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三國第一相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太史之惑
    一個蒙面男子看着前來彙報的手下,有些詫異的問道:“你確定看到朝廷的軍隊抵達安平縣了?”

    那手下一臉確定:“千真萬確,小人見機的快,在他們還沒入城之前,便趕緊跑開了。”

    那蒙面男子站起身來,思索片刻,又問道:“你看到他們來了多少人?”

    那手下想了想說道:“大概有五六千人。”

    蒙面男子喃喃自語:“五六千人?不好,這裏已經不能再呆下去了,傳令下去,所有人就地喫乾糧,收拾行裝,一炷香後出發。”

    手下雖然不知道爲什麼老大要撤退,不過他還是很好的把這個命令傳達下去。

    等手下離開後,蒙面男子身邊的一個魁梧大漢這纔開口問道:“趙將軍,爲何要撤退,這朝廷軍隊不過五六千人,和我們差不多啊。”

    那個被稱爲趙將軍的男子,揭開面紗,臉上有一道深可見骨的刀疤,傷口周圍泛着紫黑色的傷疤,顯得非常滲人。

    趙將軍沉默片刻,這才說道:“漢朝的軍隊和烏桓軍隊在打仗時會有所不同,你們烏桓喜歡一擁而上,十幾二十萬全部壓上。漢朝不是,這出現的五六千漢朝軍隊,明顯只是先鋒部隊,後續必然還有數萬甚至是十萬漢軍。”

    魁梧漢子比眼前的趙將軍高出一個頭,倒八鬍子在臉上非常顯眼,古銅色的皮膚讓人一眼看去,就異於中原人。

    這魁梧漢子摸了摸頭,他是不懂這些,作爲烏桓和張舉聯合的橋樑,他只是負責爲兩邊遞話而已。

    太史慈到了清河國甘陵縣,滿目瘡痍,房屋毀壞嚴重,城中百姓十不存一,這種場景也只有當初黃巾之亂的時候纔有。

    太史慈下令將士們先將城門道路清理出來,至少要保證後續部隊過來有地方站腳。

    因爲城中亂民較多,糧食也被洗劫過,所以太史慈擅自做主將軍糧拿出來三分之一用來接濟這些難民。

    軍糧在任何時候都屬於重要物資,其中有個老兵不由問道:“校尉大人,這樣真的可以嗎,若是將軍糧拿出三分之一,我們也只夠十天了。”

    太史慈看着眼前的這些眼神失去光彩的難民,說道:“按我的要求去做,有一切後果,由我一人承擔。”

    有了太史慈的保證後,這些士兵這才小心翼翼的運上來一小部分軍糧。那些三三兩兩蹲在路邊的難民在看到糧食後,立刻像瘋了一樣,衝了過來。

    好在這些老兵很有經驗,立刻上前用長槍橫過來,阻攔想要搶奪糧食的難民,太史慈見到如此情景也是一愣。

    旁邊的老兵解釋道:“看來校尉大人之前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其實也很常見。我當兵已經六年了,經過好幾次難民潮。”

    太史慈沉默片刻,說道:“這麼說,這種情況你處理起來應該會很有經驗。”

    那老兵嘆了口氣,說道:“哪裏是什麼經驗,無非是看的多了,死的多了,也知道了罷了。”

    老兵指着這些難民說道:“光和六年,黃巾之亂,幽州出現很多難民,州牧大人仁義,不忍心看着難民死在街頭,於是下令開倉放糧。”

    老兵似乎陷入了回憶,太史慈在一旁聽着,也沒有打斷他的意思。

    老兵隨後說道:“這些難民就像是聞到腥味的貓一樣,一時間,糧倉前聚集了很多難民,這糧倉剛剛打開,這些難民就像是惡虎撲食一樣,攔都攔不住,那是我們第一次開倉放糧,也是最後一次。”

    太史慈心有所感,並沒有詢問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但是也可以想象會發生什麼。

    老兵並沒有說下去,而是前去維持秩序,將這些難民硬生生擠成了一條隊伍。

    這些難民在最初的衝動後,也都冷靜下來,一個接着一個,上前領取一小碗米。

    看着規規矩矩的難民,太史慈心中也算是放下心。難民取米的隊伍一直到傍晚才結束。

    而這個時候,白江也帶着大軍抵達清河國甘陵縣。太史慈只能丟下手中的事情,前去見白江。

    一見到白江,太史慈便跪下請罪,倒是把顛簸了一路的白江嚇了一跳。

    白江連忙扶起太史慈,說道:“子義爲何如此?可是遇到了什麼難事?”

