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372章:禍水東引
    第三天下午,啓民可汗帶着四萬精銳之師策馬走在草原之上,只見眼前一個規模極大的部落已被徹底摧毀,人畜皆被殺死,一些固定帳篷用的木樁還在冒着縷縷青煙。地面上的一些燒焦了的屍體還保持着戰鬥的姿勢;一些屍體手握刀柄、刀刃拔出了一半,便死在了地上。

    啓民可汗看得出來,他們生前經過一場慘烈戰鬥,只要來犯之敵來得太過突然、殺得太過猛烈,導致這個突厥部落最終被屠殺一空。

    跟着啓民可汗的突厥士兵看着這些族人的慘狀,莫不是感到憤怒,還有一種深深的無奈、無力感。

    他們以前南侵的時候,隋朝大臣常說突厥士兵來去如風,找不着抓不住,如果去的士兵少了,是給突厥送人頭;如果去得多了,突厥人利用騎兵的機動力逃得無影無蹤。道理是沒有錯,但是隋朝邊民有城池、塢堡避難,有城牆、有攔馬牆來防禦他們。

    可是隋軍士兵一旦走出城池,用這種一擊即走的辦法反過來對付他們時,他們卻沒有躲避兵災的藏身之處,只能無奈的挨宰。更令他們頭疼的是隋軍士兵紀行嚴明,看不上他們那點價值不高的財富,他們除了就地補給之外,什麼東西都沒有帶走,使他們可以繼續輕裝上陣、繼續輕鬆的去殺下一個部落。

    眼前這個部落,是他們所遇到的第十七個了,被他們甩在後面的那些小部落更慘,隋軍士兵殺完人後、再殺牲口,之後把牲口的屍體一把大火燒了,只留下人的屍體給他們處理。而這個大部落由於人口多,隋軍所耗時間比較多,而且他們顯然也是知道了大軍即將到來的消息,所以走得比較倉促,這便使一些還沒有被大火蔓延的牲口屍體,可以成爲大軍的軍糧。

    啓民可汗策馬行走在變成一片焦土的部落,觸目皆是慘死的屍體,而他眸子裏怒火也越來越盛。

    他已經盡力去周旋了,甚至爲了打消楊集的殺戮之旅,他一方面讓使者帶着重禮去大興城拜見楊廣,向楊廣說明他啓民是大隋王朝最忠誠的奴僕,他們之所以進軍大湖區,並非是要與隋朝爲敵,而是準備幫助楊集打慕容卑,最終的爆發的戰爭是一場天大誤會。另一方面,他又派人去見東方各個邊州的隋軍主將,作出解釋的同時,還希望他們聽候隋朝皇帝的命令,千萬不要讓誤會進一步擴大。

    然而該死的楊集,非但沒有止兵的念頭,反而趁着四周青壯前去協助阿史那俟利弗設守城之際,派出偏師來攻打這些兵力空虛的部落,真是可惡可恨之極。

    啓民可汗現在很懷疑,楊集之所以沒有一直吊着阿史那俟利弗設打,卻始終未曾將他一口吞下,目的就是讓他把各部青壯調走,然後派出偏師,輕鬆的把一個個兵力空虛的部落連根拔起;而他本人則率領主力大軍,專門對付阿史那俟利弗設集結起來的軍隊。但是仗打到了這步田地,阿史那俟利弗設不能不調兵遣將、不能不按照楊集的套路來打,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大汗!”一名百夫長策馬而來,大聲說道:“我們的斥候找到了幾名倖存牧民,據他們說,這支隋軍約有兩萬人。”

    “大汗,看來隋朝這位衛王,已經被連番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敢在大草原分兵,我看他簡直是活得不耐煩了。”一名腦門泛光、雙耳戴環的大將大聲說道:“我們可以先將這支偏師殲滅,然後集中全力去對付楊集。”

    “不錯!”另一名大將眼中閃爍着怒火與殺意,亦是大聲附和道:“只要東方的隋軍不插手,我們僅僅以現在的兵力,便能戰勝楊集,更何況他現在兵分多路,我們完全逐個擊破。”

    “大汗雄才大略,比步迦老狗、泥撅處羅可汗、射匱可汗強得太多了,只要你扛起抗隋大旗。飽受隋朝欺凌的東西突厥一定尊大汗爲天下共主。”

    一路上見到的慘狀、一路上的壓抑,終於引起了突厥衆將的同仇敵愾之心,他們紛紛叫嚷着,誓要將楊集一舉殲滅。

    啓民可汗聽到最後這一番話,眼中的嚮往之情一閃而沒,他想了想,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話是這麼說,但楊集不僅僅是一個人、隋朝也不僅僅只有一個涼州,他的背後是楊廣、是遼闊而富饒的大隋王朝。他若敗了,楊廣定然派大軍北上,到時候,我們又如何應對得了?”

    單是一個楊集、一個涼州,東突厥就如此喫力,若是啓民可汗把這局部衝突,演變成兩國的全面戰爭,他們東突厥毫無勝算,必死無疑。

    一名大將雙目赤紅的怒喝道:“我們突厥也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若是我們不打,難道就乖乖的當隋朝的狗?”

    “我也不想這樣,所以讓俟利弗設西進,然而隋朝太強大了,實非我們能敵。我們實力不如人,就得認。若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會有更多勇士死、會有更多無辜的子民死。最終,我們突厥將如匈奴、烏桓、柔然一般,消失在草原之上。”啓民可汗瞬間爆發出來的磅礴怒意把衆將震住了,漸顯老邁的啓民可汗就像是一頭餓瘋了的野狼,逼迫得衆將不敢與他對視,他掃了諸將一眼,語氣稍微緩和了一些:“隋朝雖強,可草原不適合他們生存,他們看不上草原、對草原的野心也不大,只要我們認輸稱臣,他們就不會主動進攻。但是其他部族則不一樣了。”

    他重重一揮手中馬鞭,指着遙遠的東方說道:“這些年來,南北室韋趁我們與隋朝作戰、趁我們內亂,年年往西邊擴張。遠處的高句麗更不是什麼好鳥,他們不敢與隋朝爲敵,便全力支持奚、霫、契丹北上,與我們突厥爭奪肥沃的草場。要是我們繼續和隋朝爲敵,東部草原定然淪爲他人的國土。所以我們首要之敵,是東方各部,而不是隋朝。”

    話說到這裏,啓民可汗心中生起了濃濃的悔恨之情,他要是沒有盲目自大,東突厥也不會淪落到今天這一步。

    他當初就不該和楊集爭奔大湖區,而是應該揮師東進,先將各自爲政的南北室韋、奚族、霫族、契丹一一臣服,然後再休養生息幾年,到時候再與隋朝作戰亦不遲。

    然而事已至此,他說什麼都晚了。

    衆將沉默了許久,一人壯着膽子問道:“大汗,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怎麼辦?還能怎麼辦?”啓民可汗盯着這名大將,一字一頓的說話:“我現在只希望儘快和隋朝講和,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也不妨。只要與隋朝講和了,我們便可調頭東進,將東方各部一一打退、打服。我們在這裏損失,就從他們身上一一的找回來。”

    柿子揀軟的捏,他也會。

    當然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的錯誤決策,已經使東突厥內部充滿了不滿的聲音,一些鐵勒部落已經開始陽奉陰違了,所以他必須用一場場勝利,扶正他的權威和聲望,同時也要讓大家看到發財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