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 第339章:揮師北上
    索登以及索氏幾名主犯人頭被高高掛在敦煌正南門,在雨幕中顯得格外猙獰,但卻嚇不住圍觀的百姓,尤其讓百姓感恩戴德的是,官府不但把抄家所得的財物、地契、房產、田產羅列出來,而且一半財產,的的確確歸還了苦主。

    隨着索登伏誅、張定煌被俘,昔日在敦煌街頭耀武揚威、高高在上的張索二氏子弟,一夜之間便淪落了街頭,但卻沒有人可憐他們、同情他們,張索二氏平日仗勢欺人、草芥人命,本就不得人心,能有今日,多數百姓都會說上一聲活該。

    在這種時候,就算是敦煌其他世家豪強也在夾着尾巴做人,他們之中不缺乏聰明人,對於官府的打算,他們已經看出來了:無非就是挑起百姓和世家豪強之間的矛盾,這樣不但使官府贏得民心,還能一舉脫離地方豪強治地方的樊籠,讓瓜州如同新建的西州、庭州、伊州一般,讓世家不再擁有絕對的掌控權和支配權。

    官府卻可以從民心上一步一步的站穩腳跟,建立起官府的公信力,同時削弱他們對民間的影響,將民心牢牢的掌控在官府手中,只要完成了這一步,那麼接下來,恐怕官府就是把許多陳年舊案拿出來審理,進一步消弱他們的名聲、影響力,爲徹底剷除他們打造堅實的民心基礎。

    當然,也可以在官府沒有找到他們之前離開,可惜的是,之前或許可以,但如今不用官府刻意安排,以往受他們盤剝的那些百姓都自發的盯着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一些被迫爲奴的家丁、婢女都生出了別樣的心思,相信只要他們一動,這些人便會第一時間報官,說他們畏罪潛逃。

    蕭瑀建在州府前的大棚子幾乎都被擠爆了,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百姓前來“上訪”,這正如蕭瑀之前所料那般,有了索登和張定煌先例在前,緊接着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哪怕刑曹官員也不少,哪怕蕭瑀才思敏捷、經驗豐富,但是一樁接着一樁的案子讓他休息的餘地都沒有。

    這種感覺、當今局勢,讓蕭瑀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王莽,但是楊廣所支持的楊集,並不是王莽那樣,想到什麼、就把什麼推廣到全國,而是先從涼州中的某一州一點點的推廣,很小心、也很穩,加上涼州世家凋零,而西州、庭州、伊州、鄯善和且末甚至連漢家豪強都沒有,原先的異族部落統統在戰爭中被抹平了,這無疑是給楊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改革環境。

    更重要的是,楊集採用的各種政令絕非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也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在舊制這個骨架上,充分發揮想象力,最終形成一套‘源於舊制卻超過舊制’的新制,幾乎每一道‘新政令’,都有舊例的影子,正因爲沒有完全脫離現實、卻又利國利民,所以各州各縣推廣之時,並沒有在民間產生什麼動盪,很快就適應了下來。

    在此基礎上,再以律法爲準繩:一方面是允許百姓投訴貪官污吏的同時,卻不准他們誣告,若敢誣告,他們同樣會受到相應的懲罰,確保了官場不出現人人自危的動盪。另一方面又用御曹來監督官府,而御曹,同樣受到官府和百姓的監督,如此一環套着一環、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互制,但任何一環,都不會脫離楊集的掌控而獨立於外。

    如今隨着一個個大戶人家落馬、大量田產和錢糧被分到了百姓手中,州牧楊集的名聲不斷地暴漲。

    不錯,就是暴漲。

    這不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名聲,而是實實在在、真心誠意的擁護。

    現在,誰要是敢在敦煌大街上說楊集、說官府一句壞話,保管下一刻被送到蕭瑀辦公之處,給他添亂子。

    “轟隆隆~”天際忽然響起陣陣春雷聲,在一陣壓抑的沉悶之後,天地間開始下起了豆大的雨點。前來告狀的百姓紛紛去避雨了。

    他們的暫時離開,總算讓人頭涌動的刑曹公辦大棚得到了清靜。蕭瑀在處理完一宗案子之後,看了看門外露出光芒的天空,默默的說了句:這天,好像要變了!

    。。。。。。。。

    在大隋和北方各部各族的邊界線中,從遼東延綿數千裏後,截此於大隋西北的庭州,如果說邊界線是條直線,那麼涼州就佔了三分之一,如果按現實的曲線來算,則是佔了五分之二左右。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涼州州牧府治下十四個州中,除了會州、蘭州、河州屬於腹心地帶之外,餘者皆與異族接壤。若是再考慮到會州、蘭州、河州遠離涼州州牧府、交通運輸等因素,那麼涼州的戰略縱深幾乎等於零。

    出於以上這個現實原因,以及河西走廊養馬場需要保護,所以楊集哪怕養軍二十六萬,也不受朝中重臣攻訐,但就是擁有這麼多的軍隊,楊集仍然感到兵力捉襟見肘。

    楊集鑑於兵力上的不足,不惜發動了北伐慕容卑的戰爭,如果此役輕鬆打贏,將會獲得三大好處:首先是可以讓慕容卑的軍隊來補充自己的兵力,用來與吐谷渾作戰;其次是狠狠地震懾野心勃勃、企圖西擴的啓民可汗,使其不敢在自己南下作戰之時,南下西進;三是可以將大隋勢力引入大湖區,即便只是對其進行軍事統治,卻也可時刻威脅啓民、薛延陀。

    楊集這次北伐,原打算帶兵三萬,可計劃不如變化,他是出征之前,忽然收到了一條十分重要的情報:也不知是啓民可汗方面統治統一後的東/突厥、準備遠離大隋這頭猛虎,還是準備進軍大湖區,他任命次子阿史那·俟利弗設爲莫賀咄設(軍事統帥),坐鎮突厥北汗庭(燕然山或於都斤山)。而阿史那·俟利弗設得到任命後,便將生活在隋、突邊境的大小部落一一收攏,然後聲勢浩大的北移,他自己擁有三萬精兵,如果加上突厥北牙帳一萬駐軍,以及各部大量青壯,少說十萬可戰之士。

    正是這條突如其來、卻十分重要的軍情,使楊集不得不將北伐軍擴爲四萬人。畢竟突厥北汗庭所在地,既可南下甘州,也可西進大湖區,同時還是楊集深入大湖區、撤軍的關鍵點,如果在他退回甘州之際,阿史那·俟利弗設忽然襲擊隋軍、或是斷了隋軍的退路,他的軍隊恐怕應付不過來。

    在增兵一萬同時,令治下的涼州刺史、行軍總管柳武建率軍涼突之交的休屠澤,向東北方的突厥南汗庭施加壓力;同時請靈州總管趙才率軍北上靈州懷遠縣,從側翼護衛柳武建,並威懾南汗庭。(注:白城是長孫晟當初奉楊堅之命,爲啓民所建的棲息之地,這也是突厥南汗庭。)

    安排好一切,楊集便從甘州張掖向西北行軍,他帶着沿弱水一路北行,行走數百里後便抵達居延澤,再繞過居延澤向向北行走,便是作爲大隋王朝和北方各部族邊界線的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