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304章:楊廣高光時刻
    “郎君離開涼州四個月之久,事情積了不少吧?”次日清晨,楊集坐在銅鏡前,蕭穎細心的給丈夫梳頭,一雙美眸盡是心疼之色。

    丈夫昨晚深夜回來,便在書房裏處理了許多與涼州有關的公務,等她醒來,才發現他爬在書案上睡着了,火盆的火也熄滅了,整個屋子一片冰冷。這可把蕭穎擔心壞了,連忙備了薑湯、浴湯,讓他暖暖身子。

    “嗯!”楊集閉目假寐,懶洋洋的說道:“涼州自我上任以後,一直在折騰、一直在折騰;一邊是打仗、一邊是建設,一邊是安頓羌人、一邊是接納新民、一邊又在搞奴隸貿易,這就導致糧食從來沒有自經自足過,每年都要朝廷補給。我估計,涼州正有一大堆頭疼的事情在等着我去解決呢!說實話,我真的不想在京城逗留了。”

    不知不覺間,楊集從懶懶散散的紈絝,變成了一名合格的官吏、適應了涼州牧的角色,爲自己治下的軍民擔心、爲四周的外敵而憂心……雖然每天嚷着要恢復自由、要恢復無憂無慮的瀟灑日子,可心中卻恨不得立刻回張掖主持。然而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便是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那就辭了武舉總監察、主考官好了,畢竟你的職責是在涼州,而不是京城。”蕭穎柔聲勸道。

    楊集苦笑一聲,嘆息道:“我倒是想辭了京城的一切職務,可是從大局上說、從長遠上說,武舉遠比眼前的涼州重要。聖人能放人嗎?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蕭穎貝齒輕輕咬了咬薄嫩紅潤的下脣,嫣然一笑道:“沒辦法,誰讓我家郎君這麼出色呢!這或許就是郎君說的能力越大、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這話,讓楊集不由得意了起來,理所當然的點了點頭:“這倒也是!”

    蕭穎看着銅鏡中丈夫那得意的模樣,一雙眼睛漸漸彎成了月牙兒,她想了想,又說道:“郎君,我聽說今天早朝取消了,聖人命三省六部、十一寺卿、御史大夫、左右武衛大將軍至千秋殿舉辦小朝會。”

    一聽楊廣召集的這些官員居然囊括整個中樞的大佬,武也有文也有,而且彼此間沒有什麼關聯,楊集不由一呆,張開雙眼注視着鏡中蕭穎,疑惑的問道:“這些衙門有文、有武、有民政、有司法,彼此之間全無干系,怎麼忽然把這些人召集到一起?最近有什麼事是需要這些衙門聯手去做的麼?”

    蕭穎搖了搖頭:“卻是不知?”

    楊集想了許久,一個念頭電光石火般掠過他的心頭,說道:“聖人心意己定,是要加快遷都進程了。”

    蕭穎聽得懵懵懂懂的,還是沒想出這件事跟加快遷都能有什麼關係,楊集便跟她解釋了一番:“遷都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教、醫療、建設、運輸、監督等方方面面不說,還要努力說服那些利益在關中,不願遷去洛陽的王公大臣、世家貴族,牽涉的事情實在是太廣了,不是說遷就能遷。”

    “最穩妥的辦法應該是通過廷議,再用舉國之力來安排下去。如果放在武舉之前,聖人估計是按步就班的去做。可是去年發生了仁壽宮變、楊諒造反兩大事件,這便促使聖人離開關中之心更加堅定。他利用楊諒造反一案,逼迫關中大臣同意遷都,可是這種辦法終究不是堂堂正正、大開大闔的王道,而是耍了心眼的詭道。”

    “目的雖然是達成了,但這並不是皇帝乾綱獨斷,而是因爲因爲他沒有把握左右所有人的意見的能力,纔來這麼一個既定事實,叫人無從阻攔。而今,又辦了一個針對性十足的武舉,使聖人與關中權貴的矛盾進一步加劇,這樣又使聖人不安全感更加濃烈,於是便打算加快建都、遷都進程。”

    其實遷都和普通人搬家一樣,只是規模大小、需要考慮方面多少不同而已。

    一戶人家要搬新家,要先把新家建好、裝修好、打掃好,接着是要考慮搬重物的道路是否暢通,新家周圍是否有菜場、醫館等配套設施。

    而遷都基本上是同一個道理,可是洛陽如今還是一片田地、荒地、小村莊,朝廷一旦遷都,至少有幾十多萬軍民跟着去洛陽定居,這便使出現了搬家道路能不通、房子夠不夠、糧道暢不暢通、喫飯問題能不能解決等等問題。若是事先沒有一個周詳的計劃、並一一解決好,到時候,洛陽非出大亂子不可。

    至於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便是三省六部、御史臺、十一寺的責任了。而遷都,調動軍隊是必然之事,所以便加了左右武衛大將軍。

    蕭穎沉吟半晌,便領會了丈夫的意思,她憂心忡忡的說道:“一旦新都城建好,遷去洛陽的官員、軍隊和家眷、奴僕至少有十多萬人,而世家大族、大商人、士子等人羣也要跟着去洛陽,洛陽實際一下就增加了幾十萬人。住宅可以將就,但是喫飯可不能將就了。面對這忽然涌去的幾十萬人口,狹小的河洛平原養得起嗎?”

    “養不起!”楊集想了想,苦笑道:“養不起,那就從洛陽修條運河到南方,縮短南糧北運的行程和成本。”

    楊堅從漢長安城遷來大興城,是因爲同樣是在雍州進行,喫飽問題影響不大,故而風平浪靜就過去了。但是這一回,卻是要去另外一個地方,這搬去的幾十萬人口之中,幾乎都是花錢買糧喫的羣體,而不是有田的地的農民,若是糧食不夠這些人喫,那怎麼能行?.七

    面對這忽然增加的幾十萬嗷嗷待哺的洛陽新民,朝廷不修運力最強、速度最快的運河來解決,還能怎麼辦?

    經過這麼一梳理,楊集總算是明白史上的楊廣爲何急匆匆的將大運河上馬了;恐怕便是因爲發現喫飯問題成爲迫在眉睫之事,所以逼得楊廣把大運河這項大工程倉促上馬。

    如果事先準備妥當,有條不紊安排工程,也許不會出現史上的大死傷。

    “這遷都真的是一發而全身啊!一旦動了,便一發不可收拾了,有些配套的東西,想不幹都不行了。”楊集對蕭穎說道:“我也去聽聽。”

    說着,便站了起來,扯起衣架上的朝服便往身上套。

    。。。。。。。。。。

    千秋殿是中華殿的次殿,位於中華殿以西,數十根數人合抱的大圓柱矗立在大殿之內,撐起了一座可以容納千多人的宏偉大殿,人數不多的日常朝參幾乎都是在這裏舉行。

    每天都要舉行的日常朝參並不隆重、人數也不多,更沒有什麼敲鑼打鼓的儀式,參與朝會的人以親王和三師三公、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祕書省、御史臺、尚書六部、諸寺監爲主,大家按照品階站列,最前排則是各部主官,也是每天朝會的發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