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盛唐不遺憾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關於稻穀和大米,在古代的書籍之中,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畢竟,水稻是老百姓的主糧,產量在所有糧食之中,算是比較高的,同時味道較好,也是很多老百姓非常愛喫的糧食,尤其是南方一帶的老百姓,所持的主糧就是大米,甚至北方的貴族也很喜歡大米。

    稻穀去殼之後便是大米,但對於存儲糧食來說,肯定是直接存儲稻穀了,因爲稻穀存儲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也不容易發黴生蟲,可以存儲很多年都不壞,而若是去殼之後製作成大米,那麼,存儲起來就要困難的多了,尤其是夏季的時候,大米總是很容易生蟲,而生蟲的大米不論是營養價值還是味道都要大打折扣,而且,被米蟲喫掉一部分之後,剩餘的大米就更少了,也是一種不小的損失。

    關於大米的保存,自古以來都找不到什麼太好的辦法,所以,幾乎就沒有人會大規模的保存大米,一般保存的數量都是幾個月,最多不會超過一年,尤其是夏季的時候保存的大米更少,都是現喫現買,能存儲一個月就可以了。

    一個普通的家庭存儲一個月的大米,也沒有多少,一袋子就足夠了,可那些批發大米的糧店,所需要存儲的數量就很龐大了,同樣是保存一個月的數量,普通人家只需要一袋就夠,而批發大米的米行商人,卻需要儲備海量的大米,以京城幾百萬的人口數量,每個月消耗的大米是極其龐大的,所以,即便是大米遠不如稻穀容易保存,但也需要製作出大量的大米,以供應市場的需求,城市裏的人都忙得很,居住的地方也很狹小,很少有條件自己給稻穀脫殼,只能直接去米店買米,如此,大型的城池對大米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大量的老百姓需要每個月購買大米,糧店則需要儲備足夠數量的大米,而批發的大米米行所需要的大米就更多了,米行商人是做生意的,販賣的是可以直接喫的大米,是沒有時間給稻穀脫殼的,所以,他們進貨的時候,也會要求種糧大戶把稻穀加工成大米,否則,他們是不會購買的。

    當然了,也會有一些專門販賣稻穀的商人,那樣就不用給稻穀去殼了,只是在長安城之中,老百姓對大米的需求很大,而願意購買稻穀,回去之後自己進行加工的老百姓不太多,所以,大部分的種糧大戶還是要把自己家種植的稻穀加工成大米。

    對於只有百八十畝的種植戶來說,問題可能不是很大,大不了自己一家人加班加點的舂米,不需要花錢僱人都能完成稻穀到大米的加工,可那些擁有幾千幾萬畝,甚至幾十萬畝土地的大戶,自己親自加工就顯得有些杯水車薪了,就算他們採用最先進省力的水力工坊,加工的速度也遠遠來不及,而米行的商人又不收稻穀,朝廷的稻穀糧庫也早就滿倉了,他們若是想要儘快賣出稻穀,就必須請大量的勞力來加工稻穀,把大量的稻穀全部加工成大米,這份加工費可着實不低,讓種糧大戶頗爲肉疼。

    古代行軍打仗,軍隊所攜帶的糧食之中,是既有大米也有稻穀,是兩者結合在一起的,平時做飯的時候,自然是直接使用大米了,而閒着無事的時候,則可以舂米,尤其是重要戰略要地的守城戰,城內若是囤積了幾年的糧草,那麼,這些糧草肯定大部分是稻穀,只有少量的大米,畢竟,只有稻穀才能存儲幾年,若是都加工成大米,一年之後就會全部生蟲,那就完蛋了,一旦失去糧草,戰略要地也就不攻自破了。

    種糧大戶此時要加工大米,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而他們收割稻穀的時候,卻是可以使用機器的,收割機在大唐已經開始普及了,到處都在使用,而收割機使用之後給這些大戶節約的工錢有多少,這些大戶心裏是很清楚的,正是因爲嚐到了使用機器的甜頭,所以,這讓他們對機器產生了依賴,並希望舂米這個步驟也能使用機器來完成,這樣,他們就又能夠大大的節省一筆勞務費了。

    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這些種糧大戶自然也不會例外了,在糧食價格不太理想的當下,種糧的利潤其實並不高,如此一來,能省一點就省一點,省到就是賺到,爲了能省錢,他們非常大膽的對李安提出了要求,希望研發中心能儘快研發出他們需要的這些機器。

    對於這些傢伙提出的建議,李安自然是要研究的,就算沒有他們的建議,李安也不會放棄對這幾種機器的研究,畢竟,給水稻去殼,還有給玉米去粒,都是非常有應用前景的,對於減輕勞動者的體力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只要這些機器大規模的生產出來,大唐帝國的農民就輕鬆太多了,尤其是擁有海量土地的種糧大戶,是受益最多的。

    只不過,研發中心要研究和改良的機器太多了,一時沒顧上也不能怪李安,在機器領域的研究是永遠都不會有盡頭的,實在有太多的任務要完成了。

    關中的氣候不太適合種植水稻,所以,水稻在關中一帶是極少的,大部分的水稻幾乎都集中在江南水網地帶,那裏的氣候才最適宜種植水稻,甚至,在崖州和廣州一帶,一年可以種植兩茬水稻,長江下游的附近則是水稻種植最爲密集的地區,因爲那裏開發比較早,人口數量衆多,地理條件也非常的優良,有大片大片的平原土地,非常適合使用機器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所以,那一帶的水稻產量是最多的,似乎自古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是水稻產量最多的地區。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未必一定是當地人,京城的貴族和鉅富商人,也很有可能會在江南一帶擁有海量的水田,平常很少會過去,派幾個心腹過去打理就可以了,待到收穫的時候,將糧食運到京城就是了。

    畢竟,江南一帶雖然水稻產量非常高,但市場並不大,在江南是水稻多人相對較少,而京城則相反,人口衆多但水稻很少,市面上需要的稻穀類糧食,大部分都是從江南運輸過來的。

    都說北方人喜歡吃麪食,南方人喜歡喫大米,其實,這根本就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而是自古以來,北方種植的就是小麥,南方種植的就是水稻,就憑古時候的運輸條件,糧食運輸到千里之外的異地,價格是要上漲很多的,老百姓難道放着本地的廉價糧食不喫,專門喫從遠處運來的食物麼,那樣耗費就太大了,古時候的窮人還是很多的,誰也不是傻子,肯定要優先選擇喫廉價的食物了,恐怕只有特別有錢的貴族纔會熱衷去喫外地的昂貴食物。

    後世的運輸條件極大的改善了,就算萬里之外運輸來的食材,價格也上漲不了太多,這才最終造成北方人可以輕易的喫到南方的熱帶水果,而南方人也可以很容易的喫到北方的特產食材,是運輸條件的極大改善造就了這一切,當然,也是後世的人們變得更加的富裕了,條件更加的好了,手裏有餘財了,才能去喫很多種不同的食材,從而補充身體所需的不同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