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富礦 >第839章 超強材料
    “新主軸和全權限數字式控制系統呢?”楊東昇問。

    “進展很順利!”王副總道。

    “說說高壓渦輪具體卡在哪些地方了!”楊東昇道。

    這將會是他們經濟危機中,重點挖角的方向之一。

    王副總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道,“F-110發動機的高壓渦輪就要要承受1400度的高溫了,F-119更進一步達到了1700度。即便是單晶合金也撐不住在如此溫度下,高速旋轉的離心力。我們首先要重新設計冷卻結構,現代航空發動機渦前溫度每提升100度,70度靠冷卻。”

    王副總看了看楊東昇,繼續道,“其次就是研發新的熱障塗層。雖然冷卻可以解決70度,但是還有30度,要靠高壓渦輪自己去扛。在新條件下,之前的鋯基陶瓷熱障塗層,隔熱能力下降太快,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必須找到新材料。我們試驗了幾種稀土陶瓷,隔熱性能、膨脹係數、耐腐蝕性能都很優異,在靜葉片、燃燒室上試用的效果也不錯,唯獨在高壓渦輪上用不了。高壓渦輪要在高溫下高速旋轉,陶瓷的韌性不如金屬,我們試了很多方法,可是最長也不過四五個小時,塗層就全剝落了!”

    王副總說的有些口乾舌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才道,“第三就是研發更耐高溫的新一代單晶葉片。新冷卻系統,新熱障塗層,新單晶葉片,這三樣配合在一起,才能造出匹敵F-119的航空發動機。”

    楊東昇沉思了半晌,擡起頭問,“你給我交個實底,我們現在到底落後多少?”

    王副總也仔細考慮了半天,這才道,“您也知道,咱們的黃河小涵道比航空發動機就是F-110,這款發動機的核心機是通用電氣六十年代設計的,使用的是第2代單晶葉片,是八十年代的技術。而F-119發動機是八十年代設計的,使用的是第3代單晶葉片,是九十年代的技術。現在美國已經爲F-135航空發動機,開發出了第4代單晶葉片。”

    “落後的有點多!”楊東昇端起茶杯問,“你們有什麼計劃?”

    王副總深吸了一口氣道,“項目組有人提議,學習日本人的做法。”

    “日本人的做法?”楊東昇微微皺眉。

    “日本人的設計水平落後於歐美,爲了得到同等的效率,通常要使用更高的溫度。日本人的方法就是通過提高錸含量,增強單晶葉片的耐熱性能,這樣在冷卻系統和熱障塗層上就可以打一些折扣,先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再逐步改進。日本使用這個方法已經造出了第四代單晶合葉片,錸含量達到6%,他們目前正在用這個方法,研製更耐高溫的第五單晶葉片。”

    “哎!”楊東昇嘆了口氣道,“暫時也只能這樣了!”

    楊東昇有序的安排着新一年的工作,由於網絡輿情辦公室的宣傳,他的能力這些天也極速增長。

    已經可以看到底下四千多公里的狀況。

    這裏的溫度已經高達五千多度,所有的物質都融化爲了液體。

    四周是一片由鎳、鐵組成的海洋,而且正朝着一個方向緩慢運動,這應該就是地磁形成的原因。

    此時的溫度雖然已經遠遠超過了鐵、鎳的沸點,但是由於壓力大,鐵、鎳並沒有沸騰。

    楊東昇注意到這個由鐵、鎳形成的海洋中,有不少類似海底熱泉的構造。

    從地底更深處涌出大量鎳、鐵,楊東昇看到這些涌出的鐵、鎳,不斷翻滾、沸騰。

    更深層的溫度明顯更高!

    忽然楊東昇看到這些涌出的液體鎳、鐵中,有一團似乎是固體的東西涌了上來。

    他趕忙把三維圖拉近,確實是固體的,成份也是鎳、鐵。

    楊東昇還想細看,可是這團鎳、鐵就像掉進了沸水裏的冰塊一樣,迅速消融,然後就融入到了周圍的“海洋”中。

    楊東昇腦子有點蒙,更深處的溫度更高,同樣是鎳、鐵,爲什麼反而是是固體的?

    上面的溫度更低,爲什麼反而溶解了?

    楊東昇實在捉摸不透,可是他的能力增長速度這兩天似乎慢下來了。

    他只能馬上招來了李主任。

    李主任聽了楊東昇的疑問後道,“可是能放的消息,我們已經都放出去了!”

    “那就編一些,就說我們已經造出了空天飛機、量子計算機!”楊東昇道。

    過了半個多小時,楊東昇的能力再次迅速增長。

    隨着深度進一步增加,他看到的地下涌出更多的固體物質。

    終於在地下五千多公里的地方,楊東昇看到了穩定的固體。

    這塊固體表面呈現圓弧形,明顯是一個巨大的圓球的一部分。

    球體表面有不少火山一樣的洞口,不停的帶走四周的物質。

    楊東昇沒辦法找專家,諮詢他看到的情況,只能自己上網搜索答案。

    終於在一篇關於中子星的介紹中,發現了一些端倪。

    像太陽這樣質量較小的恆星,核聚變只能聚變到碳,核心也只能坍縮爲一顆白矮星。

    質量較大,可以聚變到鐵的恆星,會坍縮爲中子星,甚至黑洞。

    中子星表面的溫度可以高達幾億度,卻有一層約1公里厚的固體鐵殼。

    原子的絕大部分體積其實都是由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佔據的,原子核佔原子質量的99.96%以上,卻只佔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

    在中子星表面,由於星體強大的引力,鐵原子被壓縮了。

    電子已經幾乎沒有活動空間,原子核被緊緊的壓在一起。

    所以即便溫度高達幾億度,鐵原子仍然無法相對移動,宏觀上表現爲固體。

    中子星表面這層鐵殼的的硬度,可以達到地球上鋼鐵硬度的上百億倍,熔點高達幾十億度。

    在中子星內部,經過進一步壓縮。

    電子都被壓到了質子裏面,變成了中子。

    這些中子又在引力作用下,緊密簇擁在一起……這時候鐵原子甚至都不存在了。

    中子星其實就是一個整個的原子核。

    地核的壓力雖然不足以把鐵原子核緊緊壓在一起。

    但是地核的溫度也不過六千多度,也比中子星差遠了。