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858章:想爲高句麗殉難,那就成全他們
    朝廷這番突如其來的人事調動一公開,立時震驚了洛陽城,尤其是德高望重的蘇威「化實爲虛」一事,更是令很多人深感不解。

    然而朝堂上的人卻認爲此乃理所當然、遲早之事:自仁壽元年以後,身爲楊勇黨之首的高熲雖然沒有遭到一打到底,可他卻遠去涼州當了西域使,使中樞成了楊素和蘇威兩家獨大的局面。及至新帝登基,啓用高熲爲太常卿、主管通濟渠作開鑿事宜,但是再回中樞之時,由於他刻意澹化自己的存在,故而這個名臣的影響力已經頂尖墜到第二層階梯。

    等到楊素作古,蘇威已然一家獨大,時常倚老賣老的以開國元勳自居,哪怕面對同爲宰相的楊雄、裴矩、長孫熾、蕭瑒、李子權、張衡,他照樣用居高臨下、長輩的口吻訓示;而六部尚書、六部侍郎自不必多說了。

    大家地位都差不多,高熲、楊雄、長孫熾、牛弘、楊達等人更是開國元勳,而你蘇威常常擺出這種態度,誰受得了?

    蘇威本人還好一些,畢竟他的高高在上只是體現在言辭、語氣之間,可是依附於蘇威門下的官員卻不同了;他們狐假虎威、狗仗人勢,直接就對同僚和下屬呼來喝去、羞辱過甚,使得蘇威名聲在他所不知道的地方,早已聲名狼藉、臭名遠揚。

    見他如此狼狽收場,大家莫不暗生快意,只有那些一身榮辱完全系在蘇威身上的官員跳出來激辯。只不過這時候的激辯,非但拯救不了蘇威,反而引起了文武百官對蘇派的積怨,當積怨如泄堤洪水洶涌而來,便來了一次大爆發。

    雪花一般的彈劾奏章不斷楊廣桉前,楊廣扣着不發,卻也不做任何評價,皇帝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又引發了第二波彈劾。

    饒是蘇威聰明圓滑,可他想不到一向「溫文爾雅」的自己竟然有這麼多政敵、得罪了這麼多人。當彈劾風波大有愈演愈烈之時,他終於扛不住了,主動向皇帝遞交辭呈。

    楊廣也想不到蘇威政敵這麼多,爲了平息衆怒,便在朝堂之上作了一番秀,然後罷了剛剛封出去的太子少保之職,使這場風流平息了下來。

    據說蘇威與楊達交割後,回府大醉兩天,接着召集一些幕僚議事,議事內容無從得知,可他長子蘇夔、蘇崱很快就交割完畢,依命去了西北鄯善、東北襄平。

    見蘇威如此識趣,楊廣便不再抱關注了。

    他爭強好勝,做夢都想超越秦始漢武、做夢都想超越父親楊堅,只不過楊集擔心大隋王朝把四周異族打服以後、楊廣像高元這般送人頭,所以他早早就給大隋君臣塑造了一個超越的敵人,這個人就是被過度吹噓的亞歷山大,而且他還說亞歷山大打下的江山比大隋王朝大了幾倍。

    楊廣信以爲真,這不但讓他有了新的超越目標,而且有了時不我待的危機感。他覺得自己除了要把四周異族打光以外,還要把大隋百姓擰成上下一心的王朝。唯有大隋內部同心、四周安寧,他才能打掉突厥以後,再打西域、再打西方、幹掉所謂的亞歷山大。

    正是這個宏偉的目標、正是有感於時間的不足,所以他每天讓人反腐反貪,沒事就找貪官來殺。

    貪官污吏、不作爲的庸官現在怕他怕得要死,而百姓對他的熱愛和崇拜,卻是與日俱增。可楊廣本人始終認爲自己做得還不夠、大隋內部不夠穩,每天都忙得連大小老婆都沒空寵幸。

    當蘇威一事結束,楊廣繃着的心絃得以舒展。然後,一頭子悶進了沒完沒了的公務之中。

    。

    。

    。

    。

    中樞之事,遠在遼東楊集不知道。此時,他已經冒着傾盆大雨到了長安城,當然此長安並非是關中的漢長安,而是遼東長安。

    這個長安位於浿水中游、平壤城東北

    十餘里外。進入城中,楊集有些呆住了。此城大街與城門相通,主街相互交叉,路面以水溝間隔成三股,兩旁栽有茂密如蔭松樹和柏樹、槐樹,與漢長安城一模一樣。

    長安城離平壤城不遠,已是成了隋軍前鋒的大本營,前鋒主力此刻在楊義臣率領下,都在前方抓緊時間準備攻打平壤城。城中守軍並不多。留守長安城的大將是遼東道行軍副總管之一、水師總管周法尚。

    這倒不是楊義臣等人故意爲之,而是周法尚爲首的大軍屬於後來者,他和行軍長史楊靜至今尚未見過主帥一面,於情於理都有些說不過去,故而周法尚和楊靜主動請纓,留下來等候楊集和裴矩等人。

    見面過後,一行人進了長安城。

    楊集看了看沿途景緻、佈局,忍不住說道:「此城真是讓人意外,簡直就是縮小了的漢長安城!」

    他在關中長大,對於大興城不遠處漢長安城並不陌生。漢長安城的宮殿和官署雖然被宇文愷拆去大興城「安裝」了,但是很多土生土長的長安百姓還在城裏生活,而街道和宮殿的痕跡依舊盡顯昔年風采。現在到了帶方郡這個長安城,楊集幾乎不用外人指路,就能憑感覺走到官署。

    隨行的斛律晉聞言,不禁笑着說道:「高句麗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習和模彷,他們不但佔我中原領土,還憑藉學自中原的文化和先進技藝對付中原。除了這個長安以外,其國都平壤城、中都國內城,以及有南都之名的漢城也是模彷長安城的格局而建。也正是因爲國土和文化、官制都是竊取於中原,故而面對中原王朝的時候,高句麗君臣一直懷着莫名其妙的不安和自矜。尤其是大隋日漸崛起,他們的不安日漸增加。」

    「無論是開皇十八年進攻遼東郡也好、今年陳兵於邊境也罷,其實都是既害怕大隋、又想得到大隋認可和重視的表現。末將認爲這是一種既自卑又自尊、既想打敗大隋又怕大隋的矛盾心態,很是不可思議。」

    斛律晉的歸納,楊集十分贊同,不管是現在的高句麗、還是日後的棒子國,他們心態都是如此。

    楊集在官署後宅洗漱一番,換上一身乾淨衣服,神清氣爽來到議事大廳會見周法尚和楊靜,他喝了一口茶,向周法尚問首:「周總管,前方準備得如何了?你認爲平壤攻防戰好不好打?」

    「大王,前方已經準備就緒;我軍這些天雖未發動正式進攻,可是每天都在騷擾城中軍民、消耗其體力和精力,只要敵軍懈怠、疲憊,便發動致命一擊。至於好不好打,着實是不好說……」周法尚沉吟片刻,解釋道:「平壤與遼東城一樣,亦是座呈「回」字形的重城,城中的總人數約有四十多萬左右。主將是淵子澄和高天成、高嶽;守軍士兵是他們從南方防線調來的四萬名精兵、以及四萬多名來自王室和名大貴族的私軍,除開這八萬裝備精良的精兵,還有薩水以南的郡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