    太史慈有些慚愧的說道:“大人,下官剛剛抵達甘陵縣時,城牆殘破,難民太多,所以自作主張,將軍糧分了一部分給難民。”

    白江沉吟了一下,說道:“子義你是說,你到甘陵縣後見到難民後,就把軍糧分給他們了?”

    太史慈低着腦袋,說道:“是的,請大人責罰。”

    白江摸了摸鬍子,問道:“那現在這些難民去哪裏了?”

    太史慈不知道白江的意思,想了想說道:“應該還回到城中了吧。”

    白江做到桌子前,笑了笑:“子義,你覺得這些難民可憐,可以把軍糧分給他們,那麼現在比之前有什麼區別?多了一碗米麼?”

    太史慈愣住了,白江的話很有道理,雖然太史慈覺得這麼做似乎是正確的,但是看不出問題出在哪裏。

    白江見太史慈愣住了,也沒有怪罪他的意思,說道:“子義呀,你知道這件事情你做錯的不是給難民軍糧,而是給了軍糧後,又把這些難民放回去了。”

    白江的話徹底讓太史慈懵了,要說上陣殺敵,太史慈自然沒有二話,但是遇到這種要動腦子的事情,太史慈真的有些感覺腦袋要炸了。

    太史慈有些木木的問道:“大人,爲何把難民放回去就是錯誤的呢?”

    白江說道:“子義啊,當初我第一次與幽州牧劉虞大人見面的時候,其實就提到過這個問題,當時我就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那就是以工代賑。”

    太史慈雖然對這方面不通竅,但是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熱愛學習,所以太史慈連忙問道:“什麼是以工代賑?”

    白江說道:“子義,你看這甘陵縣,殘垣斷壁這麼多,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去清理、重建。那這些人從哪裏來?是用我們的士兵嗎,那誰去打仗?”

    太史慈好似開竅了一般,眼睛一亮,說道:“大人的意思可以讓那些難民來重建?”

    白江站起身來,來到營帳外,看着月色下的甘陵縣,說道:“不錯,這些難民大部分都是甘陵縣本地人,讓他們重建,想必他們也會更快完成吧。”

    太史慈說道:“要不我去把那些難民召集起來?”

    白江苦笑着搖了搖頭,說道:“現在哪有這麼容易,這些難民已經得到了米,不一定會在出現。還是等明天白天再看看吧。”

    白江收回目光,看向太史慈問道:“對了,根據張希所言,這裏應該還有一支叛軍在活動,可有探查到什麼消息嗎?”

    太史慈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今天被難民的事情所拖住,所以並沒有……”

    白江直接無語住,真的沒有想到太史慈竟然也會有這一面,只得故作嚴肅的說道:“子義啊,難民的確是個問題,但絕不是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既然今日你不曾去找,那我便懲罰你帶着一千騎兵前去附近搜索一番。”

    太史慈心中其實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現在白江讓他前去探查,雖然是夜晚,也沒有什麼怨言。

    太史慈讓士兵們人手一根火把,在朦朧的月色中,離開甘陵縣。

    其實白江已經不對太史慈的搜索抱有什麼希望,畢竟已經過去了這麼長時間,太史慈在甘陵縣的動靜也不小,想必叛軍也收到消息了。

    夜晚搜尋確實困難,太史慈雖然也想着找到些蛛絲馬跡,但是天黑,也確實見不到什麼。

    如此,到了第二天,才被太史慈找到了一個不算是蹤跡的痕跡。

    白江有些疑惑的看向太史慈,說道:“子義,這就是你找到的線索?”

    太史慈拿着一個木炭,說道:“不錯,大人這裏處於河流急流口,不可能是從河流上漂來的,而我們夜間使用的是木質火把,燒出來與其顏色相差甚遠,所以一定是有人在此宿營過。”

    白江四周環顧一圈,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露營地址,於是問道:“雖然能夠證明這股叛軍確實存在,但是現在想要找到他們還是太難了些。”

    太史慈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因爲有河流的緣故,現在根本不知道對方向什麼地方去了。

    白江說道:“先回去吧,等清河國重建了差不多,我們就去平原國,至於那股叛軍,讓花邵辰沿路多加註意便是。”

    太史慈點了點頭,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只能先這樣。

    有了白江的動員,甘陵縣的重建工作還是很快的,主要就是一些木製的門窗,一些老舊的茅草房,其他的大抵上底子還在。

    並且有了難民的加入,工作效率和進度都大大提升。難民有地方住,田有人種,清河國境內的生機又重新煥發起來。

    只不過是短短十天時間,清河國便煥然一新。而白江等人前往平原國也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