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盛唐不遺憾 >第八百六十五章 刺繡
    李安能夠把口罩縫的很好,但縫口罩這種工作,並沒有太大的難度,是非常簡單的一種針線活,距離優秀女工的水平,還差的很遠。

    而自古以來,評價女工水平的,永遠都是刺繡這種行爲,一個人的女工水平好不好,關鍵就看他的刺繡水平高不高,越高的刺繡水平,越能體現一個人的女工水平。

    尤其是華夏大地,刺繡的水平,被認爲是一名女子是否賢良淑德的標準,刺繡的水平越高,女子就越容易被認可,甚至在十里八鄉傳頌,成爲所有人的榜樣。

    而所謂的刺繡,就是利用針線在織物上秀制的各種圖案的總稱,在華夏大地,刺繡分爲絲線刺繡和羽毛刺繡兩種。

    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色彩在繡料上穿刺,以鏽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

    在中華大地上,刺繡分爲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代表着華夏不同地區的最高刺繡水平。

    刺繡有很多種技法,有錯針繡,亂針繡,網繡,滿地秀,鎖絲,挑花,刮絨等等,刺繡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牀上用品,檯布,舞臺和藝術品裝飾等等。

    在華夏古代的時候,刺繡也被稱作針繡,是用繡針引綵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

    而若是計算曆史的話,刺繡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周朝的時候,書籍就已經有刺繡這方面的記載了。

    到了兩漢的時候,刺繡的水平大大的提高了,而且,水平還很高,唐宋刺繡施針雲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等。

    明清時代是華夏最後的兩個古朝代,這兩個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繡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蘇繡,粵繡,蜀繡等一大批有名的刺繡產品,而每一種刺繡,都是別具風格的,沿傳迄今,歷久不衰,刺繡的針法有奇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繡在渭南世代相傳,遍及全市,花色品種達上百個,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門簾,鞋墊,針線包,荷包,動物玩具等,刺繡的內容多爲花鳥蟲魚,和風俗畫面,潼關一帶的婦女,將象徵富貴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秀於布馬鐙兩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稱東府刺繡一絕。

    在大唐時代,刺繡的水平也是很高的,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擁有兩件百鳥裙,都是曠世珍品,就是用天然羽毛做成的衣服,羽毛秀不但能繡出山水花鳥,還能繡出各種日用品抱枕,羽毛秀地毯,羽毛秀服裝等。

    水族的馬尾繡,是中華最古老的刺繡藝術,堪稱是刺繡界的活化石。

    馬尾繡之所以是刺繡界的活化石,是因爲這種刺繡的材料是馬匹的尾巴,也就是用馬匹尾巴上的毛繡的刺繡,這個難度就非常大了,能用馬尾巴的毛繡制刺繡產品,這反應了極其高超的刺繡水平,一般人還真是很難搞定,只有技術最高超的女子才能靈活的運用這項刺繡技術。

    刺繡的起源很早,早在虞舜之時,就已有刺繡,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有專門的宮廷刺繡了,就是把天底下最好的刺繡女工,全部請到皇宮之中,讓她們爲宮裏的貴人繡製衣服,如此,皇宮裏的刺繡產品總是最好的,也讓皇帝和貴妃們都享受到了最佳的刺繡產品。

    刺繡的產生與織品的誕生有關,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和紋面來進行裝飾,而自從有了麻布,毛紡織品,絲織品,有了衣服,人們就開始在衣服上刺繡圖騰等各式紋樣,從而就有了刺繡。

    刺繡所用圖案,與繪畫有密切的關係,大唐繪畫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鳥也漸漸興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樓閣,花卉禽鳥也逐漸興盛起來,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樓閣,花卉禽鳥,也成爲刺繡圖案,構圖活潑,設色明亮,使用微細平繡之繡法,以各種色線和針法之運用,替代顏料描寫之繪畫,形成一門特殊的藝術,也是唐繡獨特的風格。

    至於運用金銀線盤繞圖案的輪廓,加強實物之立體感,更可視爲唐代刺繡的一項創新。

    唐代之前的刺繡產品,多爲實用及裝飾之用,刺繡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刺繡之作,除爲實用品外,尤其致力於繪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十大夫嗜愛書法並及於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於絲繡,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繡之作風,歷代直到清朝的各個時代之繡畫與繪畫應有不可分離之關係。

    在大唐之後的大宋時代,刺繡更加的發達,由於當時的大宋朝廷獎勵提倡,爲了使作品達到書畫之傳神意境,繡前需先有計劃,繡時需度其形勢,乃趨於精巧,構圖必須簡單化,紋樣的取捨留白非常重要,與唐代無論有無圖案滿地施繡截然不同。

    元代因爲時間比較短,所以,繡品傳世極少,但技術水平依舊不差,仍舊有很多非常好的作品流傳於世。

    明代刺繡始於嘉靖年間上海顧氏露香園,以繡傳家,名媛輩出。至顧名世次孫顧壽潛及其妻韓希孟,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繡之真傳。摹繡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祕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繡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繡,蓋所謂畫繡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繡。

    顧繡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最完備之已成繡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用線主要仍多數用平線,有時亦用捻線,絲細如髮,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繡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繡繪並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鬥雞尾毛,薄金、頭髮均可入繡別創新意,尤其利用發繡完成繪畫之製作,於世界染織史上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繡有極其巧妙精微之刺繡技術。

    清代刺繡,多爲宮廷御用的刺繡品,大部分均由宮中造辦處如意館的畫人繪製花樣,經批

    核後再發送江南織造管轄的三個織繡作坊,照樣繡制,繡品極工整精美。除了御用的宮廷刺繡,同時在民間先後出現了許多地方繡,著名的有魯繡、粵繡、湘繡等、京繡、蘇繡、蜀繡等,各具地方特色。蘇、蜀、粵、湘四種地方繡,後又稱爲“四大名繡“,其中蘇繡最負盛名。蘇繡全盛時期,流派繁衍,名手競秀,刺繡運用普及於日常生活,造成刺繡針法的多種變化,繡工更爲精細,繡線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圖案多爲喜慶、長壽、吉祥之意,尤其花鳥繡品,深受人們喜愛,享盛名的刺繡大家相繼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