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703章:有備而來
    大興城衛王府的建築風格與張掖王府放任自流張的野趣、洛陽王府秀麗雅緻不同,它充滿雄渾質樸、莊嚴宏偉、氣勢森嚴的氣象。位於玄武殿的會客堂是一座頗有“楊堅能省則省的節儉風格”的園林,本就寬敞的正堂因爲只有簡簡單單的案几坐榻,顯得更加空曠和寬敞。

    韋圓照身子筆直的坐在正堂坐榻上,他長得劍眉星目、英武瀟灑,頜下留着短鬚,看似文質彬彬、溫文爾雅,可他皮膚黝黑、眼睛銳利有神,頗有幾分武人的神采。

    在這寬敞空曠的正堂之內,韋圓照實際上已經等很久了,然而楊集雖然遲遲沒有出現,可是他打骨子裏就沒有絲毫惶恐、忐忑、不耐情緒,極具不卑不亢、從容不迫的大將和名門子弟的氣度氣魄。

    韋圓照現在官拜河南縣丞,品級只是從七品下,但是他的爵位卻是駭人的河南郡公,他只有二十多歲,這個爵位自然不是自己打拼出來的,而是承襲父爵。

    他作爲韋總第三子,爲何能夠承襲父爵呢?主要是因爲他大兄韋圓成繼承祖父韋孝寬的勳國公之爵,二兄韋匡伯因祖父和父親之功,受封爲舒國公,所以父親這個郡公之爵自然落到他的身上了。

    其實韋氏勳公房(韋孝寬)除了韋總這一支,韋孝寬的第四子韋壽也是國公,而韋霽、韋津則是郡公。如果再把各房都算上,杜陵韋氏現在的國公就有五六個,郡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那就更多了。不過他們這些爵位多數是從西魏、北周代代傳承下來的,真正因爲替大隋立功而獲得的爵位,實際上寥寥無幾。

    一家一族尤且如此恐怖,若是把關隴貴族和關隴士族各大門閥累計起來,那麼佔據無數資源的關隴籍爵官數量,無疑十分的誇張恐怖,這也難怪楊廣年初氣急敗壞的打算廢九品爵位爲三品了。

    雖然楊廣最後聽從楊集意見,並沒有簡單粗暴的“廢六品留三品”,但是他卻讓政律司明察暗訪,成功搞掉一萬多個有罪在身的虛官;在這其中,就包括大量喫乾飯的爵官,而像韋氏這樣的大門閥,無疑落得了損失慘重的下場。

    不過因爲被拿下的虛官確實有罪在身,而且證據確鑿,各大世家門閥不佔道理,也只能紛紛捏着鼻子認了。楊廣要是按照最初的設想來辦,這些世家門閥定然聯合讓‘百姓’怨聲載道,迫使楊廣妥協、直到放棄,若是楊廣死活不放棄,後果也許很嚴重!

    默默等候的韋圓照忽然聽到腳步聲從後堂傳來,他連忙放下手中茶杯,起身離座,只見身穿紫袍、頭戴紫金冠的楊集從側門的屏風後面走進了正堂。

    韋圓照是楊家女婿、半個楊家人,他和宇文靜禮、李長雅、宇文士及等等駙馬、郡馬一起歸宗正寺管,凡是與皇族有關的祭祀和慶典,他都要參與,所以彼此之間算不上很熟悉、卻也不陌生。不過韋圓照很會做人,這裏雖然是私人場合、而楊集也只是身着比較正式的常服,可他還是正容斂色的上前幾步,很正式的向楊集拱手行禮道:“下官河南縣縣丞韋圓照參見大王。”

    楊集點了點頭,微笑道:“這裏沒有外人,勿須多禮,快快請坐。”

    見他從容不迫、十分得體,楊集不禁暗自讚許。雖然說氣質、氣度、禮儀、舉止這類東西很玄乎,也不是衡量一個人才幹的標準,然而正如孔子說的“夫取人之術也,觀其言而察其行”那般。評判一個人是否有才華和教養,不僅要聽他說話方式、還要在細微之處觀察他的舉止。

    他面前的韋圓照身穿和從七品下河南縣丞相匹配的淺綠袍子、頭戴黑色紗帽、腰配銀帶,舉手投足之間,更是充滿了名家風範;光是這些,就讓人心生好感。

    要是在這個與仕途息息相關的關鍵時刻,韋圓照卻穿戴郡公裝束來彰顯身份、或者是在第一時間就用晚輩的身份來說話,那他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謝大王!”韋圓照等到楊集入座之後,這才坐歸原位。

    楊集打量着韋圓照,又問道:“你是什麼時候回大興的?”

    “回稟大王,下官昨天方到!”韋圓照忽然想到一事,那就是他早已接到吏部了調令,然而他到昨天才入關,他擔心楊集有什麼誤會,連忙解釋道:“大王,非是下官對朝廷不敬,而是帝都東遷後,每天都有很多異地百姓到東/京謀生。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異地百姓,往往因爲語言不通、習俗不同、交流不暢、地域偏見暴發打架鬥毆事件。作爲東/京二縣之一,河南縣治安壓力極大。”

    “近來,百姓又因爲私錢氾濫、物價飛漲鬧得不可開交,當下官接到吏部調令之時,手上還有一些案件需要處理,所以晚了一些時日,實非故意爲之。”

    自己是河南郡公,然而韋圓照知道自己在楊集面前屁都不是;楊集固然是以親王、涼州大總管的身份起家,可人家今天的地位是用真本事拼出來的。

    面對今天的楊集,誰也沒有資格在他面前擺譜;誰也沒資格說他是因爲天生貴種,才憑皇族身份擁有今天地位。

    韋圓照聽說皇帝決定晉升楊集爲尚書令之時,朝廷一片譁然,反對聲遍佈朝堂,可是皇帝咆哮一般的痛斥,令所有人啞口無言、閉上嘴巴:

    皇帝在當天早朝之上,並沒有否認他欣賞、信重楊集;但是皇帝緊接着歷數了楊集的功績戰績,並且說楊集今天的成就全在他的功績、他的努力、他的忠誠;他現在只是拿到了應得的封賞罷了。要是哪個將官覺得自己爲大隋立下的功勞、有楊集一半,就把尚書令轉封給哪個。

    皇帝一番話,讓所有反對者都答不上話來:他們見到楊集深受帝寵、步步高昇,而且很多職務都是大權在握的要職,如今皇帝又讓他當號稱百官之首的尚書令,這讓滿朝文武眼紅之極。

    再加上楊集在中樞沒有什麼根基、也沒有什麼政治大勢力全力支持,故而反對者都認爲楊集今日地位皆因楊堅和楊廣寵信之故,本能的下意識的忽視了楊集所立下的赫赫功績。

    後來聽到楊廣提到楊集立下的一樁樁功績,反對者頓時全部無話可說。

    滿朝文武都不敢說自己有楊集一半的戰績,他韋圓照只是一個小小的河南丞,而且還是依靠門蔭入仕,郡公爵更不是自己拼出來,他又有什麼資格在比自己小的楊集面前自以爲是?

    對於韋圓照的心思,楊集自然不知道,甚至連君臣商議晉升尚書令之事,他也沒有聽過。此時聽了韋圓照的話,楊集點了點頭,其實楊昭先前也說了韋圓照遲遲沒有入關的原因,他能謹守本職,並沒有因爲吏部調令而急匆匆入關,說明此人是個有責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