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陳宇宋妍 >第1393章 收繳古賀川藏品
    

    “啥?”陳宇抱着蘇晴,正傷感呢,聽到蘇晴這麼一句話,他樂了。

    好傢伙,真可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兩人從小一起長大,蘇晴對寶貝的執念,跟陳宇簡直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不過這實在太符合陳宇的口味了,他急忙鬆開蘇晴,與眼眶通紅的蘇晴相視一笑,問道:“哪兒呢?”

    蘇晴指了指陳宇身後的一個紫心木博古架。

    這個博古架爲兩段式結構,上半截是博古架,擺放着一些精巧玩意兒。

    臥室臥室,休息的地方,不用接待客人,不用講求排場,所以被古賀川帶進臥室、擺上博古架的東西,賞玩性很高,但價值並沒有多麼驚人。

    陳宇是個典型的財迷,對這些類似於玩具的東西不感興趣。

    紫心木博古架下半截,是一個上鎖的櫃子。

    不遑說,真正貴的寶貝,在這裏面呢。

    即便在臥室這麼安全的地方,古賀川都不願意把它們擺放在明面上,怕磕了碰了,或者染上灰塵,足見它們的價值。

    “咔嚓!”區區銅鎖,經不住魚腸劍一次斬擊,應聲碎裂。

    櫃子被打開,陳宇的眼睛馬上就直了。

    古賀川臥室裏藏的寶貝,果然非同凡響。

    率先映入陳宇眼簾的,是一件‘老朋友’了。

    成化瓷青花宮碗,全國古玩大會決賽上,古賀川用它戰勝了陳宇一小局。

    成化瓷每一件都是華夏瓷器燒製的稀世珍品,其最重要的成就,是鬥彩的燒製成功。其中最爲著名、拍出天價的,就是人盡皆知的成化瓷雞缸杯。

    這件青花宮碗的價值,比起雞缸杯也不遑多讓。

    它弧壁圓滑,口沿微撇,雋秀蘊藉,猶如華葩半開。淡藍宜漫抹,濃青善勒骨。外壁巧繪秋葵連枝,蜿蜒曲回,四美競妍,柔瓣散舒,幽芳怒綻。內壁環飾連枝秋葵,與外壁類同,然姿影稍異,更添意趣。通體罩施釉料,透亮若脂,潤澤如玉。器底署青花二行六字雙圈楷,大明成化年制。

    即使不懂瓷器的人,也會被它無與倫比的細膩動人和溫潤爾雅所震撼。

    除了美,它的經歷也足夠傳奇,身爲一件海外流失國寶,橫跨了整個華夏近代史,是全世界僅有兩件的絕寶。另一件,在老狐狸師尊鍾良手裏。

    陳宇笑得合不攏嘴,這件成化瓷青花宮碗貴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它很小。

    小,就意味着它可以隨身攜帶,從老狐狸眼皮子底下把它拿走。

    老狐狸抄了古賀家的藏寶庫,陳宇撈這點好處,絕不過分。

    陳宇二話不說,直接把青花宮碗拿起來塞進口袋裏。

    幸好他平時喜歡穿大口袋的休閒褲,若是今天穿了牛仔褲,那就完蛋了。

    蘇晴在一旁看得非常無語,你說說,哪個妙齡少女心目中的大英雄,淨幹這些偷雞狗的事兒?但轉念一想,英雄什麼的,太無趣了。

    陳宇這種‘君子與小人並存’的風格,才最迷人。

    把青花宮碗揣起來後,陳宇纔去掃量櫃子裏的其它藏品。

    第二件藏品,也是參加過全國古玩大會的‘老朋友’了。

    只是看見這件藏品,陳宇的笑容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沉沉的心痛。

    這第二件寶貝,是一幅殘畫。

    上繪一個雍容華貴、儀態端莊的女子,與一名身穿華服、頭戴龍冠的男子背對着背。女子臉色凝重,面色決絕,坐在空空的條案前,意志極爲堅定。

    這是大名鼎鼎的‘樊姬感莊’的故事。

    這幅殘畫,是唐代摹本《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在歷史上共有三幅,第一幅原作遺失,第二幅唐代摹本被英倫強盜劫走,外國佬不懂字畫保存,爲了便於攜帶,將《女史箴圖》截成十二段。九段目前在英倫博物館展覽,其餘三段,已經遺失。

    古賀川家裏這一段,就是遺失的三段唐代摹本之一。

    至於宋代摹本,還在故博,但宋人摹本神韻盡喪,粗劣不堪。

    《女史箴圖》是鎮國之寶,古賀川家裏這幅遺失的三段唐代摹本之一,意義非同凡響。但對陳宇來說,這段《女史箴圖》的意義,並非什麼經濟價值和歷史人文價值。陳宇認爲,它最重要的價值,是隻要看見它,自己心中的憤恨就會被激起。我們的國寶,憑啥被一羣強盜截成十二段,送去外國展覽?

    全國古玩大會上,剛一看見這幅殘畫,陳宇就說過,曾經的屈辱,他遲早會親手回敬給那羣強盜。他不懂什麼以德報怨,他只知道血債血償。

    如果我們把《阿諾菲尼的婚禮》或《聖羅馬諾之戰》那個級別的名畫撕巴撕巴運回國,放在我們的博物館展覽,那羣強盜會是什麼心情?

    陳宇很想知道,很想看見那個畫面。

    所以,別急,他遲早去。

    不用多說,這截《女史箴圖》殘卷,也被陳宇隨身裝了起來。將它補齊,或找到失傳的原作,從現在開始,正式成爲陳宇的生平夙願之一。

    由於大塊頭的寶貝,陳宇帶不出去,肯定會被老狐狸扣下,所以他直接忽略大傢伙,只看容易攜帶的小物件。

    陳宇直接瞄上了三件體型小、價值高的精美玉器。

    第一件,高13釐米的清代‘童子牧牛’玉雕。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動物,和人們的關係十分密切。牛能夠幫助農民們耕田犁地,是農業,上典型的勞動資料。在古代,私殺耕牛甚至會觸犯法律,可見牛非同一般的地位。

    這件玉石雕刻了一位放牛的牧童與一頭蹲坐的牛。牧童身穿布衣,**雙腳,左手向上牽住牛角,右手拿着一把稻穗,正在朝前行走。

    而牛身則比牧童要龐大不少,牛的前蹄彎曲,正在昂首望天,神情十分悠然自得。整件雕刻細緻生動,表現出了淳樸自然的生活意趣。

    它通體由和田白玉製成,玉質溫潤通透,有黃褐色沁。清代還留存有多件以牧牛爲主題的玉雕,是當時農耕文化的真實反映。

    不管從審美價值還是歷史人文價值角度來看,這都是寶貝,體積又小。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陳宇就一個字: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