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681章:死光了,朕也無所謂
    隨着吐谷渾戰事結束,大隋王朝已經通過了楊集的奏疏、議案,決定把高原上的甘泉、西海、河源三郡併入涼州,再以西海行臺省加以兼管這片新的國土。張須陀擔任行臺尚書令、麥鐵杖擔任行臺兵部尚書,行臺民部、刑部等官職皆由楊集推薦,對於這些令人眼紅的職務,朝廷各個政治派系自是爭執了許久。最後楊雄來了句“高原初平,戰亂未止,最好是由文武雙全的人去當官,若是被吐谷渾殘餘勢力反撲,也好及時應對。”

    聽了楊雄這句,所有人都不爭了。倒不是他們怕什麼“吐谷渾殘餘勢力”,而是怕楊集。

    一方面是涼州被楊集經營的滴水不漏,只要他在涼州一天,其他派系的力量就很難滲透進去,高原之上遠離中樞、道路和通訊皆不便,若他搞出一支“吐谷渾殘餘勢力”弄死其他派系派去的人,你讓他們找誰說理去?

    這種事聽起是很荒謬,可任何一個派系、任何一個世家門閥都幹過,最後一般都是找幾個替死鬼出來頂包,不了了之。既然他們自己幹過這種事無數次,自然也怕楊集對他們推薦上去的人來這麼一招。

    另一方面,楊集推薦的大小官員多數是皇族和外戚的優秀子弟,而不盡是衛王系,僅僅是這一點,就讓他博得兩大派的好感,甚至連楊廣也認爲楊集是培養皇家子弟,好讓他們日後成爲棟樑之材。這讓人如何去說楊集經營派系?而且吐谷渾貧瘠落後,環境惡劣,如果推薦上去的人沒有能力,是做不出什麼政績的。

    而且楊集現在已經不僅僅只是涼州牧,還是百官之首尚書令,而他的衛王系也因此跳出涼州,正式從地方派變成中樞一個強勢的新勢力。此時要是把楊集惹火了,他隨時都可以放下涼州,入朝來當尚書令。而皇帝甚至還說楊集不貪權之類的好話,畢竟他都“化實職爲虛職、以己爲質”了,你們還說他擁兵自重,那就相當不合理了。

    真要那般,整個朝堂被他弄得烏煙瘴氣也就罷了。關鍵是此人是條瘋狗,只要他逮住誰就往死裏挨,全然不按套路來;要是把他刺激慘了,他定然回來瞅準目標打。而其他說要一起打壓楊集的人,說是說得蠻好聽的,可暗地裏,還不是眼饞彼此屁股下的位子?真到楊集咬人的時候,不僅不會幫助,搞不好還會“陰戳戳”的遞刀子。

    此時各大派系都抱着“你先上我把風”的心思,導致現在沒有人敢像以前那樣旗幟鮮明、明刀明槍的刺激楊集了,似乎都打算玩陰的。

    朝堂這個巨大的變化,也算是各大派系正視楊集、正式把他當中樞一派來看待了,都認爲在沒有應對之策、有沒有人冒頭來打壓楊集前,最好先靜觀事態爲宜,免得得罪了那條瘋狗。

    人皆此心,所以哪怕彈劾楊集,也講究有理有據。然而這也是一個比較讓人無奈的地方,只因楊集沒有兄弟姐妹、兒子又小,本人也沒有什麼污點。

    你要是說他貪權吧?他能夠把涼州一切扔下不管,然後賴在京城死活不走,而且連朝都不上;至於中樞的實職,他只有一個右衛上將軍,可他從仁壽年間的右衛將軍、右衛大將軍,當到右衛上將軍的漫長期間,愣是連右衛官署大門都沒有登過一次。

    這樣的人,你說他貪權,還不如說他好色!但現在且不說是野心不死的高熲了,便是其他人也想嫁女,只要楊集鬆口,會有很多人樂滋滋的把女兒嫁過去當小妾,然而人家愣是跟楊廣一樣,在美色方面,過着“苦行僧”一般的日子。

    要說說楊集貪錢、說楊集貪污受賄,那還不如說他貪權好了。只因那條絲綢之路每天都能給他帶來難以想象的收入、老孃獨孤敏又是一個賺錢狂人,如果說這樣的人貪污,就連自己都不信,更別說是其他人了。

    而且大家之所以拼命想逼他離開涼州,爲的不就是絲綢之路的紅利嗎?但是此時此刻,大家都希望他留在涼州,只要他不來中樞當官那就“阿彌陀佛”了。若他入朝爲官,以楊廣對他不可理喻的信任,衛王系豈不是很快就遍佈天下?

    終而言之,此刻的楊集在各大派系眼中,就是一隻活生生的刺蝟,看似是破綻處處,可破綻前面都是刺,讓人無從下手;而別人無法下手,這個混蛋卻能用身上的那些刺來刺人。

    沒辦法,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老生常談,拿他的施政方案來說事了。

    大興宮安仁殿,處理如山一般的奏疏終於被楊廣批閱一空,拿起桌案茶盞“咕咚咕咚”喝了精光,這才舒坦了一些,雖然已經把一部分權力下放,交給議事堂商量着辦,可是大隋天下實在太大,各地每天都有很多大事需要他經手,如此一來,政務自然還有很多,況且馬上就要北巡了,事務比起往常,自然就多了很多。

    正打算去喫午膳,就看到楊安腳步匆匆的自外面小跑進來,他雙手捧着一份密封的密奏,向楊廣行禮道:“聖人,道王自青州發來密奏。”

    楊廣怔了一下,旋即大喜過望的上前“奪”過密奏。

    對於楊靜這個小老弟,楊廣也不乏關注,他知道楊靜這幾年滿青州找礦藏,見他沒有耽擱正事,確實又找到幾個小金礦,於是不但沒有說他不務正業,更根據他的請求,派出幾十名經驗豐富的匠師協助。

    就在幾天前,楊靜上奏說在東萊郡找到一個大金礦,但是黃金儲量無法估算、無法確認,對此頗爲期待。而今,他又密奏的形式給自己上奏,看來那小子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答案了。

    楊廣打開密奏迅速閱覽的楊廣面色振奮,只見奏疏上大致奏稟了青州東萊郡的金礦,楊靜和那些匠師一致認爲羅山金礦不是單一的金礦,它是一條沿着“萊州灣”分佈的大型金銀礦脈,經過衆人推算。

    這是一條儲量豐富的金銀礦藏,說是前所未有也不爲過,如果人力夠,每年冶煉出萬斤金銀都不再話下。當然不是說現在都能開採出這麼多,主要是要求朝廷先在東萊郡建立一個完善的“採金體系”,只有把整支線建立起來,產量纔會逐年增加。(隋斤和現在不同)

    簡而言之,就是投入大本錢、再求回報,其中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人力。

    “哈哈,賢籀奏疏上說,東萊礦藏儲量豐富,只要人力更得上,年產萬斤黃銀不在話下。”看到年產萬斤這個數據,楊廣已是心花怒放、眉飛色舞了起來。

    楊廣倒也知道開礦難,也知道不可能一下子挖掘、冶煉出這麼多金銀,可是隻要人力足夠,那麼很快就都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回報。

    至於楊靜所擔心的人力,那根本就不是事兒。只因楊集手上現在就有十萬多名俘虜、戰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