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700章:互坑:衛王言之有理,諸公言之有理
    百福殿偏殿,君臣繼續談話,議題仍舊與府兵有關。其實早在開皇十年,楊堅就對大隋軍隊和府兵進行了一次大改革。楊堅之所以在這時候改革軍事制度,是有周到考慮的,因爲在此之前要加強軍事力量,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不便匆忙改革軍制,以免影響統一大業的順利進行,南陳現在亡國了、國家統一了,楊堅認爲很有必要裁減軍隊、休養生息。

    楊堅於是下詔說「魏末喪亂,宇縣瓜分,役車歲動,未遑休息。兵士軍人,權置坊府,南征北伐,居處無定。家無完堵,地無包桑,恆爲流寓之人,竟無鄉里之號。朕甚閔之。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賬,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依舊式。罷山東、河南及北方緣邊之地新置軍府。」

    這道詔書回顧西魏、北周實行府兵制以來的歷史背景,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府兵進行改革,令府兵士兵「墾田籍賬,一與民同」,使府兵與農民同屬州縣,並從法律上將兵民分治改爲軍民結合,最終完成了兵農合一,使府兵制與均田制結合起來,成爲均田制度下的軍事制度。而在府兵的統帥方面,楊堅又沿用西魏、北周的十二大將軍遺制,以十二衛爲中樞掌管軍事的管理機構。

    十二衛分掌天下府兵、十二衛大將軍爲府兵最高將領,皆直接隸屬於皇帝。十二衛大將軍雖然是從西魏、北周的十二大將軍之制演變而來,但是在楊堅手上又有重大改革:一是將禁兵、常備軍納入十二衛系統,通稱「禁衛兵」,從而與西魏和北周時期府兵、禁軍各自成爲一體有所不同。二是把西魏和北周時掌握軍隊實權的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大都督、都督等等職務變成有名無實、高高上在的勳官,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的軍權,從而使天下軍隊直接由皇帝掌握;雖然這是表面上的軍權歸中樞、實際並沒有將軍權全部收回,可卻形成了一套完善而高效的軍事管理政策,從而使大隋軍隊體系得到了規範。

    這項重大的改革,在當時雖然表面大於實際,但是楊堅對府兵的改革、新體制的建立,卻使府兵制和均田制緊密地結合起來,落實了兵農合一,而大隋王朝的武裝力量也得到加強;在制度上,也實現了軍事統率權集中於皇帝一人的目的,爲日後的步步爲營打下了基礎。而楊堅所打下的政策基礎,又被楊廣繼承和進一步創新。

    楊廣平定楊諒之亂、坐穩皇帝寶座以後,許多與楊諒眉來眼去的關隴貴族子弟都遭到了清算,而他們的家族生恐楊廣對他們算總賬,盡皆人心惶惶、驚惶失措,甚至有些人暗中聯手,企圖用暴力手段與楊廣抗衡;然而佔據主動的楊廣在這個時候,卻忽然戛然而止。把清算轉成軍事上的改革。

    他不再刺激那些在威壓下即將暴力的關隴貴族,而是在大業元年對官制進行轟轟烈烈的大改革,軍事上的十二衛上將軍、大將軍如同三省主官一樣,盡皆被他給虛化了,實權分別落到各衛的左右將軍手上。當然了,楊廣也不是全部虛化乾淨,比如說兼任左候衛大將軍的兵部尚書段文振、李景、來護兒、吐萬緒等心腹大將,仍舊是名符其實、大權在握的大將軍;便是楊集的右衛上將軍之職也是一個實職,只不過楊集長期在涼州任職,自己又不想管中樞軍隊,故而被他自己給虛化了。

    關隴貴族各個門閥整體實力雖然強大,但是他們沒有一個有能力駕馭一切的領袖,便處於一盤散沙的局面,當三大派各大門閥眼見楊廣沒有進一步的清算意思,便默認了楊廣的改革。而楊廣當年受限於緊張時局、同時又要遷都,便沒有進一步刺激關隴貴族,所以他正式確立的十二衛四府制和楊堅的軍改一樣,同樣是流於表面、並沒有落實到位,甚至就連具體的職責和職權範圍也沒有明確起來。

    但是大業元年借勢創立的「十二衛四府制」這項制度,卻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早已被人們授受,

    朝堂上的重臣、地方上的將領對些,也早已習以爲常了。

    鑑於原十二衛府的上將軍、大將軍、將軍品級高得不正常,楊廣便又採用了「改州爲郡」的辦法,把左右衛改爲左右翊衛、左右備身府改爲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府改爲左右武衛、左右領軍府改爲左右屯衛、左右武侯府改爲左右侯衛,加上新增的左右御衛,合稱十二衛;而四府則爲左右監門府、左右備身府(原左右領左右府)。

    而在更名契機,「新」成立的十二衛四府的上將軍品級從從一品調爲從二品、正二品大將軍調爲正三品、從二品將軍調爲從三品,下面的中郎將、郎將品級也各降一級。與此同時,十二衛四府的職權範圍也被他藉機明確了,此後的十二衛分領天下府兵,而且十二衛「嫡系軍」還肩負着宿衛京城的使命,至此以後,十二衛和皇帝掌控的驍果軍正式進入居中御外、衛戍京師的階段。

    至於四府則不統府兵,他們主要是環繞在皇宮四周、保護皇帝和皇宮的安全,其中的左右備身府負責侍衛皇帝、左右監門府分掌宮殿門禁,加上兼領「內軍」(親、勳、翊三衛)的左右翊衛,日後的「四府兩衛」構成皇帝嫡系中的嫡系。

    與十六衛府職能相類似的是負責東宮宿衛、聽命於太子的十率,東宮十率分別是左右衛率、左右宗衛率、左右虞侯率、左右內率、左右監門率,每一率的常備兵力定額是三千人。前面的六率和十二衛一起,分掌天下六百五十七個軍府的府兵。

    而東宮十率經過楊廣這麼一安排,楊昭這個太子的軍權比起前太子楊勇和楊廣都要重。這其實也是楊廣鑑於自身成長所給予太子的鍛鍊的機會,要是太子連兵都不會帶,日後如何繼承大隋江山?又如何制約得那種桀驁不馴的將軍?

    聽完楊廣提出的整改方案,包括楊昭在內的所有人,全都不約而同把目光看向了楊集,認爲又是他所折騰出來的方案。

    迎着一雙雙看過來的眼睛,楊集心說關我卵事啊!不過他也知道自己臭名遠揚,哪怕出聲否認,想必也是沒有人相信。

    然後他也索性和大家一樣,擺出一副驚訝表情。

    事實上,楊集也蠻驚訝的,從今天早朝以及剛纔的表現來看,楊廣這些改革分明就是臨時起意的手筆,然而就在這個短短的時間之內,他竟然立刻拿出一個十分完善的方案,他這份心智和急智,着實是讓人佩服之極。當然了,楊廣也許早就有了這個打算,只不過缺乏的是一個宣佈的契機,而現在,顯然是正當其時。

    正如楊集所料,楊廣覺得單靠十二衛府遙指天下府兵是不夠的,而且「十二衛府」職權不太明確、各自掌控的軍府過多,這很不利皇權的穩定,於是決定正式把「十二衛府」增改爲「十六衛府」。而經過他這麼一改、一明確,那麼四府就正式從十二衛剖離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