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244章:一名將軍的選擇
    大隋王朝和吐谷渾的對峙點,主要分爲七個;而吐谷渾現有的軍隊,也主要分佈在這七個對峙點之上,他們除了西部的鄯善、當金山口以外,青海湖以東還有四個,分別對應隋朝的洮州、廓州、鄯州。

    但是與這六個對峙點比起來,位於車我真山的中部對峙點尤爲關鍵:一方面是山的對面是甘州,隋軍可以沿着弱水上游的復袁水源源不斷登上祁連山,只要過了分水嶺,便能殺向吐谷渾最爲重要的青海湖地帶;另一方面是分水嶺以南的這一邊地勢平坦,屬於易攻難守的地帶,如果隋軍在車我真山和大通山之間的高山平原立足,往東可以殺入青海湖區,往西可以殺向當金山口,即便隨軍立足之後按兵不動,也能再次把吐谷渾分爲首尾不能兼顧的東西二部。

    鑑於這個對峙點的戰略價值,以及分水嶺的高地被隋朝搶先佔領,慕容伏允派遣心腹大將拓跋木彌統兵五萬,駐守在祁連山、車我真山、大通山交匯處,以防隋軍大舉南下。

    主將拓跋木彌是個五十多歲的羌人,他曾在開皇年間請求內附大隋,但是當時的大隋正處於與突厥汗國交戰的關鍵時期,而內附的拓跋寧叢又剛剛反隋不久,楊堅擔心拓跋木彌在大隋與突厥交戰之時,在大隋境內作亂,便拒絕了拓跋木彌的歸化之請。就在他無處可去、又怕遭到清算之際,慕容伏允遣慕容孝雋將他招降了,如今他也享受到了政變的紅利,成爲了吐谷渾一名大名王。

    他的大營位於一個名叫祁連原的高山草甸區,這裏也就是後世的祁連縣一部分。境內大小河流足有三百餘條,其中由自西向東的弱水、自東向西的八寶河這裏互相對衝之後,然後形成一條折道向北方的河道,直接進入了甘州,如果從這裏南下,則可進入吐谷渾核心地區青海湖區。

    所以祁連原的戰略位置對於大隋王朝和吐谷渾而言,都是異常的重要,昔日吐谷渾掠奪河西走廊之時,他們那些扮作馬賊的士兵多數由此北上,只要越過南山,便是豁然開朗的河西走廊甘州段了。

    拓跋木彌統率的五萬大軍之中,有兩萬是他的部落子民,另外三萬是從青海湖區帶來的牧民。

    對峙至今,這支大軍每天都消耗無數糧草,好在祁連原每年夏天有大量冰雪融水灌溉,使草甸之上一碧萬頃,綠油油的草場倒也能夠滿足戰馬之需,而且祁連原也能種植莊稼,產出的青稞倒也能夠解決一部分軍糧,再加上慕容伏允採取了先軍政策、努力滿足軍隊需求,所以拓跋木彌倒也不用擔心糧草的問題。

    但不可能事事都那麼完美,儘管糧食方面能穩住軍心,但是慕容伏允遵照“和約”要求,不僅宣佈放棄鄯善和且末,而且還說鄯善和且末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領土,吐谷渾如今只是物歸原主。當這消息傳到祁連原,立即引起士兵的一片譁然,士氣低落也就無法避免了,甚至昨天還出現了逃兵。

    雖然逃兵被抓回來斬首示衆,也暫時震懾了蠢蠢欲動的士兵,但是拓跋木彌知道威懾只能起到一時之效,問題的關鍵還是出現在慕容伏允身上。

    在這之前,全軍士兵被各級將領連哄帶騙,一致認爲隋朝是一個異常兇殘的王朝,只要隋軍過處,便會寸草不生,所以大家爲了自己、爲了家人,都做好了爲國捐軀的準備。然而就在大家精神抖擻、嚴防死守之際,他們的大可汗卻忽然來了這麼沒骨氣的一招,導致大家一下子就萎了、氣勢和士氣也泄了。

    慕容伏允這一招引起的效果,就像是一個千年老光棍好不容易盼到洞房花燭夜,結果新娘卻來了月事一般。現在別說是普通將士了,便是連拓跋木彌都茫然不知所措,根本不知自己努力算什麼,更不知繼續與隋軍對峙到底有什麼意義。

    大帳之內,拓跋木彌正負手來回踱步,就在剛纔,他收到了來自伏俟城的敕令,慕容伏允命他退後五十里,然後分出兩萬士兵前往當金山口,協助慕容孝雋將慕容兆迎回腹地,之後再由慕容孝雋坐鎮當金山口,防禦鄯善隋軍。

    放棄對峙、分兵西進,對拓跋木彌來說,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拓跋木彌卻擔心這支軍隊不能擔起防禦隋軍的重任,士兵現在之所以還能勉強保持穩定,就是因爲大家都認爲不用打仗了,很快就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如果自己讓一部分士兵繼續與隋軍對峙、一部分派去遙遠的當金山口,那就是失信于軍了,大家在極度失望和不滿之下,很有可能由此生亂。可是除了儘快退兵、分兵之外,他似乎沒有第三條路可走了。

    就在拓跋木彌苦苦思索之時,大將封細夏言在旁邊說道:“大名王,天柱王幾天前剛從祁連原返回王城,之後就有了大汗這些命令,我認爲他已經和隋朝達成了某些協議,不然的話,豈能說退就退?”

    “那你以爲我們應當如何?”拓跋木彌在慕容邕回來之時,就與他詳談過,自然比手下衆將多一些內幕消息,但是慕容伏允接下來的表現着實是太軟弱、太令人猝不及防了,難道就不能等到慕容兆撤回再宣佈嗎?

    “將士們的低落情緒、萎靡士兵,很大程度上是前途不明、形勢不明造成的,我認爲越拖下來,形勢對我們越不利。所以當務之急是依敕令後退五十里。”封細夏言先是說了自己的主張,接着勸道:“這一撤,雖然會讓部分士兵感到失望,但同時也讓更多士兵目標明確、獲得安全感。我們到了目的地以後,再把那些士氣不高、軍心不穩的士兵剔除給慕容孝雋,剩下的士兵必然是精銳之師。兵力雖然足足減少兩萬,可戰力反而得到增強了。”

    “大名王,我贊同封細將軍之議。”另一名大將拓跋祖也說道:“現在打和不打由隋朝說了算,甚至什麼時候打、怎麼打,也由隋朝說了算。正是這種未知的恐懼和威壓,令我軍士兵心絃繃緊、惶恐不安,所以當大可汗的敕令一到,大家如釋重負,人人都想離開這個讓人壓抑的地方。用隋人的話來說:大可汗‘撤退五十里’的敕令就是大勢,一旦我們違背了這個大勢,逃兵肯定會與日俱增。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最好還是順勢撤退五十里。”

    拓跋木彌聽到這裏,便將目光看向了心腹愛將,見到拓跋祖似乎意猶未盡,便示意道:“你接着說。”

    “是!”拓跋祖行了一禮,又說道:“只要我們一動,隋軍肯定也跟着動。如果他們撤退或是按兵不動,說明隋朝確實有和解之意;如果隋軍佔領祁連原,說明隋朝一心求戰、並不存在和解之意。前者,自然是好事。隋軍要是選擇了後者,局勢就會變得十分明朗起來,不但打消了大可汗僥倖之心,也能堅定全國上下的作戰意志。而且因爲隋朝背信棄義、違背承諾在先,將士們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表現出來的作戰意志、軍心和士氣必然更甚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