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019章:獨木不林
    隋朝早朝分作三種,第一種是每年元日舉辦的大朝會,參與者除了公卿將相大小百官及地方各州長吏以外,諸族酋長、使臣均奉貢進表拜賀;第二種是每月初一、十五舉辦的朔望朝會,凡在京九品以上官員都要朝見皇帝;第三種則是每天必有的朝會,五品以上的官員纔有資格出席,一般不講排場,是真正的行政日。

    只是隋朝的朝會比較寬鬆,雖無武將不得干政之說,卻也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概念,由於早朝以政務爲主,所以每天必有的常參,武將可去可不去。但是大朝會、朔望朝則是非去不可;而像楊集這種喫乾飯的人,甚至連朔望朝都可以不去,只需參與一年一次的大朝會即可。

    因爲今天是朔望朝參,所以禮節上比常參要隆重一點,大小官員先排隊去中華殿西上閣參拜歷代先賢,然後纔在監察御史的安排下,依品級列隊,依次脫去外靴,穿着類似襪子的內鞋入殿。

    從西漢到大隋,人們習慣於跪坐,所以在上朝、祭祀和赴宴時都要“脫履”,以免踩髒地上的地毯,至於裏面的小鞋子和襪子卻是可以穿的。唯有大功臣才被特許穿鞋入殿,當然類似董卓、曹操這種把持朝政的權臣也是可以的。

    走進大殿,身穿玄衣纁裳、冠冕俱全的楊堅斜跨寶劍,高坐在龍椅之上,這位馬上皇帝長得眼精目靈、額角寬廣,雖已年過花甲,但依然氣度不凡。身前樸質威嚴的龍鳳浮雕、身後壯麗雄偉的山河社稷圖,再加上丹陛兩旁的恭敬侍立的內侍,將他襯托得氣勢睥睨、威嚴畢現。

    隨着一名老宦官一揮手中拂塵,衆人抱拳躬身,轟然道:“參見聖人。”

    楊堅輕輕一擡手:“衆卿平身!”

    “謝聖人。”

    嘹亮的聲音響徹在巨大的大殿之內,等迴音散去,那名老宦官大步踱出,高聲道:“入席就座。”

    衆人拱手一禮,紛紛入座。

    中華殿內除了高高在上的龍椅,下分三個階梯,楊廣身爲太子,獨佔第一階梯。

    楊集等親王,地位高於大臣,而低下高高在上的皇帝楊堅、太子楊廣,於是遵照長幼秩序之別,就坐於楊廣之後、文武之前的第二階梯。

    楊集的席位在武將這一邊,他的前面只有楊智積和楊綸,後面是安德郡王楊雄;楊靜被分到文官那邊,他列席第一,後面是楊廣的長子楊昭;楊廣被立爲太子以後,空出來的晉王已被楊堅封給了楊昭,只是他的輩分低,所以被安排在楊靜之後,楊昭之後則是河間郡王楊弘。

    隋朝皇族人丁不興,而楊堅雖有五子,但不是死就被罷免在家,除了楊廣以外,僅剩的楊諒在幷州任職,所以專屬於皇族這層階梯顯得很空。

    文武百官依文武之別,分坐第三階梯左右。這些位置的順序綜合文武百官的官職、爵位、散官、勳來排,十分講究。當初韓擒虎在世之時,賀若弼各方面都與他爭,連席位都不放過,由於韓擒虎早朝席位離他比較近,多次拔劍要殺了韓擒虎,弄得楊堅一顆頭兩個大、煩不勝煩,最後把他安排到了太子對面席位,這才心滿意足的罷休。

    楊集心知自己和賀若弼之爭乃是小事,不可能被放到首要位置之上,於是跪坐在厚厚的席子上,興致盎然的聆聽楊堅與文武百官應答。

    楊堅理政的方式就是根據文武百官、地方官員呈上的奏疏與大臣們一起探討,合理的方案和要求則通過,不合理的則否決、駁回。

    探討的時候,大家就事論事,不像後世領導那樣長篇大論、又長又臭,也使每份奏疏的處理速度極快,沒有絲毫拖沓之感,給楊集的感覺就是效率高。

    這跟楊堅的理政能力和經驗有關,關鍵是他對朝堂掌控力非常強,如果換成駕馭不了羣臣的皇帝,恐怕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爭得面紅耳赤,半天未得通過。

    他們探討的內容多是來自地方,遇到疑惑不解時,便有熟悉該地的大臣出來,詳細指出當地的地形、地貌、水文、人情、風俗等等基本信息,然後君臣再根據當地實情做出決策,頗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味。

    每到大臣出來介紹地方概況時,楊集都會聽得津津有味,藉機滋養着自己貧瘠的常識。

    處理了地方政務,才轉回來說中樞,所說內容主要是對禮儀的修訂,用全新的禮儀來約束競奢之風、約束權貴。

    這是楊堅見到權貴盲目攀比,致使紅白之喜變成炫富、鬥富場合;一些權貴爲了炫耀富貴,更是幹了出粟米鋪路、脂粉刷牆之類的事,造成了極大浪費,節儉了一輩子的楊堅對這不良之風甚是不喜,爲了遏止這種陋習,勒令楊素、蘇威與牛弘等人修定吉、兇、軍、賓、嘉五禮。

    三人根據官制品級,對文武官員、世家大族的各種慶典規格作出相應限制,凡是規格超出本身官職、身份者,一律視爲逾製法辦。

    何爲逾制?

    便是用了超出自己身份地位的儀仗、物品,在這其中,樂平公主楊麗華的女女宇文娥英、女婿李敏便在這裏飽受大家攻擊。

    楊麗華雖然有着從皇后變成太后、又從太后變成公主的曲折經歷,但她始終認爲是她把天下送給父親的,所以對楊堅是各種過分要求都來;而楊堅有愧於心,都儘量滿足於她,直接導致李敏和宇文娥英過上窮奢極侈的奢侈生活。

    宇文娥英本來是相當尷尬的前朝公主,但凡他們兩口子有點見識,就夾着尾巴做人,然而他們所用儀仗規格遠超公主、親王。

    歷朝歷代對於逾制極爲重視,哪怕李敏夫婦日常逾制是皇帝因爲楊麗華而默認的,但那畢竟只是陽光下的潛規則,如果大家不說,全當不知。

    可要是拿到檯面上說,那就絕對不行!

    規則就是規則,若人人都不遵,還要它來何用?

    皇帝楊堅爲了維護律法尊嚴,先後對違法亂矩、貪贓枉法的秦王楊俊、蜀王楊秀給予嚴懲,楊俊死後都得不到父親的原諒。

    既然皇子犯法,尚且與民同罪,那麼使用遠超皇族子弟儀仗的宇文娥英、李敏,就是藐視大隋律法、就是不把天家尊嚴放在眼裏、就是目無綱紀和大逆不道!

    文武百官的心情,楊集能夠理解,畢竟大家爲大隋出入生死方有今天的地位,如果皇族子弟窮奢極欲,得享至高殊榮,他們自然無話可說,但宇文娥英、李敏頂多是外戚,他們的儀仗憑什麼超過滿朝文武?

    其二、李敏因爲迎宇文娥英之故,丈母孃楊麗華不僅爲他爭到柱國、經城縣公,而且還爭到了遙領蒲、豳、金、華、敷五州刺史,權力和賞賜盡皆超於功臣,文武百官對此不滿已久,如今不過是有了借題發揮的宣泄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