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551章:推官制,復國學
    “聖人,州郡縣制乃是大勢所趨,老臣並無異議。”蘇威這頭老狐狸,先是認同了楊廣的設想,接着又問道:“聖人,但不知州官、郡官品級如何?”

    蘇威之‘惑’,也是大家之所‘惑’!衆人聞言,都將目光看向了楊廣。

    “日後,州刺史皆是正三品!”楊廣微笑道:“郡官嘛!上郡太守,從四品上;中郡太守,從五品上;下郡太守,正六品上。”

    楊集聽了,暗道一聲果然。

    其他人雖然不像楊集有“外掛”,可也不傻,瞬息之間,便明白了楊廣改地方制的用意所在。

    然而,無人反對。

    一是皇帝主意已決,無從反對,反對也無效;二是他們不在乎品級決定的俸祿,他們在乎的是實實在在的權力,若是自家子弟從郡官升爲州官,手上的實權必將暴漲。而品級所決定的虛名和俸祿,又有誰會在意?又有哪家差這點俸祿?

    國策皆多是出自這些人之手,此事州郡縣制無人反對、官員品級也無人反對,算是定下來了。

    大綱已有,楊廣便讓這些中樞官員去完善了。而楊集這個‘地方官’,則是在衆人豔羨的目光,被留了下來。

    不知爲何,楊廣對於眼前這個傢伙,確實沒有懷疑之心,至於功高震主之類的顧慮,更是丁點兒都沒有。哪怕,這傢伙時不時給自己帶來麻煩,他也沒有真正生氣過。

    這種心情,一是建立在楊廣的強大無比自信、以及天下安定這個大前提之下,他覺得權勢濤天的楊諒都被他三下五除二的幹掉了,餘者,自然是概不足論;所以不管多少臣子建議設立監軍,他都置若罔聞,甚至嗤之以鼻,覺得那些杞人憂天的,根本就不知兵事的瞬間萬變,若是讓一個不知兵的去監督、掣肘軍中大將,大將怎麼可能打得贏?(注)

    二是他當上皇帝以後,所有人都畢恭畢敬、敬而遠之,敬畏代替了親近仰慕,從而使君臣關係越來越疏遠,而楊集卻能無視他的帝王身份,始終是用弟弟的心態,來面對他這個當兄長的。而他,自然十分珍惜這個唯一當他是“人”的人了。

    楊廣心底慨嘆一聲,哪怕他極力維護自己和舊部的關係,可他當上皇帝以後,君臣之間參雜了太多東西。與此相對,楊集未失赤子之心、對他始終如一,這就殊爲難得了。

    “金剛奴,對於科舉,你怎麼看?”科舉這事,楊廣幹得極不厚道,心中也是頗爲愧疚的,所以發佈之後,便沒有正式和楊集探討過。而今,時間已經過了許久,科舉又鬧得比較大,便主動談提此事。

    楊集說道:“科舉不是靈丹妙藥,名門高第之所以千年不衰,一是因爲他們傳承千年,手中有着寒門難以想象的的藏書、名師、財富,優越的條件可使族中子弟衣食無憂,一心授受教育。與之相對,寒門就算不愁喫穿,可藏書少、無名師指點,就算偶爾出現幾個大才,也不如專門培訓人才的名門望族多,寒門尚且如此,貧困潦倒的庶民百姓,就更難了。”

    “出自名門的官員現在反對,我認爲不過是一時恐慌而已,可他們一旦適應科舉、支持和參悟,他們能憑藉世深厚財富和文化傳統,佔盡優勢。”

    楊廣察覺到楊廣高明遠識,於是神色也變得認真起來,問道:“何以見得?”

    楊集說道:“先帝立國以後,每年都讓各州舉薦人才,前來京城考試,推薦上來雖然仍然以世家子弟、官宦子弟爲主,可其中也不乏傑出的優秀寒士。可是考出來的人,有幾個是寒士?而世家子弟又佔據了多少?”

    楊廣聞言默然,他是皇帝,對這點很清楚,無從反駁,過了半晌,皺眉道:“還有呢?”

    “二是名門高第子弟遍佈中樞各部司、地方官府,官員的任免權多數被他們掌控了,加上各級職務有限,他們又怎麼可能把有限的職務讓給無親無故的人?”

    楊廣垂眸沉思一會兒功夫,擡頭注視着楊集道:“所以,科舉毫無益處?”

    “那倒不至於,最少,寒士看到入仕的希望,有了學習的動力。”楊集說道。

    楊廣點了點頭,悵然道:“也就是說,近期的科舉,仍舊以名門子弟爲主了。”

    “這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寒門、平民百姓落後名門世家近千年歷史了,底子實在太過薄弱。朝廷要打破門閥對官場的壟斷,少說也要數十年之功。”楊集嘆息一聲,說道:“科舉既然開啓,那就不能停。雖然它不能讓太多寒士入仕,卻也能夠讓名門世家、各大政治勢力爲了一些職務打破頭。在這期間,朝廷要做的,就是廣建學校、教育人才、培養人才、儲備人才。”

    楊廣理解楊集的意思,不過還是問道:“你的意思是在整個天下恢復州學、縣學、鄉學?”

    楊堅在位期間,於全國各在舉辦州學、縣學、鄉學,但因爲天下士族沸騰,反對之聲此起彼伏,頗有與關隴貴族聯手抗衡之勢,出於政權平穩過度的考慮,被迫於開皇二十年廢國子學、四門學和全國的州縣鄉學,唯置太學。

    但他知道此舉是飲鴆止渴,於是等到楊集前去涼州上任,便又“偷偷摸摸”的慫恿楊集辦學,支持楊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使縣學、鄉學如雨後春筍一般在涼州冒頭。

    這些年來,雖然反對之聲不斷,可是長期的反對、支持辯論途中,支持涼州教育的正方越辯越佔上風、支持的人越來越多;勢之大,也使涼州教育從搖搖欲墜變成了穩如泰山;而反方,在道理上越來越站不住腳、越來越受寒士唾棄。

    有了這個成功的案例,楊廣覺得全面恢復州縣鄉學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正是!”楊集也覺得恢復地方教育的時機成熟了,他一字一頓的向楊廣說道:“有涼州的成功爲例,朝廷全面恢復教育已是水到渠成、大勢所趨。士族雖然會全面反對,可是這些人的反對,多是出於一己之私,不管你做什麼、做得有多好,他們爲了一己之利,照樣找出萬千理由來反對你。對於這小撮人,不作理會。”

    楊廣深以爲然,冷笑道:“言之極是,不管他們。”

    楊集所說的‘小撮人’自古以來就以自家利益爲上、毫無氣節可言。楊堅辦學的時候,反對的是他們;楊堅順他們心意,廢學;他們非但沒有安分下來,反而罵得更厲害了,甚至還在民間、士林之間興風作浪,硬生生給楊堅扣上不重儒、不重學、不施仁義的的帽子。

    如此一來,好處被他們全得了;而真正爲國做事、爲民着想的阿耶,卻被他們口誅筆伐,楊廣真是受夠了這些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