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520章:矛盾起,兄弟爭雄
    洛陽位於天下之心,楊廣之所以決定遷都於此:一是加強帝國南北的聯繫,增進帝國對於南北的控制;二是削弱關隴貴族對皇權的過度干涉;三是南糧北運,解決了文帝時期因爲糧食短缺所帶來糧食危機。當都城遷移於此,立馬成了連接東西南北的樞紐城市,各地客商往來於此,客流川流不息,繁榮的商貿令洛陽城繁華無比,平日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南方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通過通濟渠運集於此。

    爲了儲存北上的稅糧,楊廣在營建東都時,令宇文愷在宮城東、東城北建造含嘉倉。含嘉倉城東西約615米、南北725米,倉城中有糧窖300座,每口窖儲糧高達2600石,總容納量約有78萬石。此外,又在宮城東北角和西北角外,各有小型倉城一座,東隔城南北約275米,東西約520米;西隔城南北約275米,東西約180米。

    到了今年五月,楊廣又令在洛水入河的鞏縣東南處興建洛口倉,把從江南經大運河運來的糧食囤積於此。洛口倉在大運河新興的龐大水運網中,恰好成爲三岔口,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個糧倉按照宇文愷的設計,僅是倉城的城周就有二十餘里,裏面的糧窖計有三千口,每窖容納糧食八千石,此倉一旦竣工,那麼洛口倉可容納糧食約有2400萬石,誓必成爲帝國最大的糧倉。

    楊集一行人到了洛陽都城之外時,已是夕陽西下,西方的晚霞將天際映的一片通紅,城外的樹林似乎披上了一層薄薄的彩色輕紗。

    “大王,京城到了!”旁邊的宗羅睺指着前方的雄城,以一種震撼的口吻說道。

    楊集自然也看到了,他遠眺洛陽城外城牆,它猶如連綿不絕的長城那般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點綴其上的一座座城樓規模宏偉壯麗,在晚霞之下,更加顯得大氣壯麗、氣象萬千。

    隨着離洛陽城越來越近,楊集心中越來越震撼了,洛陽城城牆高足有五丈,頂寬十二米,比史上只有短垣的洛陽城無疑要完善完美得多。而且牆面用青磚條石包砌,厚重堅實、雄壯深厚。正南門建國門三門道過樑式建築結構,系以城門樓爲主體,兩側輔以一字型闕樓,其間以城垣相連接的建築羣箭樓、閘樓,巍峨凌空,氣勢雄渾、磅礴。

    城牆外又有寬達九十多尺護城河,護城河內碧波盪漾、輕舟點點……

    楊集被洛陽城宏偉的氣勢深深地震撼了。

    洛陽新城他還是第一次來,比之他所見過的最爲高大恢弘的大興城,尤要雄偉壯麗很多倍。

    “衛王,蕭相國奉聖命來迎接您了!”就在衆人歎爲觀止之際,頭戴官帽、身穿紫袍的蕭琮早已在護城河以南的官道等候多時;他身後的儀仗隊、禮部官員在楊集一行人露面後,一人上前宣告一聲。

    楊集知道蕭琮此刻代表的是朝廷、楊廣,當即準備縱身下馬,卻聽到那名禮部官員又宣了一聲,特許楊集着甲聽命。

    說是着甲聽命,其實就是不用楊集下馬接旨,以示此戰之榮耀。而其他人可沒這麼大面子,於是紛紛下馬。

    不過這樣的特立獨行,絕非楊集之所願,毫不猶豫的縱身下馬,然後帶着一干將領向穩如泰山的蕭琮走去。

    蕭琮向楊集遙行一禮,緩緩的從禮部官員手中的覆明黃綢盤子裏拿起了聖旨,臉上的笑容倏然一斂,肅然道:“衛王聽詔!”

    “末將在!”楊集躬身一禮。

    蕭琮開始宣讀旨意。

    “制曰……”蕭琮唸完‘制曰’二字,抑揚頓挫的唸了一段錦繡華章,才步入正題。

    正題內容也沒多少,就是代表朝廷、代表皇帝,宣讀有功將士的封賞標準。至於不能受官受爵的將領拿到什麼樣的賞賜,也一併當衆宣讀。

    楊集和衆將領旨謝恩以後,大軍再次啓程,朝着建國門走去。

    蕭琮帶着一衆禮部官員,也匯入大軍當中。

    一行人約行三裏,便踏過吊橋,正式進入洛陽城建國門大街。

    筆直的建國門大街又名天街,自正南門建國門延伸到皇城洛水南岸,整條大街寬有五十丈,街道和大興城的主街一樣分爲左中右三條大道,高出左右兩側的主官道有三十丈寬,是文武百官、信使、軍隊平日專用的通道,而平常百姓只能通過左右兩側各寬十丈的大道進入城中,且是左出右進,非常有秩序。

    此時的建國門大街兩側,一名名士兵筆直的站在街道的兩旁,百姓們站在左右兩側翹首以望,只因就在今天,楊集帶領凱旋之軍歸來。

    大軍在洛陽百姓的歡呼聲中,進了建國門;浩大的鐘鼓樂聲瞬間響徹在前方。

    循聲看去,就看到太子楊昭和一衆文武,在聲勢浩大的華麗儀仗隊之前,靜靜地等候大軍。

    楊集也不知楊廣搞什麼鬼,竟然再一次派人迎接自己,而且楊昭身爲西京留守,怎麼逗留在洛陽?

    不過此刻,諸多疑惑只能留在心中;到了近處,楊集無奈的帶着所有人再次下馬,一起走向前方的楊昭,向他拱手行禮。

    楊昭笑容和煦的受了楊集一禮,先是扶起了楊集,又反過來鞠躬再三,嘴裏說着什麼‘王叔此次北征,勞苦功高’云云。對於這種場面話,楊集也就面上應付了一下,公式化的說着什麼“託聖人洪福,我等才能取得如此勝利”等話。

    搞得後面站着的“涼二代”、“皇二代”們大眼瞪小眼;便是楊暕也不可思議的看着楊集,心說我們在前方浴血奮戰,所取得的戰果,與父親有何關係?

    和楊集客套完畢,楊昭走到恢復真面目的楊暕的面前時,臉上的笑容就有點僵硬了。

    楊昭知道父親在立儲之前,曾一度在自己和楊昭之間搖擺過,母親更是十分直接的偏向楊暕,只不過在關鍵時刻,楊暕屬官搶馬搶到了楊集身上,此事鬧到楊廣面前以後,楊暕以往的諸多不端品行也一一暴露了出來,這才使楊暕徹底失去上位的機會。

    然而這一次,父親竟然讓楊暕跟着楊集出征,固然,楊暕沒有什麼耀眼的表現,可通過楊集寄來信件來看,楊暕真的變了很多。如果楊暕紈絝氣一掃而空、後起發力,未必不會成爲第二個“晉王楊廣”。

    楊暕要是成爲了第二個“晉王”,恐怕會楊勇時期的比“晉王楊廣”更麻煩。只因父親楊廣雖然厲害,但成爲太子之前,一直遠離中樞、坐鎮於揚州,使他接觸不到許多中樞大臣,若不是祖父全力支持、全力打壓前太子勢力,大隋天下必將再生波折。

    如今,情況卻反着來了。

    他楊昭雖然是太子,但卻身兼西京留守之職,日後主要駐守於大興城;而楊暕這個次子如果沒有就藩的話,那他就會一直在東京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