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453章:大興紙貴
    楊集凱旋歸來,立刻在豳州州治抓捕刺史王世郎、在新平城抓捕軍官和官員、在豳州軍大營抓捕大量將領、接着又軍隊抓捕襄樂縣辛泰等縣官……種種消息就像是長了翅膀一般,三天時間便傳遍了豳州境,引起全境轟動。

    所謂外行看熱鬧,貪官污吏、軍中敗類被抓捕的消息,讓豳州百姓興奮異常,家家戶戶都在討論此事,一旦聽說有有官員被抓,立馬成爲百姓津津樂道之事,他們都在期盼朝廷給這些混蛋定罪殺人。至於軍中敗類,他們覺得與自己關係不大。

    內行卻在看門道,他們知道的使命是整頓軍隊,而楊集不僅抓捕大將軍豆盧寬、左將軍王升、右將軍梁宏,還有許多朗將、中郎將、校尉、旅帥、隊正,可見豳州軍出現了塌方式的腐敗。

    既然軍方反腐力度這麼大、豳州軍被抓了這麼多人,而軍隊所在的豳州官場,肯定也跟豆盧寬爲首的豳州軍敗類有關係,所以豳州官場的大崩塌,實則是楊集在豳州軍中反腐的後續之作。

    對於楊集跨軍反腐、越權抓官的做法,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豳州軍下這次清洗本身就在皇帝計劃之中,仁壽年間轟轟烈烈的大反腐,僅僅只是抓捕主犯,而主犯的黨羽仍舊逍遙法外,朝廷當時做得不夠狠,而這一次,皇帝正好藉助楊集整頓豳州軍的契機,繼續第二步清洗,將僥倖得脫的豳州官場罪犯一網打盡。

    另一種說法是王世郎地方官、豆盧寬等豳州軍大將坐收過路費,一旦過往商隊不交過路費,他們便通知早有勾結的橋山賊,讓橋山賊將這些不聽話的商隊殺光、搶光,事後將財物平分。

    衛王剿殺橋山賊後,得到了大量的罪證,所以對豳州軍軍方、豳州官府進行了全面的清洗;這種說法有依據,只因王世郎的家將就在橋山賊的巢穴之中被捕。

    此外,還有人在說王世郎、豆盧寬、橋山賊野心勃勃,他們打算在朝廷遷都之外起兵選擇,故而勾結在一起,狼狽爲奸。

    但不管是哪種說法,楊集都沒有時間站出來解釋。他穩住軍中局勢後,令楊慶率領一幫宗族子弟暫時執掌豳州軍,趙弘安和辛世傑、魚贊、唐世宗、蔣誠等將官從旁邊協助,空出來的校尉及以下將領,由本部士兵聯合推薦,校尉之上的將領,則是由楊廣派來的劉長恭、房崱等“皇家暗衛”悍將暫代。

    安排好後續之事,他便押解俘虜、犯官、大量罪證和賬目向大興城進發。

    正午時分,豳州軍大營之外,一千名左軍第五營“老弱”騎馬護衛着長長的囚車隊伍;沿着官道向南疾駛。這時,一名親兵飛奔至楊集之前,拱身道:“請大王吩咐!”

    楊集將一個厚厚的油布包遞給了他,說道:“裏面是涼州軍選兵的初級版本,剛剛有快馬從京城送來,你立即拿去給楊慶,讓他依法淘汰老弱、淬鍊精兵。你告訴他:只要他做得讓聖人和我滿意,這個豳州大將軍,多半是他。”

    “卑職遵命!”親兵接過油布包,轉身向軍營之內疾奔而去。

    楊集繼續前行。豳州軍中的害羣之馬已經被他一網打盡,基層小軍官又提了上來,軍隊日常可以有序運行,而將士們雖然比較混亂,可是從整體上說,是一個亂中有序的良好局面,譁變的可能等於零。

    豳州軍有着如此良好的基礎,正好是楊慶和衆多宗族子弟施展才華的舞臺;十天半月以後,他會回來檢驗成果,如果他們連這點“小事”都幹不好,那他也沒辦法了。

    雖然有點揠苗助長的嫌疑,但是對比他們父子,這幫兄弟、侄子、外甥、內侄、孫子、內侄孫算是幸福的了。

    如今,他需要押解一干罪犯趕去大興城,向楊廣陳述劉迦論背後主人以把柄掌控軍隊的險惡設想。

    他現在還不知道劉迦論背後的主人是誰,可是山寨中有那麼多錢糧物資,而這些物資都要經過豳州,然後運到山上,他不信王世郎、豆盧寬毫無所知,更不信他們不知是哪個商隊運上去的。

    只不過現在重要的是,先把證人安全送到京城,之後纔好一一調查,若是過早暴露出來,無事無益

    。。。。。。。。。。。

    與此同時,東市筆行文翰軒外的大廣場上,人頭攢動,盡是一些身穿白色士子服、頭戴白色方巾的士子,此外還有許許多多身穿青衣的權貴奴僕。

    卻是文翰軒刊行一部由衛王所“著”的《三國演義》書籍;之所以造成這麼大轟動,不是別人,而是大隋皇帝楊廣。

    楊廣喜歡讀書之事,在世家門閥、達官貴人圈子中,是公開的祕密,他也不知是發了什麼神經,竟然在十天前的朝會上說起了《三國演義》。

    那天正好是禮儀性質的朔望朝參,這種朝參要擺薰爐、設香案,然後在監察御史的帶領下,文武按品級於大興殿就位,等大家準備好了,皇帝這纔出坐御座,羣官在典儀唱贊下行再拜之禮,九品以上職事官、虛職官,只要在京,必須要出席。

    由於這種朝會不談公事,楊廣便談教育、談讀書的重要性,最後向大家推薦了楊集“寫”的《三國演義》。

    經過幾天時間的醞釀,這本書未印先火,先是官員們口口相傳,而後傳入了國子監、平康坊青樓,接着便是全城皆知。

    有了楊廣帶起的火熱勢頭,獨孤敏這個大奸商便讓她的作坊印刷《三國演義》,第一冊售賣出去後,口碑一下子就發酵開來。

    官員人手一本,且不多說了。而不差錢的士子們先是互相傳閱,但又嫌不過癮,就帶上錢,徇着封底的東市筆行文翰印鑑字樣,按圖索驥,來到書店中買書。買了第一冊,又買第二冊。

    《臨江仙》一詞,以及什麼桃園三結義、孟德獻刀、三英戰呂布等等故事,更是在京城文壇、國子學、青樓酒肆之中廣爲流傳,人們盡皆津津樂道。

    隨着時間的流逝,《三國演義》的熱度也從“高層”慢慢向凡俗,以肉眼可見的迅速向市井百姓下沉。

    “諸位、諸位!請有序排隊。”文翰軒門前廣場,幾名從王府調來幫忙的僕從笑呵呵招呼衆多顧客。

    門前的書棚之中,擺着數萬冊書籍,除了《三國演義》第三冊以外,還有《易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等十三經,《楚辭》、《漢賦》、《三曹詩文集》、《遊記》……

    掌櫃站在臺階前,打眼看着外間如火如荼的銷售盛況,蒼老的臉溢滿笑容,這樣的銷售熱潮已經維持幾天時間了,前天《三國演義》第二冊一經發售,這些顧客就像瘋了一般,他們除了購買《三國演義》第二冊,還會買些考試需要的書籍,於是他今天便把庫存中的書籍一律搬了出來,希望這些人潮順帶把庫存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