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天漢之國 > 第163章 天才少年
    王宵獵坐在交椅上,看着身邊土地上開的野花。兩隻蝴蝶在花間飛舞,纏纏綿綿。幾隻羊在不遠的樹下喫草,旁邊一羣雞在草間抓着蟲子。

    不遠處是一個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條小河,小河邊建了幾座茅屋,就是村中新蓋的學堂。

    突然學堂的房門打開,從裏面走出來一個少年。少年低着頭,到了窗邊站住。站了沒有多久,腳便換來換去,頭四處轉動。想來是站着無聊,在那裏看周圍風景。

    王宵獵住到這裏四五天了,幾乎每天都能看見這個少年被趕出來。每次出來,少年都老老實實站在窗下,並不到處走動。

    想來這是個不成器的少年,在課堂上總是搗亂。只是調皮搗亂的孩子,出來後什麼樣子都有,很少有這麼老實的。既然已經被趕出來了,那還不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這裏是比陽縣城附近,再向西去就是蔡州的確山。王宵獵到這裏來一是爲佔領蔡州,再一個就是準備以後的游擊區。蔡州是游擊區的後方,知州的人選王宵獵還沒有想好。此人必須要能治理好地方,還能給前方的游擊區提供支援,需要軍政全能的人物。

    陳與義走過來,向王宵獵行禮。

    王宵獵道:“前方蔡州的官方人員都已經撤走了嗎?聽說百姓也遷走不少。”

    陳與義道:“知州程昌寓善於治地方,而且長於捕盜,與周邊郡縣相比蔡州強了許多。年初因蔡州沒有強援,帶了兵馬和百姓南下。現在蔡州還有百姓,不過富戶都隨程昌寓走了。”

    王宵獵道:“這個程昌寓,我在開封府的時候見過。那時缺糧,蔡州的糧價不高,便就帶軍到蔡州買糧。我到襄陽之後,程知州嫌我出身寒微,與我從來沒有交往。現在離去,倒是對大家都好。”

    陳與義明白,程昌寓跟王宵獵的關係並不好。當年到蔡州買糧時,王宵獵還是個軍中小頭目,突然成了一路制置使,讓程昌寓覺得彆扭。他帶軍南下走的光州,有意避開襄陽。

    周邊的官員,看王宵獵不順眼的人多了。這次陝州大勝,大家的態度纔好了一些。

    王宵獵道:“我說過很多次了,欲以潁昌府、陳州、潁州爲游擊區,依靠義軍保全,與開封府和京東路隔開。蔡州就是大本營,知州人選格個重要。參議,你有合適的人選沒有?”

    陳與義道:“我本是文臣,軍中並沒有想熟的人物。此事不敢多嘴。”

    王宵獵笑道:“你在我軍中一年多了,許多人都已經熟識,就不必過謙了。守蔡州,當要文武兼備纔好。我想來想去,一直想不出合適的人,在這裏發愁。”

    陳與義想了想。道:“防禦這麼說,我便斗膽提一個人。若說帶領義軍,軍中應該是張均合適。張均雖然年輕,而且稍嫌跳脫了些。但他頭腦聰明,遇到事情智計百出,兼且勇猛異常。只是張均治理地方稍嫌不足,在信陽軍時惹出不少事端,應該再配一人治民纔可。”

    王宵獵點了點頭。又嘆了口氣:“你還漏說了一點。張均不甘人下,派一個人與他配合,如何安排非常讓人頭痛。若以張均爲尊,依他的性子,蔡州只怕很治理好。若讓他居人之下,他又如何甘心?”

    陳與義道:“下官以爲,普通人只怕難震往張均,當要非常人物纔好。”

    說完,陳與義住口,不再說話。

    王宵獵看着陳與義,過了好一會,才點了點頭。

    非常人物,自己手下哪裏有什麼非常人物?能夠用的,實際只有汪若海,還有剛到襄陽的陳求道兩人而已。他們都是朝廷的重要官員,居於張均之上,張均也只能忍着。陳求道剛來,王宵獵不熟悉,那就只能是汪若海了。

    通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汪若海的能力沒有問題。剛到鄧州的時候,因爲王宵獵草莽出身,官位是靠苗劉兵變獲得,汪若海的態度非常冷淡。等到陝州大勝回來,汪若海的態度就不一樣了。不能就是恭恭敬敬,但自願居於下屬,對王宵獵的命令執行堅決。

    想了又想,王宵獵道:“這件事情,我還要再想一想。事關重大,要謹慎些。”

    說完,王宵獵不再談論此事。看着周圍鳥語花香,對陳與義道:“不知不覺間,又是一年春天。經過了一年的休養生息,今年百姓春耕比去年好了許多。看那邊村子,是去年新建的。聽說百姓是從開封府一帶南遷而來,被安置在這裏。一年時間,他們開了許多田地,還建起學堂,着實是不容易。”

    聽了這話,陳與義頗有感慨。道:“治理地方,都說要招民墾田,教化百姓,但如防禦這樣的下官還是第一次見。這麼多百姓,不知道墾了多少田。每畝地只收三鬥,輕徭薄賦,百姓安樂。幾乎所有的村子都設學堂,教人識字。這一點,說實話,遍觀史冊,還真是沒有人做到。”

    王宵獵道:“教民識字是最簡單的事情。現在只是村學。村童入學三年,要求學一千五百字。一年五百個字,說起來不多,其實還是有許多人學不會。而且只識一千多字,許多事情做不了。我想着等到過幾年,官府的收入更加殷實,換成五年。讓他們不僅要識一千五百字,還要學會書算。如果既識字,又會書算的話,學成出來最少可以做個小生意。如此就好得多了。”

    陳與義道:“防禦說笑,世間哪有那麼多生意?做生意的人多了,也就不賺錢了。”

    “賺那麼錢做什麼?做生意的人多了,世間的東西就全都有用。四處交流,百姓才賺更多錢。現在的商人雖然也不容易,但只要做得稍大,往往就是十倍獲利。我們應該讓商人沒那麼高利息,但也沒有那麼多風險。風險低了利潤就低,做生意的人就多,百姓就都得利。”

    這話說起來簡單,裏面卻牽扯大量的問題,有的理論千年後都不一定能說得明明白白,陳與義哪裏能一下子想透?只是點頭而已。

    人人願天下太平,因爲太平的時候人類生活就容易許多。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對民族,都是如此。戰亂的時候有人能發國難財,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朝不保夕。

    見陳與義不說話,王宵獵也不再多說。眼睛四處看,又看見對面河岸窗戶前的少年。

    指着那少年,王宵獵道:“人們日子過得再好,哪怕免費入學,卻總有人不願意學習。你看河對面站着的少年,我幾乎天天看他站在那裏。對他來說,建這處學堂有什麼用處?”

    陳與義看了看對面,道:“防禦想的差了。此事我聽村民說起過。不是那少年學不好,而是學得太好了。學堂裏的書本,別人要三年還不一定能夠學得完,他只用三個月就倒背如流。學不滿三年,官府不許擅自回家,也不能做別的事情。這孩子在學堂裏哪能做得住?若要睡覺,教師又不許。經常因爲不聽教師的話,被趕出門來。”

    王宵獵聽了喫一驚。原來天下還真有這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