣漢家文明爲己任。父子二人盡皆反感看似崇高、實則帶有濃重胡風的“聖人可汗”,當他面對大隋兩朝皇帝時,啓民可汗向來以隋臣自居、並以“聖人”尊之。

    “愛卿不遠萬里親自到來朝拜,朕心甚慰。快快平身!”楊廣事先已經一一接見來朝君王、酋長、正副使節,該見的人已經見過、該談的事務已經談過。而今天所謂的當衆集中接見,一方面是大朝會必有的流程,另一方面是讓觀禮的大隋軍民、地主官員感受大隋王朝在天下之中的地位、聲望,好讓大隋民心振奮、軍心振奮;同時也是向各國各族宣揚和展示大隋“萬國來朝”的強盛之勢。

    略作寒暄,啓民可汗一干人在宇文弼帶領下,從側門進入國宴舉辦地——乾陽殿。

    各國各族君王、酋長、正副使節都是精明之輩,比較瞭解大隋禮儀、接待之道,見着宇文弼將突厥一行請走,一個個心思各異、想法莫名

    而與東/突厥接壤的薛延陀、薛斛部聯盟、契骨、南室韋、北室韋的使節見狀,卻是心潮涌動、欣喜若狂:按理說,面對啓民可汗這種重量級人物之時,當由由太子、親王引領入殿才符合大隋王朝的待客之禮,但是大隋在這重大節日之中,竟然安排禮部尚書引領啓民可汗入殿,可見大隋王朝對東/突厥並不滿意。

    這對他們這些與東/突厥接壤的部落、部落聯盟來說,絕對是一個大好之事。

    接下來是高昌、龜茲、焉耆、于闐、疏勒、?汗、象雄、女兒國等西方各國,這些國家雖然很小,但來朝賀的人皆是國君親臨,而且這些國各基本上都位於絲綢之路主線、支線之上。安撫好他們之後,能讓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能讓大隋商品和文化源源不絕的走向西方,故而排在了接見的第二個梯次。

    高麗國和百濟國、新羅國、赤火國君王來不了;薛延陀和薛斛部聯盟、契骨、南室韋、北室韋、西突厥、契苾部(契苾歌楞)、吐谷渾(南下的慕容兆部)等部的大酋長也來不了,但是他們都派使臣呈上“國書”、貢品,並且表示他們的國王(大酋長)世代稱臣、永世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