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三國第一相 >第二百九十四章 圉縣議事
    隨着白江將縣中的任務分攤給兩人,兩人到是沒有說什麼,畢竟白江是他們的上司。同時,昌國縣也的確在白江來了之後,有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是高江對白江如此信任的原因。

    將高江送走之後,白江先讓花邵辰去找太史慈,而自己則是帶着梅遠前往臨淄去見橋羽。橋羽對於白江前往圉縣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讓白江早去早回。白江見橋羽沒有什麼精神,便起身告辭離去。

    離開臨淄,白江心中不由得有些感慨,橋羽與其父還真是兩類人。不過,白江對此並沒有時間去品頭論足。

    趁着太陽尚未西斜,與梅遠快馬趕回昌國縣。在經歷黃巾之亂後,一切都算是百廢待興,白江算是把大框架搭好了,不需要白江天天盯着,這也是白江放心離去的原因。

    本來打算讓步衡帶信回圉縣的白江,提起筆之後,一時間竟然愣在那裏,不知道從何處落筆。心中縱有千言萬語,但是落筆之後也只有重重的一個墨點。

    最終,白江放棄了寫信回去的打算,而是讓步衡和他一起,返回圉縣。

    從昌國縣到圉縣,白江已經走過一回,對道路可以說非常熟悉。這一次所需要的時間縮短了三成!

    輕車熟路,白江帶着花邵辰等人很快就出現在蔡邕府上。

    蔡福先將白江三人引導正廳,對白江說道:“白公子,我這就去和老大人說一下,老大人正和盧大人在書房聊着呢。”

    白江對於盧植在蔡邕府上並不感到奇怪,之前在蔡邕給他的信中便已經提到了這件事情。。

    白江對蔡福笑了笑,說道:“福叔,不急,兩位大人若是有什麼要緊的事情,我可以在此多等會兒。”

    蔡福對白江一向都有好感,不論是長相才學,還是待人處事,都是一等一的。

    蔡福給白江三人上了茶水之後,便小心翼翼的來到書房,在門口站了一會兒,這才輕輕的敲了敲門:“老爺,白公子他們已經到府上了。”

    “吱呀~”雕花的木門被人從裏面打開,率先出來的是自家老爺蔡邕,摸了摸自己的半白鬍子,有些嗔怪道:“他這次倒是來的挺快。”

    緊隨蔡邕身後的盧植聽到後,笑着說道:“伯喈,之前你可不是這麼和我說的啊。”

    在下人面前被同僚戳破自己,身爲文學大家的蔡邕,臉上多少有些掛不住,只感到臉上有一些微微的發燙。

    好在盧植也沒有繼續調侃蔡邕,轉而說道:“既然子溪已經到了,那我們還是要去見見的,他現在可是朝廷命官,也算你我同僚了啊。”

    對於盧植的打趣,蔡邕微微點了點頭,這縣令可不是這麼好當的,上次也只是粗略的和白江聊了幾句,並沒有詳細瞭解。

    蔡邕對盧植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說道:“也不知道子溪做的如何,還需要子幹大人你多多提攜提攜。”

    盧植連連擺手:“伯喈言重,你可是名揚四海的大家,子溪又是難得一見的璞玉,哪裏需要老夫的指點。”

    白江三人在正廳坐了半盞茶的功夫,便聽到細細碎碎的聲音由遠及近的傳來。

    白江三人放下手中的茶杯,來到門前。只見盧植和蔡邕二人有說有笑的來到正廳前。

    白江三人率先向盧植蔡邕二人行禮。盧植和蔡邕自然是認識白江和花邵辰的,但是站在白江左邊的太史慈,二人還是第一次見到。

    太史慈正是十八歲,朝氣蓬勃,劍眉星目,面白無鬚。倒是沒有身穿甲冑,而是一身藏青長衫,與自身的氣質相得益彰。

    蔡邕二人的目光落在白江眼裏,白江也順勢將太史慈推薦給兩人,說道:“二位大人,這位才俊乃是青州東萊人,姓太史,單名慈,勇武過人,本來在北海孔太守帳下效力,機緣巧合之下,我請其來昌國縣助我一臂之力。”

    聽到白江的介紹之後,蔡邕對太史慈點了點頭:“後生可畏啊,三位還是進去說話吧。”

    衆人紛紛落座,太史慈雖然是第一次到蔡邕的府上,但是面色如常,並沒有過於謙恭,亦或是過於傲慢。這讓蔡邕不由得點了點頭,自己賢婿在眼光這一點上的確有些老辣。

    到是一旁的盧植在思索了一會兒之後說道:“孔北海貌似沒有和老夫提過這位···”說着,盧植目光轉向白江,白江輕聲提醒道:“太史子義。”

    “不錯,若是子溪都覺得子義你身手不凡,那麼想來孔北海在上報的時候,不至於連子義你的名字都不提吧。”盧植有些疑惑,按照道理,孔融也算是一方文儒,乃是孔聖人之後,難不成?

    太史慈神色不變,說道:“黃巾禍亂青州,大丈夫自然不能袖手旁觀,至於太守大人沒有提到我的名字,那也只能說明太守大人有他自己的考量吧。”

    太史慈雖然這麼說,但是從他的臉上還是能看出一絲落寞,太史慈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喜歡展露自己的人,但是自己在黃巾之亂時立下的功勞並沒有被自己的上司提及,心中多少有些抑鬱。

    好在這種抑鬱並沒有持續太久,太史慈便釋然了,現在自己可以說是脫離了孔融,之前答應白江,有很大的程度是白江的真誠,其中不乏有對孔融的失望。

    本來以爲從一個知名的太守身邊到一個不出名的縣令身邊,自己還要繼續蹉跎幾年,不過看這個架勢,看來自己的擔心可能有些多餘。眼前的兩位是誰?一個是蔡邕蔡伯喈,另一個則是盧植盧子幹,這兩位哪怕他在北海,在東萊,都是如雷貫耳。

    對於太史慈的表現,盧植和蔡邕都算是比較滿意的,並沒有將責任推給孔融,這就讓兩人對孔融產生了一絲不滿,文人氣息太重!

    白江見衆人陷入一絲寧靜之中,未免尷尬,則率先打破平靜:“學生還要謝謝盧老大人能夠替晚輩操辦這場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