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880章:人不要臉,鬼都怕
    對於‘默默無聞’的高句麗,很多大隋精英都不瞭解,更別說是普通老百姓了,再加上又有突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以至於大隋九成以上的人都認爲高句麗是個微不足道的最爾小國,以至於大家都不知道高句麗是個擁兵七八十萬強兵的大國。

    直到楊集在大業元年奉命報復契丹、並且和高句麗發生激烈的衝突,朝廷上下和大隋精英這才重點關注高句麗,而普通老百姓也通過官府邸報、公文、榜文知道高句國,而後,又知道高句麗是一頭強大的勐虎,而不是微不足道的最爾小國,所以楊集開始只帶幾萬精兵東征之時,許許多多的人都認爲朝廷這是在開玩笑;正式開戰之後,要求增兵的聲音更是不絕於耳。

    到了楊集攻破高句麗遼東平原三大防線,軍武世家出身的武將爲了褫奪戰功,要求朝廷增兵三十萬;楊廣雖然沒有答應這個看似正常、實則懷有私心主張,但是由此造成的朝堂大辯論,卻讓人們對高句麗的實力又有了進一步認識。

    在高句麗實際情況、國力被朝廷一步步披露的同時,人們對這場戰爭的關注也是與日俱增。當楊集爲首的東征軍成功殲滅高句麗、凱旋歸來的消息傳回國內,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一時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凱旋之師的身上,其行程也被朝廷、地方官府重點關注。

    隨着凱旋之師逐漸靠近洛陽,大隋與東/突厥和平共處的輿論之風,再次興盛起來。操控這個輿論的人羣並不是真心要議和和講和,而是試圖用這樣的輿論方式迎接好戰的楊集,希望從中觀望楊集以其背後的楊廣的真實態度,以便他們事先佈局、安排子弟。

    當乘坐船隻的楊集逆黃河西進、抵達滎陽郡的消息傳到京城,楊廣一聲令下,親率文武百官來到洛口迎接凱旋之師。與之同行的,還有自發出城的十多萬士子、洛陽百姓。

    人數太多,朝廷不得不出動三萬驍果軍士兵一路維持秩序。

    這天辰時,尹洛平原陽光明媚,洛水西岸旌旗遍野、人聲鼎沸。而大隋皇帝楊廣腰懸古劍,如一棵筆直蒼松負手站在一把黃色橦帆傘蓋下,他在衆臣拱衛之下舉目眺望着遠處滾滾黃河。

    楊廣本就心情激盪,此時看着波瀾壯闊的河面,又想着即將歸來的雄師,驀然之間詩興大發,想要賦詩一首,以記此刻心情;但是一時半會之間,卻想不出來。

    就在這時,一身戎裝的兵部尚書段文振接到哨塔發來的旗號,大步來到楊廣面前,行了一個軍禮,大聲說道:“啓稟聖人,凱旋之師已至。”

    楊廣和皇族子弟、文武百官聞言,頓時精神一振,紛紛凝神遠觀。只見黃河波光粼粼的河面之上,出現了長槍大戟般的桅杆,一艘艘戰船鼓動風帆,逐漸接近;而沿河拱衛的一隊隊玄甲精騎踏過岸邊枯萎草叢,發出雷鳴般的馬蹄聲。

    過了一會兒功夫,幾艘高大如城的五牙戰艦以鋒失陣徐徐駛來,當先那艘懸的旗杆上掛着一面巨大的“隋”字戰旗,矮了幾尺的旗杆則是懸掛着“衛王楊”的帥旗。

    “旗艦”抵近渡口落錨,艘艏兩根高大的拍杆緩緩放下,早有準備將士一面面大盾鋪上,很快便架成一座浮橋。

    一層甲板之上,楊集身穿禮部專門爲他打造的華麗黃金甲、外披大紅披風、腰懸從未在戰場之上用過的古劍龍淵,當浮橋架設完畢,他便步下戰艦。其後是兩名身穿禮服的士兵,兩人各自手捧着一個托盤,上面分別放着黃綢包的河北道行臺尚書令印、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印。

    緊跟其後的是行軍司馬裴矩,行軍副總管楊綸、於仲文、李景、李子雄、崔弘升、周法尚,接着是出征的大將、重要文職官員,每個人都是身穿禮儀性質的華麗盔甲。

    燦爛陽光下,每個人都是閃閃發光。

    楊集從兩排儀仗隊中間走過,走向衆星拱月一般的楊廣。許久未見,這位主宰天下的帝王雖然是精神抖擻,但是比起出徵之前卻是消瘦了許多,看來比起前線征戰的他,這位皇帝的身上的壓力也不小。

    走到近前,楊集依禮停下,向楊廣行了一軍禮:“末將楊集拜見聖人!”

    “楊卿免禮!”楊廣奪步上前,將楊集扶了起來,雙手重重的拍了下他的雙肩,朗聲道:“卿以弱冠之齡,立下無數戰功,此番面對的高句麗更是兵強馬壯、實力強盛、地勢險要、天氣惡劣,然楊卿用時不足半載,便將之殲滅,爲我大隋收復前朝遺失之廣袤疆土、揚我大隋威名,便是古之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也不及也。”

    想着前人未曾收復的高句麗被大業朝、被皇族輕鬆收復,楊廣心情十分激動,望着“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少年軍神,更是感到十分自豪:“卿之赫赫軍功,已無須言語來誇讚,朕只能說大隋有你、皇族有你,甚幸!作爲帝王、作爲你的兄長,我以你爲榮。”

    堂弟臨危受命,先是整飭幽州官場,繼而拿下盤踞在漁陽郡的賣國賊元氏,而後又攻無不取戰無不勝,輕輕鬆鬆的滅了強國高句麗、收復了丟失的國土……一樁樁、一件件,都順他心意,而自己卻在義倉桉受制於勢、受制於制,不得不免了他的官。

    回想起來,楊廣都覺得有愧於心。

    楊集謙虛道:“幸賴聖人教導有方,一次次力排衆議的啓用末將,若不然,末將至今還是一介紈絝、至今還不知道自己有這潛力。”

    這話,說到了楊廣最高興之處。

    沒錯,楊集就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奇才、就是他和父親逼出來的軍神。而後,要不是他楊廣識人有道、用人有方、力排衆議,大隋王朝一定會錯過眼前這位軍神、戰神。

    對於這一點,楊廣其實是“很想”否認的,但是大家都這麼說,那他也只有“勉爲其難”的認了。

    唉!實在是沒辦法,誰讓他是有道明君呢?想自私的否認都難。

    楊集從一個托盤之上接過河北道行臺尚書大印,雙手捧到楊廣面前,高聲說道:“末將幸不辱命,成功剿滅收復失地,特此還令。”

    大隋王朝吸取前朝軍政不合、號令不一的血腥教訓,但凡大將出徵作戰,都會領受行軍總管、或行軍大總管之職,統管某個“戰區”的軍政要務,使之能夠自由發揮。楊集這次出征,楊廣便是授予河北道行軍尚書令、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兩職,使他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放心大膽的調動冀州和幽州的所有軍隊物資。

    不過這種臨時授予的職務的權力實在太大了,所以朝廷只是在戰爭時期、或者關鍵時刻啓用,一旦完成了使命,必須在第一時間交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